上課時間:2013年6月22日 上課地點:中國人民大學匯賢大廈C座605室 培訓對象:參與企業管理的高級管理人員而設計,幫助學員從集團整體的高度來審視集團管控。以下相關人士可參加:董事長、董事、監事 、總裁、副總裁、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管理人員。 培訓費用:6000元/人,含食宿、講義、茶點,教材,沙龍活動等。 課程背景: 隨著世博會、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國人再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千年的智慧,就在世界500強齊聚中國的同時,與時俱進的中國企業家也將眼光聚焦在國際市場,在深入分析并學習世界五百強先進管理模式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商業模式,最近幾年,集團化企業和正在步入集團化的企業的管理方式及總部定位成為集團企業關注的焦點。如何使企業在更加激烈的競爭和全球化進程中保持業界地位、并以較高的速度平穩擴張成長,成為企業家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隨著企業對企業文化的認識不斷向縱深發展,企業文化正從文化建設向文化管理邁進; 集團企業文化建設,適用于文化建設的差異性和文化管理的統一性的邏輯思路; 戰略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整體推進、多層聯動的戰略體系和演變過程,它不僅包括業務轉型和內部管理的變革,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的轉變和員工觀念的更新,可以說企業文化變革是決定戰略轉型成敗的關鍵所在。 隨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變遷,我國社會經濟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從工業化中期向后期轉變的階段。在當前復雜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已經成為一個迫切關注和有待解決的問題。 自19世紀末產融結合在西方發達國家產生以來,這一資本融合方式在西方得到了廣泛的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經濟運行中的內在要求使然。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這種共性和特性決定了它們之間必須結合,共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培訓講師:王吉鵬 管理學者,集團管理權威專家,中國集團管控總裁高級研修班特聘講師,長期從事大型企業管理實證研究與咨詢,善于把握管理規律與實踐特征,首創“集團管控”和“企業文化落地”概念,系統研究并形成了體系獨特的“多元化戰略”理論和“產融模式”的咨詢方法,其全新的實證性理論體系與建設方法被廣泛地應用到諸多著名集團企業管理實踐之中,受到企業界和學術界普遍的認可和推崇。 國內多所知名商學院的客座教授,著有《戰略實論》、《集團管控》、《企業文化建設》、《管理感悟》等個人專著30余部,并主持出版了企業戰略、集團管控、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等系列圖書。
課程大綱: 一、產融結合的基礎與前提 關于企業本質的探討 產業邊界、多元化產業組合與商業模式的實踐 集團定位:產業集團OR控股集團 有效的戰略需要具備六個特點:
1. 要有一個獨特的價值訴求。就是你做的事情和其他競爭者相比有很大差異; 2. 要有一個不同的、為客戶精心設計的價值鏈, 3. 基于企業的實際情況,不追求不切實際的創新和定位; 4. 要做清晰的取舍,并且確定哪些事不去做。 5. 在價值鏈上的各項活動,必須是相互匹配并彼此促進的 6. 戰略要有連續性。 產融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基于商業模式的產業選擇和組合,一般是指企業參股甚至控制一些金融機構,企業利用金融機構進行籌資和投資,而金融機構則利用企業的人脈、渠道和政府關系,從而達到互利共贏。
產融模式,具體包括三種形式:將產業資本轉變成金融資本;將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進行結合;將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和虛擬資本進行融合。
產融模式是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尋求經營多元化、資本虛擬化,從而提升資本運營檔次的一種趨勢。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間的資本聯系、信貸聯系和資產證券化(股票、債券、抵押貸款或實物資產的證券化),以及由此產生的人力資本結合、信息共享等等的總和。
二、產融結合的內涵 三、產融結合的基本現實 四、產融結合的路徑方法 五、國內外實踐案例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