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是謂以《資治通鑒》。此書“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后有倫,精粗不雜。”以中國古代哲學原著為讀本,感受中國古文化之博大精深;鑒往事,以達到修身管企治家之愿。看王朝興衰,品中心之智,悟管理心得。古今結合,共享當今美好生活。
招生對象:全國各地學員及愛好國學的有識之士
課程簡介:本課程采用按時間順序分段精講的授課方式,讓大家感受中國千年文化的濃郁氣息,吸收古代文明的有益成果,融通古今智慧,應用于管理實踐,實現人生智慧得之再升華,鑄就自身內涵的新高度。
特色教學:不同學科班級學員互動交流;熱點問題現場討論;主題辯論、學員聯誼等豐富活動。
精品項目:每年舉辦多屆“中國華夏儒商國學論壇”,數千名企業家將與您共享儒商智慧,以傳統文化為紐帶,搭建全球企業家學習及交流的舞臺。
學習時間:每月集中兩天授課(周六、周日)
最新開課:2013年6月8-9日
學習地點:北京
學習費用:68000元
招生人數:40人
課程介紹:
第一講:家國興衰——戰國秦漢風雨路
晉知氏大夫向韓、魏、趙要土地,趙國拒絕,晉聯合韓、魏想滅趙國,但韓、魏被趙國大臣張夢談策反,公元前453年,韓、魏、趙聯合滅晉。天下分秦、燕、齊、楚、魏、韓、趙。秦尊賢士,各國人才競相奔之,秦國逐漸強大,籠絡燕齊,穩住楚魏,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一統六國。
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后為秦朝宰相,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被稱為“千古一相”。但主張用“法家思想”治理國家,嚴刑酷法,導致暴政,所以漢初采取的政治思想是“無為而治”,其他方面就漢承秦治。
第二講:權力博弈——漢室鼎盛與衰頹
權力猶如一把鋒利的刀子,柄握在手可以披荊斬棘、開創太平,文景之治、霍光輔政是也。然濫用權力,無異手抓利刃、傷己傷人,漢武黷武、王莽改制是也。權力之用豈可不慎哉!
第三講:裙帶與閹寺:東漢政治生態
穩固必求發展,發展之道可探新也需兼古之經驗,大膽開拓,謹慎執行,重賢尊偉,光武中興即為此。但君應明更需智,且貴在堅,然國富不可貧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赤壁之戰”“夷陵之戰”而后天下大分為三,歷代興衰莫不過此,所謂“治”存乎重矣!
第四講:三國爭雄:是非成敗轉成空
東漢末年,諸侯并立,群雄逐鹿,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部的穩定統一,也推動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這個時期出現了幾位歷史著名的軍事家及政治家,治國治家方面對后代影響頗遠,后期君主希求增大,導致戰亂不斷,于需于得于舍之間如何尋得平衡,令后人深思。
第五講:兩晉風流:五胡亂華浪淘沙
祀南郊司馬開基,西晉統一,少數民族遷入中原,逐漸漢化;得之不惜,治之不智,予于以可趁之機,東晉成立,少數民族逐漸形成政權,這個時期,南穩北戰,民族逐漸融合,如何在亂中求穩,穩中取勝,是此篇之意。
第六講:統一之路:亂世英雄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角斗不斷,戰火頻繁,不只是裝備的比拼,更是人才與人才,策略與策略的較量,不僅天時,更是地利人和!如何在亂世之中取得對自己有利之勢,穩定人心,得更多能人為自己所用,為成功之秘籍。
第七講:隋唐演義:誰是第一條好漢
隋文帝治理期間,律法緩壓,創科舉,減官制,政治清明,國力強盛,末年煬帝興修水利,暴虐無道,終葬國途。唐朝在隋朝基礎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前期昌盛,后期慢慢衰亡,此期間,有因不堪壓迫奮起起義的眾多能人志士,如何根據能力合理調配,以達最佳,也是頗需學習的。
第八講:貞觀之治:治世明君唐太宗
唐太宗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他率兵征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由于唐太宗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以史為鑒,而又貴在堅持,是應學習參考。
第九講:牝雞司晨:愛恨情仇武則天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從入宮到掌權,如何從甘于冷落到志在掌權,如何一步步忍辱負重,縝密計劃,最終成為最高領導者,有人說她工于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未達目的,甚至于虐殺兒女!可有人也認為是大勢所趨,究竟何以判別,學過此篇,意了然于心!
第十講:盛衰治亂:風流天子唐明皇
玄宗即位,可謂是命途多舛!好在終是定局。明皇早年英明果斷,因深知政局來之不易,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繁榮,但是入地兼并盛行,農民逃亡日多,社會政治危機也已經伏下。后期又因在殷富的盛世中思想漸變,以為天下無復可憂,便深居禁中,怠問政事。后重用宦官,且熱衷開邊,民族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安祿山發動叛亂,代表著玄宗時代一去不返。
第十一講:時代悲歌:中晚唐歷史困境
安史之亂之后,安祿山自行稱帝,國號燕,唐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肅宗,在戰爭期間,安史集團內部一再發生內訌,內部斗爭大大削弱了安史軍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們發動戰爭不得民心,到處遭到群眾的打擊。唐軍逐步轉敗為勝。后歷時七年多的安史之亂被平定。唐朝后期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然形成,注定了唐朝的衰亡。
第十二講:危機與轉機:五代的紛亂世界
這是唐末年至宋初的一段分裂割據時期,在73年時間里,共出現了五個自命繼承大統,但無力控制全局的朝代。在依次出現的五個中原王朝力所不及之處,則有十余個地方勢力先后據地為王,故稱之為“五代十國”。這段時間,政局混亂,但是也有相對穩定時期,經濟上也有了明顯發展,在歷國更替中,危機與轉機并存,如何審時度勢,抓住與放下,可能更具深思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