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時數:3.5小時 授課方式:講演、案例分析、管理游戲、錄象 必備條件:數字投影儀、便攜 課程簡介: 本課程通過對有效時間管理重要性的講解,通過對人們日常工作中在時間管理上存在的誤區的分析及時間管理基本方法、技巧的講解,幫助學員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提高工作績效。 適合對象: 新員工 培訓目標: 學完本課程后,學員能夠達到: 在今后的工作中減少浪費時間現象 學會正確的時間分配并充分有效地利用時間 學會制定SMART的工作目標 掌握制定有效工作計劃的方法和過程 課程要點: 時間管理的概念和誤區 時間管理的基本準則 ……目標原則 ……20/80原則 ……四象限原則 ……有序原則 ……對象原則 時間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自己使用時間的方式和狀況 ……做好工作計劃 ……縮短別人干擾的時間 ……不要拖延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時間的判斷應有彈性 第一章:時間管理的概念和誤區 §1:時間管理的概念 1.1 什么是時間? 在我們探討“時間管理”這個問題以前,不妨先來讀篇文章: 1930年,胡適先生在一次畢業典禮上,發表了一篇演講,內容如下: 諸位畢業同學:你們現在要離開母校了,我沒有什么禮物送給你們,只好送你們一句話。 這一句話是:珍惜時間,不要拋棄學問。 以前的功課也許有一大部分是為了這張文憑,不得已而做的。從今以后,你們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現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努力做一種專門學問。少年是一去不復返的,等到精力衰竭的時候,要做學問也來不及了。 有人說:出去做事之后,生活問題急需解決,哪有功夫去讀書?即使要做學問,既沒有圖書館,有沒有實驗室,哪能做學問? 我要對你們說:凡是要等到有了圖書館才讀書的,有了圖書館也不肯讀書;凡是要等到有了實驗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實驗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決心要研究一個問題,自然會節衣縮食去買書,自然會想出法子來設置儀器。 至于時間,更不成問題。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1點鐘的工作。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1點種看10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3600多頁書;30年讀11萬頁書。 諸位,11萬頁書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學者了。可是每天看3種小報也得費你1點鐘的功夫;四圈麻將也得費你1點半鐘的光陰。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選擇! 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就是把你這快材料鑄造成器。 學問就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 再會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10年之后成什么器。 看到胡適先生的這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語,你有何感受?“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諸如此類的描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脫口而出,但是我們做得究竟怎樣呢?我們常常聽到—— “我要是在大學多學點東西就好啦!” “我應該少看些電視,好好地約束自己,多讀點書!” “時間根本不夠用,公司股價節節下降,董事會和股東像一群蜜蜂一樣叮得我滿頭包;同事間爭權奪利,我總是擔任和事佬的角色;家人總也見不到我,幾乎把我登報作廢!” 世界幾乎全面地在進步,但我們一天還是只有24小時。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人一樣,一天都只有24小時,但區別就在于他們如何利用這所擁有的24小時。那么時間究竟是什么呢? 我們哲學家這樣說:“時間是物質運動的順序性和持續性,其特點是一維性,是一種特殊的資源。” 要想能夠真正地了解時間并且管理“時間”,我們有必要對時間的本質有深刻的認識。首先讓我們先了解時間的四項獨特性: (1)供給毫無彈性:時間的供給量是固定不變的,在任何情況下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每天都是24小時,所以我們無法開源。 (2)無法蓄積:時間不象人力、財力、物力和技術那樣被積蓄儲藏。不論愿不愿意,我們都必須消費時間,所以我們無法節流。 (3)無法取代:任何一項活動都有賴于時間的堆砌,這就是說,時間是任何活動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資源。因此,時間是無法取代的。 (4)無法失而復得:時間無法象失物一樣失而復得。它一但喪失,則會永遠喪失。花費了金錢,尚可賺回,但倘若揮霍了時間,任何人都無力挽回。
(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僅列出部分目錄。詳盡資料歡迎免費索取:71peixun@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