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地點】2011年6月24-25日(2天) 上海 【培訓費用】3200元/人,含資料、中餐和證書 【參加對象】企業CEO/總經理,主管副總,市場總監,技術總監/總工程師,研發總監,產品經理/項目經理,市場工程師、產品規劃專家、系統工程師,研發職能部門經理,研發骨干員工等。 【課程背景】 客戶的需求不斷變化,如何快速高效地推出滿足客戶需求、具有差異化優勢和競爭優勢的產品,并最終獲得市場的成功,這是每一個公司高層和研發管理者們思考的問題; 通過多年的研發管理及其咨詢實踐,我們發現國內許多科技型企業在產品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問題: 產品開發沒有實現市場驅動,只是“閉門造車”,關注技術而不關心客戶;產品開發出來后才找客戶、找賣點; 對客戶/市場需求分析不充分、不透徹、不完整,導致產品需求變化頻繁,產品開發大量返工,“計劃不如變化快”,開發過程“失控”; 缺乏完備的需求收集、匯總、整理和分析機制,導致研發和市場脫節,需求無法有效傳遞和落實,相關環節和部門(如:客戶、市場部、開發部、測試部等)對需求的理解也不一致,經常針對需求“吵成一鍋粥”。 需求管理各個階段的職責不清晰,也缺乏組織支撐;往往了解市場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不了解市場,不知道需求應該由誰負責。 需求沒有有效地分級分層,沒有明確不同階段需求的范圍,如何進行需求轉換,以及需求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更不清楚業界眾多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如何在不同需求分析階段進行恰當運用 沒有明確規定不同階段需求應詳細到什么程度,需求的表達不規范,需求質量不高,直接影響了不同團隊對需求理解的一致性; 對需求分析工作不重視,認為“不畫圖/不編碼就等于沒有干活”,產品需求分析工作持續時間短,需求分析不充分; 需求在產品開發流程中的分解分配和產品的設計過程不規范,也缺乏對需求的跟蹤,導致需求沒有得到有效的實現。 由于需求分析的不充分,使得需求無法成為產品測試的有效輸入,導致測試方案和測試用例設計無法保證產品測試的完備性,影響產品質量。 …… 根據權威部門統計,超過50%的項目缺陷來源于不完善的、不正確的、不準確的和/或不明確的需求;80%以上的缺陷修復成本用于修復需求導致的錯誤。需求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產品開發周期、產品開發成本,甚至直接決定產品最終的市場成敗。 本課程在總結產品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的實踐經驗基礎上,針對上述困惑和問題進行深入和透徹的講解,以幫助企業正確理解和應用產品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方法,以確保公司“做正確的事”。
【培訓收益】 分享講師在著名企業產品開發、研發管理實踐經驗,并通過現場的互動幫助學員理清適合自己企業在產品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方面的工作思路以及具體的實踐方法和工具。 了解需求工程和系統工程的有機融合方法,以及需求管理流程實踐; 了解需求管理流程與產品規劃、產品開發流程的接口關系; 掌握從市場角度進行有效的客戶需求收集的機制和方法,形成高質量的客戶需求,提高需求分析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掌握構建需求收集長效機制,加強市場和研發的有效結合,提升公司整體產品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能力的機制和方法; 掌握對客戶需求進行解釋、整理、分類和排序的方法,提高相關環節和部門對需求理解的一致性; 掌握外部需求和內部需求一體化管理的機制,形成完整的產品包需求,為后續產品設計和產品開發過程打下基礎; 掌握產品包需求的分析方法,形成更為細致的產品需求規格(設計需求); 掌握產品需求規格(設計需求)的分解分配,以及架構設計和權衡分析的方法,確保需求與設計協同一致; 掌握對客戶需求、市場需求、產品包需求、設計需求、設計規格進行持續驗證和跟蹤的機制和方法; 掌握支撐需求管理流程各個階段活動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工具。 分享講師多年的培訓/咨詢經驗案例,具體涉及產品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方面的全方位的案例資料(如:流程、模板、查檢表等),幫助學員“學以致用”。
【培訓特色】 本課程講師具有多年著名企業的產品開發、研發管理成功實踐經驗; 課程內容上,全面講解了客戶需求->市場需求->產品包需求->設計需求->設計規格->需求實現和驗證的整個過程;并詳細講解需求管理每個階段的工作內容、操作技巧、階段交付的內容和評價標準;也詳細介紹了每個階段重點使用的方法和工具(I-H-Q、$APPEALS、KJ、BSA、AHP、DFX、QFD、UseCase&Cenario、FFBD等),實現產品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的理念、方法、工具三位一體,是真正“全面”“實戰”的產品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課程。 本課程充分結合業界企業的成功經驗案例,通過案例分析、模板講解、實戰演練、小組研討等方法,使學員在實戰演練與方法講解中深刻領悟需求工程、系統工程和產品路標規劃的工作流程與方法,著重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幫助學員解決產品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中常見的問題及困惑,并有效地借鑒和快速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講師資歷】張彬老師 工學碩士、資深顧問、研發管理專家、CMMI專家 多年知名高科技企業產品開發與管理實踐經驗,擅長產品研發管理、產品測試管理、研發項目管理和研發質量管理。 曾在國內著名的高科技企業和全球五百強企業的工作多年,主持和參與多個產品的研發工作,先后擔任過系統工程師、測試經理、項目經理、產品經理等職務,積累了豐富的開發和管理經驗。作為IPD全流程引導者,成功在多個產品線倒入IPD管理體系。作為質量部主管,主持并參與了CMMI體系從無到有的建設工作,使CMMI與IPD有效結合,形成獨特的IPD-CMMI管理體系,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研發管理水平。并曾作為某公司質量總監主持全公司的研發質量管理體系與測試管理體系的建設。
研發管理咨詢輔導過的企業(部分): ★ 某國內數據通信終端設備龍頭企業 研發管理咨詢 項目經理 ★ 某著名集成電路IC設計企業 研發管理咨詢 項目經理 ★ 某著名集成電路IC制造設備企業 研發管理咨詢 項目經理 ★ 某著名消費類電子企業 研發管理咨詢 項目經理 ★ 某著名安防設備企業 研發管理咨詢 核心顧問 ★ 某低壓電器設備企業 研發項目管理咨詢 核心顧問 ★ 某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 研發管理輔導 核心顧問 項目范圍包括: 產品規劃和需求管理 研發流程體系 研發項目管理體系 研發績效管理 研發組織結構
研發管理培訓資歷: 為烽火通信、華陽集團、五菱汽車、三菱電梯、九陽集團、TCL集團、國虹通信、光哈通信、瑞斯康達、凱恩帝數控、光訊科技、浙江大華、浙大中控、寧波波導、福富軟件、廈門ABB電器、南車集團等400多家企業提供了研發項目管理、產品需求管理、研發質量管理、產品測試管理與技術、CMMI體系與實踐、軟件項目管理、軟件配置管理等專業培訓服務,得到客戶廣泛認可,并同客戶結成了長期合作伙伴關系。
【課程大綱】 一、產品需求綜述(2 小時) 本單元學習目標: 1)理解產品需求的重要性及其常見問題 2) 掌握產品需求的重要概念 3)掌握需求工程在研發管理體系中的位置 4)掌握端到端集成產品需求管理體系
1. 產品需求問題研討: 1) 產品需求的常見問題 2)產品需求問題的根源分析 3)產品需求的重要性分析(瀑布原理、蹺蹺板原理) 2.需求相關的重要概念 1) 從市場角度理解的需求: WANTS/NEEDS/DEMANDS 2)從研發角度理解的需求: 功能&性能、需求&規格 4.需求的分類和分層 1)產品需求鏈:業務需求->用戶需求->客戶需求->市場需求->產品族需求->產品包需求->產品需求規格(設計需求)->產品總體設計(設計規格) 2)需求的三個層次:被動型->主動型->領先型 5.產品需求工程 1) 產品需求開發:獲取->分析->規格化->驗證 2)產品需求管理:基線化->需求跟蹤->需求變更->需求狀態管理 3)需求開發與需求管理的有機融合 6.需求工程與產品研發 1) 產品研發管理體系:需求管理、產品規劃、產品開發 2)端到端需求管理流程:需求收集->需求整理和分析->需求分發->需求實現與驗證 3)兩種典型的產品需求管理流程分析
7. 演練與問題討論 1) 區分業務需求、市場需求與產品需求 2)端到端需求管理流程練習
二、客戶需求收集(3小時) (如何從市場(客戶)角度進行有效的客戶需求收集?如何構建需求收集長效機制?解決研發和市場脫節的問題,提升公司整體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能力) 本單元學習目標: 1)掌握客戶需求收集的長效機制 2)掌握識別客戶的重要手段,降低需求收集的盲目性 3)掌握需求收集的方法和過程,提高需求手機的有效性 4)掌握需求訪談的方法和技巧,訪談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客戶需求收集機制 1)客戶需求收集流程:客戶->關注點->需求 2)客戶需求收集的組織支撐:分布式組織與集中式組織的利弊分析 3)客戶需求收集的工具支撐:選用商業工具還是自定義開發? 4)客戶需求收集的激勵措施:職責、考核與激勵 2.識別有效客戶 1)識別目標客戶群與市場細分 2)客戶與產品生命周期 3)識別重要客戶 3.客戶深入分析——如何進一步”聚焦”? 1)客戶購買行為模式分析7Os-6W1H 2)干系人分析: 全面了解客戶 3) 決策影響分析 3) 客戶關注點分析: 角色與興趣點的匹配 4.需求收集的準備 1)需求收集的準備工作: 鎖定對象->問題設計(IHP)->方法選擇 需求問題設計與問卷調查設計 全方位關注客戶需求:$APPEALS 2)需求收集渠道:外部渠道與內部渠道 3) 客戶需求收集的 “挖金礦模型”——方向、時機與方法 4)制定需求收集的實施計劃 5.需求收集的常用方法詳解(從適用場合、優缺點方面展開) 1) 問卷調查法 2) 客戶訪談法 “七步成詩”一對一訪談 “焦點小組”群組訪談 3) 標桿分析法,“跟隨型”企業致勝法寶 4)二手資料調研 5)市場原型法與技術原型法分析 6)需求收集的典型途徑 用戶大會、專家顧問團 需求探針、高層技術交流、標桿研究、合作開發、產品試用 用服高層交流、現場支持、服務熱線、客戶滿意度調查 各種會議(如:展覽會、學術研討會等) 7.需求收集的輸出:客戶需求收集模板 1) 收集人信息、客戶信息、需求信息、優先級、關聯需求 2) 案例分享:某公司單項需求描述要素講解 3) 演練與問題討論 8. 需求收集小技巧 1) “傾聽”的技巧 如何讓客戶“輸出” 真正理解客戶的意圖 聚焦期望而非問題 2) “訴說”的技巧 詢問而非推銷 探究原因而非簡單問題
三、客戶需求整理和市場需求分析(2小時) (如何對客戶需求進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市場需求和市場機會點?提高相關環節和部門對需求理解的一致性) 本單元學習目標: 1)理解需求分析的要素、質量標準 2)掌握常用的需求解釋的原則和方法 3)掌握需求分類的方法,需要從哪些緯度進行分類 4)掌握客戶需求八個基本要素的內涵和具體運用的方法 5)掌握需求優先級評估機制和劃分方法
1.需求整理和分析流程:需求解釋->需求過濾->需求分組->需求排序->需求評審與反饋 2.需求解釋,以產品為中心的進一步闡述與細化 1) 解釋需求的五個原則 2)客戶陳述和需求描述 3.需求初步過濾,結合初步分析去除“雜草” 4.需求分組,產品特性的前身, 1) KJ親和圖法——在需求生命周期的早期適用 2) 使用現有需求屬性進行分類: 客戶購買標準$APPEALS 客戶群、客戶 優先級、穩定性等(一般用在需求的二次分類) 3)演練與問題討論 5.需求排序——設置權重,確定需求優先等級 1) 需求群權重設置方法——AHP五步確定群組權重 2) 單項需求優先等級劃分法——KANO需求模型、BSA需求演繹、正反求證 3) Delphi方法——“如何讓諸葛亮下課” 4) 頭腦風暴法 5)實例:需求權重設置與Benchmarking分析 6)演練與問題討論 6.思考結果和市場機會點分析 1)需求整理輸出:市場需求清單 2)需求的早期驗證:需求評審要素 3)需求的分發決策:決定需求的流向 模糊需求,重新啟動需求的調研工作 長期需求,啟動或支撐產品規劃 短期需求,立即實施,啟動產品維護或項目變更 7. 市場需求要素分析實例
四、產品需求分析和概念設計(3小時) (如何把市場需求(外部需求)轉化成產品包需求,并充分考慮內部需求(DFX需求)?如何對產品包需求進行分析,形成產品需求規格(設計需求)?構建清晰、易懂、有競爭力的產品概念。) 本單元學習目標: 1)掌握系統工程體系和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 2)掌握什么是產品包需求——內部需求(DFX)和外部需求(RAS、功能/性能) 3)掌握產品包需求到設計需求的分析方法 4)掌握優秀設計需求的評價標準 5)掌握產品概念的定義、選擇和評估的方法
1.產品開發體系中的需求工程 1) 需求鏈:市場需求->產品包需求->設計需求->子系統需求->模塊需求->模塊實現 2)產品開發模式:瀑布模型?螺旋模型? 2.從產品包需求到產品概念的全過程 3.定義產品包需求 1)將市場需求轉化為產品包需求 案例講解:如何轉化為產品包需求 產品包需求的樣例 2)關注內部需求 DFX(DFT、DFM、DFA等) RAS(可靠性、可用性、可維護性) 案例講解:DFX、RAS需求規范 3)形成產品包需求文檔 案例講解:產品包需求模板 案例分享:具體系統產品需求包案例分享 4)產品包需求質量關 產品包需求評估與排序 產品包需求評審Checklist 高質量產品包需求的標準 關注不必要的鍍金需求 5)演練與問題討論 4.產品包需求轉化為設計需求(系統需求) 1)系統需求分析工具:用例和場景法(動態需求分析模型) 案例講解:手機短信產品包需求轉化為設計需求 2)系統需求分析工具:QFD(質量功能展開法) 質量屋(HOQ) 案例分享:某產品通過質量屋進行需求分析的案例講解 演練與問題討論 3)設計需求的特點和要求 4)設計需求整理,形成產品需求規格書 5)什么是需求因子? 6)設計需求質量關 設計需求(系統需求)評審Checklist 好需求的標準 7)演練與問題討論 5.產品概念(系統概念)的定義、評估和選擇 1)什么是產品概念,及其作用 2)產品概念定義;案例講解 3)產品概念評估 概念評估的目標 平衡“性能”與“風險” 4)產品概念選擇,及其標準 5)實例講解:產品概念書 6.專題1:系統工程 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跨學科協同、關注產品實行 系統工程過程過程體系 系統構件、系統分解結構和系統架構 需求分解分配過程 功能分解和物理分解相輔相成 哲理案例:人類飛行的夢想——從伊卡洛斯到萊特兄弟 產品開發生命周期與產品基線體系 系統工程相關組織結構 7.專題2: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 1)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發展歷程 傳統的結構化方法 現代的結構化方法 面向對象的方法 2)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三個視圖 操作視圖/行為視圖/用戶視圖 功能視圖 物理視圖/實體視圖 3)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方法比較(SAD/OO) 4)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綜合模型(SAD/OO) 結構化分析方法詳解 面向對象分析方法詳解 5)案例講解:結構化分析的方法和過程 五、需求分解分配和系統設計(2小時) (如何對產品需求規格(設計需求)進行分解分配和架構設計,形成產品設計規格(產品總體方案)?明確系統模塊劃分,明確每個模塊分配需求?形成一個擴展性強、耦合度低的產品總體架構。) 本單元學習目標: 1)掌握需求分解分配的過程 2)掌握功能分析(功能分解)的方法 3)掌握物理架構設計(物理分解)的方法 4)掌握各層次需求和物理架構的關聯,需求分配的方法
1.需求分解分配過程 2.結構化分析的方法和過程 3.功能分解 1)功能分解的要點講解 2)功能分解工具:系統框圖法(功能框圖法)的操作要點講解 案例分享:某產品功能分解(系統框圖法(功能框圖法))講解 3)功能分解工具:功能流圖法(FFBD)的操作要點講解 案例分享:某產品功能分解(FFBD 法)講解 4)功能分解工具:數據流圖、實體關系圖、狀態遷移圖 案例講解:數據流圖DFD,數據字典DD 案例講解:數據建模――實體關系圖ERD 案例講解:行為模型――狀態遷移圖STD 案例講解:功能列表模板 5)三種方法的具體應用范圍講解,如何相互配合 6)演練與問題討論 4.建立物理架構(系統架構) 1)建立物理架構(系統架構)需要考慮的要點講解 2)物理架構工具:系統框圖法(物理框圖法)法 案例分享:某產品的物理架構設計(系統框圖法(物理框圖法))講解 3)物理架構工具:層次結構圖(HD)(物理層次圖PBS) 案例分享:某產品的物理架構設計(HD 法)講解 4)兩種方法的具體應用范圍講解 5)案例講解:物理分解表格模板 5.需求分配 1)需求分配需要考慮的要點講解 2)需求分配的步驟 功能分析表;架構設計表 4)需求分配示意圖 5)需求分配表(RAS) 6)形成需求分配備選方案 7)演練與問題討論 6.設計綜合 1)闡述初選方案 2)分析主要的備選方案 3)進行權衡分析 4)系統架構選擇 5)案例講解:系統架構設計樣例 6)系統架構設計的主要原則 7)案例講解:產品設計規格(產品總體設計)模板 7.思考:性能、可靠性等非功能需求如何分解?
六、產品需求的跟蹤和驗證(2小時) (如何對客戶需求、市場需求、產品包需求、設計需求、設計規格進行持續的跟蹤和驗證?確保需求不遺漏、不鍍金,同時每個模塊實現協同一致。) 本單元學習目標: 1) 掌握需求持續跟蹤的方法和機制 2) 掌握需求變更管理的機制 3) 掌握需求驗證和確認的方法 4) 掌握支撐需求管理高效運作的IT 工具
1.需求持續跟蹤流程 2.需求雙向跟蹤機制 1) 需求跟蹤與Vee模型 2) 需求標識規范介紹 2) 需求的橫向跟蹤¬——質量屋頂( 沖突矩陣),解決需求的不一致性 3) 需求的縱向跟蹤——需求鏈->設計鏈->驗證鏈,需求不遺漏、不鍍金? 5)案例講解:需求跟蹤矩陣RTM 3.需求變更控制機制 1) 正確認識需求變更? 如何把變更變成機遇而非負擔 2) 需求變更流程詳解 3)需求變更涉及的相關角色和職責 4) 需求變更評估要素分析——業務、管理、技術? 5)需求變更關聯(RCR/PCR/ECR) 6) 如何有效控制需求變更 7) 需求穩定性統計 3.需求驗證和確認 1)測試分類 2)模塊級的V&V 模型 3)產品級的漸增測試模型 4)BBFV、BBIT、SDV、SIT 5)測試過程 案例講解:測試用例 6) 需求到測試用例的跟蹤 7) 如何評價測試的完備性? 5.需求跟蹤和驗證的輸出(需求跟蹤模板RTM(關鍵要素介紹)) 6.需求管理支撐的工具介紹(5 分鐘) 7.演練與問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