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地點:5月19日(保定) 6月23日(杭州) 6月26日(佛山) 8月20日(榆林) 8月21日(延安) 8月23日(昆明) 9月6日(武漢) 11月17日(淮南) 11月30日(張家界) 主講老師:余世維 華人管理教育第一人 參會費用:1880元/人 課程收益: ·如何建立高管團隊述職報告的制度與流程 ·如何建設卓越執行文化 ·如何建設其他人力資源制度與流程體系 ·如何進行人力資源發展規劃 ·如何打造高績效團隊 課程前言: 只有建立高尚的團隊觀念和積極的工作態度,提高團隊的績效和生產力,才能更有效地促進企業的發展。特別是從技術到管理的經理人一定要學會從紛繁復雜的具體工作中脫離出來,讓自己所在的部門產生1+1>2的生產力,而不是把自己“累死” 。 什么是團隊,如何建立團隊意識,團隊精神, 如何解決團隊中的矛盾? 余世維博士傾聚三十年的經驗,為您提供管理辦法和實操工具。 只有高績效的團隊才能使您的企業走的更穩,更遠!掌握團隊執行關鍵,培訓團隊共識,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讓您的團隊比競爭對手更勝一籌,成為最卓越的團隊!
課程提綱: “團隊”與“群體”有什么不同?團隊的條件是什么? ① 團隊的第一個前提是“自主性” 我在日常工作中,有沒有主動回報(反饋),主動溝通,主動關切的習慣? 參考作法: ② 團隊的第二個前提是“思考性” 我自己會不會經常發掘問題點(原因、癥結)? 會不會對這個問題點尋求對策? 會不會對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議? 參考作法 A.檢查每個人的新知攝取量 —— 包括閱讀和整理相關產業信息 B.要求各個員工檢討現有工作狀況的缺失,并提出他的改進意見 C.模仿他人 + 改良優化 = 創新 D.打破一些沒有必要的習慣或規定 ③ 團隊的第三個前提是“合作性” 我能不能接受一個沖突?能不能排除自己的自私、自我和自大?能不能在有原則和肯協作的取向下與人溝通? 參考作法 A.檢查公司里有哪些事情是“自顧自” B.針對處理業務中最難溝通或最難協調的部分,好好地解決 C.在生活中建立團隊意識(e.g. 問好/出入/用餐/坐車等) D.在工作中養成團隊精神(e.g. 不推諉/不扯后腿/不倡導英雄主義/不強調個人獎金/不隱藏信息等) 參考作法 A.開會前對敏感問題應先個別溝通 B.不同的想法或意見可以交互發送參考,但須說明你的事實依據 (Delphi 技術) C.經理人要培養自己的人格魅力,才可以抑制沖突的激化 D.凡是可以改善績效的沖突都應該接受 E.處理沖突的取向 參考作法 A.有爭議性的問題可以先擱置 B.就矛盾、沖突的部分研究大家可以“讓步”、“剝離”或“交易”的地方 C.對主要沖突要先尋找可以松動的“第一步” D.公司決定的就是對的。(麥當勞語) 停頓型組織 參考作法 A.強力要求下屬與下屬之間先自行解決問題。不要動輒請示 B.再要他們在你的面前協調討論,你注意他們不夠團結的地方 C.對各個部門之間配合不力、支援不積極的事例應該議處 D.積壓公文的弊病非得解決不可 變動型組織 我堅信經理人應該邁向自己的工作目標,除了思考、計劃、輔導員工、分配任務、簽署文件以外什么都不做。—— 美國管理文摘 參考作法 A.總經理應公開宣示項目經理的權力并鼎力支持 B.項目經理應主動鏈接各相關部門,緊盯他們承諾的事,并指出最后期限(dead-line) C.項目經理要快速回報過程中的重要事故、重要變動、重要瓶頸 D.項目經理應將全盤意見做成一覽表,并指出其中相剋的地方,且提出最妥善的對應之道 。 溝通的方向 團隊有如一個“冰山”,看不見的部分比看得見的部分更重要。 共識 —— 就是從“共同危機感”到“共同目標”的“共同意識與共同責任”。 不管是“X理論”還是“Y理論”;不管是“工作導向”還是“人際關系導向”,都是以“折衷兼顧”為最終目標。(布萊克-莫頓模式) 激勵的基本步驟是什么?我們的通病在哪里? 第一步 要先肯定他人的作為或貢獻——我們的通病就是只會批評,只會打壓。 第二步 要能設法排除他人的限制或障礙——我們的通病就是只會旁觀,只會看熱鬧。 第三步 要為他人的需求提供方法與援助——我們的通病就是只會放牛吃草,任他自生自你有哪些常用的激勵方法?如果效果不大,又是因為什么? A.物質方面---你自己或你的部門有這筆“預算”嗎? B.精神方面---你每天至少10 - 20分鐘在部屬間走動嗎?你常說“這是我的疏忽”或“這是我的錯”嗎? C.事務方面---你會說“你有更好的方法嗎?”(我想聽你的意見)方法其實不怎么樣,你會嘗試嗎? D.言辭方面---你常夸獎你的手下嗎?(先稱贊,后指正)你告誡后,會給他改善的建議嗎? E.人性方面---你關心過部屬的精神狀態與身體狀況嗎?你抒解他的壓力或緩和他的緊張嗎? F.表揚方面---只要是你手下的提議或表現,你會公開地指名稱許嗎? G.上級方面---你想到過上司也需要被激勵嗎? 激勵的貨幣性工具—— 本薪 / 津貼 / 獎金 / 分紅 / 股權(股份) / 無息貸款 / 員工消費折扣 / 子女獎學金 / 旅游 / 互助基金 / 相對保險金 / 相對退休金 / 住房優惠 / 給與交通工具 …… 激勵的非貨幣性工具—— 教育訓練 / 考察 / 調遷 / 研究環境(圖書、設備) / 職場氛圍 / 工作擴大化與豐富化 / 對談交流 / 分權 / 午茶時間 / 家庭訪問與聚餐 / 內部表揚 / 公開嘉許
授課專家:余世維 博士 被尊稱為“華人管理教育第一人”; 華人最為推崇的實戰型培訓專家之一; 演說家的風采,戰略家的氣度,學者型的才華。 美國諾瓦大學公共決策博士; 2005年度他再次榮獲“中國企業十大最具魅力培訓師”、“中國企業十大最具魅力咨詢師”稱號,并被授予“2005年度杰出貢獻獎” 2007年再次榮獲“2007商戰名家排行榜中國十大領導力專家”榮譽稱號;上海貝爾連續3年請余世維博士授課100多場次,中國柯達僅2002年就請余世維博士授課20多場。 曾任: 日本航空公司中國臺灣地區副總經理 美爽爽·雅詩蘭黛化妝品公司駐美副總經理 泰華土地開發公司(泰國)總經理 美國富頓集團中國總經理等職位 現任: 名仕領袖學院院長 名仕碩學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國際領導力研究所所長 擁有數十萬熱情聽眾及眾多企業客戶:日本航空、統一、安泰保險、德國萊茵、紫江集團、飛利浦、柯達、朗訊、聯合利華、ABB、APP、3M、貝爾、史克、華瑞制藥、立達制藥、醫藥股份、百聯集團、三得利、西門子、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摩托羅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