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安排:2011年7月30-31日 蘇州 ★培訓對象:制造業企業總經理、工廠廠長、采購、物流、供應鏈、生產、物料、計劃調試、銷售、營運、財務總監及經理等職能團隊相關中高層管理者。 ★課程費用:3200元/人 ① 團隊套票一:36000元(15個參會名額) ② 團隊套票二:25600元(10個參會名額) ③ 團隊套票三:13600元(5個參會名額) ④ 團隊套票四:8640元(3個參會名額) ( 注:所有價格均為實價,絕不打折銷售。此費用不含食宿費用。) 【課程背景】 ◆在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控制采購成本改善企業的盈利能力? ◆在復雜的產品體系中,如何選擇適當的采購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信息傳導渠道不暢,如何與供應商溝通并改善交貨質量和交貨準時性? ◆針對不同的供應商,企業應該如何優化供應商的開發、認證與績效評估體系? ◆以提高產品質量為中心,如何指導供應商在短時間內極大地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企業經營全球化及客戶需求高度個性的時勢下,企業與顧客、企業與供方的關系更加復雜與密切。企業在增強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建立戰略聯盟的同時,還需更快、更好、更強地對供應商做出反應,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如何進行采購成本的控制與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成為了當今企業關注的熱點。本課程即由此展開! 【課程目的】 本課程結合目前中國企業采購成本與供應管理中普通矛盾和問題,通過系統講解采購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及供應商質量績效考核思路等,旨在使企業降低采購各項成本,優化供應商管理,有效開源節流,提高企業利潤,并解決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問題。 【課程受益】 1.掌握采購成本控制方法,提升采購水平,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2.加強供應商的日常管理,主動地引導、改變、管理與他們之間的合作關系與業務模式 3.根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制定有效的采購成本控制和供應商管理戰略 4.促進公司內部各部門的溝通及協作,明確統一在采購及供應商管理方面的原則和方法 5.有效規范采購流程,提高產品品質,加速采購周轉率及資金使用率,提高企業利潤 【課程特色】 1.實戰經驗的高度融合,為企業采購和供應商管理提供極具價值的研究成果 2.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力求實證,避免空談 3.現場研討的學習方式,強化學員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4.個別難題的分析及權威專業老師精彩點評,拓寬思維,碰撞思想
【講師簡介】王保華 ◆ 高級講師 ◆ 香港理工大學國際航運和供應鏈管理碩士 ◆ 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核心專家 ◆ 英國CIPS系列課程授權講師;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授權講師,主講CPM / CPSM(注冊采購經理/注冊采購供應經理師)系列課程 ◆ 20年歐美跨國500強企業高層管理,之后任海爾集團擔任集團副總裁及全球營運總經理 ◆ 擁有豐富的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理論、實戰和教學經驗,熟悉日資、美資、韓資、港資、臺資、合資、國有轉制、民營企業運作模式。提供過咨詢培訓服務的企業有50多家,代表性企業有:惠普(HP)、聯想集團、索尼、富士康、石化、中石油、伊利、中國移動、方正集團、美的集團等
【培訓大綱】 第一篇:采購成本控制 第一章: 采購成本分析與報價管理 1. 企業采購管理的4個階段 2. 采購流程–9個基本流程 ① 需求識別 ② 需求描述 ③ 供應商選擇與開發 ④ 價格的確定 ⑤ 采購定單的準備 ⑥ 跟蹤和定單跟催 ⑦ 收貨和驗貨 ⑧ 發票清算和供應商支付 ⑨ 績效監督與數據庫管理 3. 采購定價過程 4. 影響價格的供給市場結構 5. 影響價格的四因素 ① 產品成本 ② 市場競爭狀況 ③ 采購者認同的價值 ④ 采購者的地位 6. 采購與設計需要協同的領域 第二章: 采購成本核算理論 1. 價格/成本冰山 2. 成本的構成 ① 變動成本 ② 固定成本 3.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4. 在采購協議中供應方需要考慮的問題:定價模式 5. 基于成本的定價模式 ① 成本加價定價模式 ② 利潤空間定價模式 ③ 收益率定價模式 6. 市場驅動的定價模式 ① 價格-產量模式 ② 市場份額模式 ③ “市場撇脂”或“搜刮價格”模式 ④ 維持當前收入定價模式 ⑤ 促銷宣傳模式 ⑥ 市場細分模式 ⑦ 競爭定價模式 7. 供應商提供的主要折扣類型 ① 即使折扣 ② 數量折扣 ③ 地位折扣 ④ 特殊折扣 8. 在采購協議中采購方需要考慮的問題 9. 合同價格調整 10. 價格/成本分析法 ① 生命周期成本法 ② 目標成本法 ③ 吸收成本法 ④ 作業成本法 ⑤ 標準成本法 第三章: 成本控制與優化的有效方法 1. 成本效益觀 2. 影響采購價格的因素 3. 采購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① Value Analysis(價值分析,VA) ② Value Engineering(價值工程,VE) ③ Negotiation(談判) ④ Target Costing(目標成本法) ⑤ 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早期供應商參與,ESI) ⑥ Leveraging Purchases(杠桿采購) ⑦ Consortium Purchasing(聯合采購) ⑧ Design for Purchase(為便利采購而設計,DFP) ⑨ Cost and Price Analysis(價格與成本分析) ⑩ Standardization(標準化)
第二篇:供應商管理 第一章:供應商質量績效考核及管理 1. 績效考核的內容 ① 確定考核項目 ② 確定項目的權重 ③ 考核分數的計算方法 ④ 考核周期 ⑤ 考核范圍 ⑥ 績效報告 ⑦ 考核結果的發放范圍 ⑧ 對于績效差的供應商的處理 ⑨ 保密要求 2. 績效考核的作用 3. 幫助,處理有績效問題的供應 第二章:供應商質量持續改善 1. 過程改進 2. 過程改進的目標 3. 設定供應商產品質量目標(PPM, DPMO) 4. 設定供應商質量改進項目: 5. 供應商培訓 6. 統計技術工具在供應商質量控制和管理中的應用 ①柏拉圖 ②因果圖 ③控制圖之一: 均值(X Bar)和極差圖 ④潛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7. 創建免檢物料/免檢供應商 8. 影響質量改進常見的障礙 第三章:差異化供應商管理體系 1. 商品組分類分析 Category Analysis 2. 戰略重要性分析 Strategy Importance 3. 供需雙方吸引度分析 Relationship Attractiveness 4. 供需雙方關系分析 Supplier Relationship Segmentation 5. 供應商評估分析 Supplier Evaluation 6. 供應商差異化分析 Supplier Differentiation 7. 總結:差異化供應商管理體系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