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紡織服裝為主業的雅戈爾近年來有了一個別樣的綽號:股市大散戶。
股權投資使主業黯然失色
雅戈爾曾是A股公司持股市值排名第二的企業,握有中信證券、中國人壽、寧波銀行、海通證券等十幾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雅戈爾的股權投資可以追溯到十多年以前。當時,國有企業的改革浪潮正進入第二波,雅戈爾作為寧波市的龍頭企業,勉為其難地將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廣博集團和宜科科技收于旗下。1997年,寧波商業銀行重組,由市政府牽頭,雅戈爾作為實力股東參與其中。而投資中信證券則是遇上了好運氣,總投資成本不過3.2億元就成了第四大股東,其持股成本僅為每股1.7元。
2007年1月,廣博股份登陸深圳中小企業板,雅戈爾的持股成本為每股1.52元。2007年7月19日,寧波銀行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一批上市的商業銀行,雅戈爾當年投資成本更是只有每股1.01元。
2007年,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歷史上罕見的大牛市。大舉進行股權投資的雅戈爾在賬面上也賺得盆滿缽滿。在這一年的財報中,雅戈爾的利潤總額比上年增加了219.07%,而投資收益則占其總利潤的70%?梢,股權投資成為公司業績大幅增加最重要的原因。
鑒于此,2008年初,美國《商業周刊》公開點名表示了對雅戈爾脫離主業發展的質疑,并用略帶嘲諷的口吻表示:“近來,除股票投資業務外,該公司的其他業務都已變得無足輕重。”《商業周刊》甚至指出,雅戈爾持有中國人壽、寧波銀行等多家公司股票,這些股票使雅戈爾在2007年前三季度的投資收益達到2.236億美元,占整個公司盈利總額的98.5%。
即使在2008年股市暴跌的情況下,對雅戈爾凈利潤影響最大的仍然是股權投資收益,達到53%,明顯高于傳統主業。其主業服裝僅貢獻凈利潤的23.0%,紡織貢獻9.7%,地產旅游貢獻14.3%。股權投資的膨脹使公司主業黯然失色。
由于雅戈爾醉心炒股,曾被《商業周刊》指為“貪戀炒股、不務正業”。
追漲殺跌造成重大投資損失
4月9日,雅戈爾發布公告稱,因為大量拋售了早期投資的中信證券股權,預計公司2009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0%以上。這種所謂的業績增長,正是雅戈爾在股市如低水平散戶似的追漲殺跌的“功勞”。
事實上,公司2008年年報顯示,由于股權投資虧損,凈利潤較2007年下降36.05%,而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單季則虧損5.31億元。
2007年10月,雅戈爾的重倉股中信證券最高曾升到令人咋舌的116.55元,收盤于105.93元,以此計算,雅戈爾的賬面收益放大了62.31倍。然而,這對雅戈爾來說,不過一時的虛假繁榮,因為此時雅戈爾并未出售中信證券股票。
恰恰相反,股市自2007年10月見頂后,中信證券股價隨大盤一路暴跌,雅戈爾也如散戶一樣加入了殺跌的行列。其中,2007年12月31日至2008年4月25日期間,雅戈爾拋售中信證券套現29.97億元;2008年4月25日至2008年11月11日期間套現14.58億元;2008年11月11日至2009年2月4日套現14.18億元。雅戈爾“殺跌”總共套現將近60億元。
同時,由于公司在高位買入了海通證券和金馬股份,而這兩只股票股價持續下跌,2008年雅戈爾被迫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31697.61萬元。此外,公司其他應收款中應收杭州元式拍賣有限公司7080萬元因涉及訴訟,2008年全額計提壞賬損失,使公司2008年資產減值損失較上年度增加6254.33%。
心態浮躁操作手法如同散戶
2008年,公司出售所持有的海通證券股票計54367884股,虧損4.69億元。此外,公司還像散戶一樣大量買入賣出其他股票進行短線操作,造成虧損。其中,買入中信證券2萬股,賣出中信證券4萬股,虧損65.26萬元;買入中國中鐵5萬股,賣出中國中鐵5萬股,虧損21.06萬元;買入南玻A3萬股,賣出南玻A3萬股,虧損34.49萬元;買入華銳鑄鋼2萬股,賣出華銳鑄鋼2萬股,虧損26.22萬元;買入中煤能源7.1萬股,賣出中煤能源7.1萬股,虧損44.27萬元;買入伊利股份2萬股,賣出伊利股份2.4萬股,虧損23.08萬元;買入中國石油3萬股,賣出中國石油3萬股,虧損27.58萬元;買入中國鐵建10萬股,賣出中國鐵建10萬股,虧損14.10萬元;買入中國聯通10萬股,賣出中國聯通10萬股,虧損29.75萬元;買入大秦鐵路6萬股,賣出大秦鐵路6萬股,虧損36.21萬元;買入雙鶴藥業5萬股,賣出雙鶴藥業5萬股,虧損29.04萬元。
從雅戈爾年報可以看出,公司在2008年共炒作了13只股票,其操作手法就如一個低水平的散戶,一般買賣都是幾萬股,其中只有恒源轉債賺了10.8萬元,攀鋼鋼釩賺了22萬元。而其他11只股票的炒作,均是高買低賣,以割肉收場,可見其心態的浮躁。
來源:天下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