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10年前你去做木門,肯定會被視為高檔奢侈品而乏人問津,那么現在,裝修時買幾套套裝門,已經成為大眾消費者的選擇了。”北京金圣威建材公司的老板劉山以他對木材行業的切身經歷,感觸著木門行業的發展脈搏。
劉山的弦外之音是木門品牌的崛起正在大面積地蠶食現場制作的生存空間。“誰愿意裝修隊在自己的新家里擺開架勢,折騰半個月來造門 呢?單是鋸末和油漆就足以讓人望而生畏。”劉山說,木門的工廠化生產徹底解決了現場制作的污染問題,而規模化生產帶來的精致化和高性價比是裝修隊無法比擬的,更何況“實木復合門”如果沒有進口機器的輔助,做出來要么是“四不像”,要么就是“到處漏風”。
木門是家庭中相當重要的部件,不僅要有裝飾性,而且要經久耐用.別看很多小廠也在做實木復合烤漆門,甚至做“實木復合強化門”,實際上那是“形似而神不似”,“‘實木復合烤漆門’的技術標準很高,必須嚴格按照一定的理論、數據計算來做,這些依據目前還只能是依靠德國人來提供”。而億澳能憑借著多年的豐富經驗來生產出質量最好的實木復合門,“這不是一般的門廠或幾個小木工弄上幾塊板子就能完成的”。
劉山預測,隨著木門品牌的崛起,奢侈消費變成了大眾消費,未來10年里,現場手工制作的木門將呈現兩極分化:要么非常低檔,隨便用用就成;要么非常高檔,如手工雕刻一般。
洗牌戰打響難現冠軍
木門在家居產業里雖然從整體上增長迅速,品牌的影響力卻遠遠趕不上家具、地板等同樣“靠木材吃飯”的行業。劉山對木門行業的整體態勢如此評價。
“在北京乃至中國市場上,哪個木門品牌做得最好、最大?我想這都有個時間概念,你用多長時間達到一個較好水平?你能多長時間內保持最好?”劉山用一系列的反問來進一步闡釋木門這個新興行業的發展狀況,“誰敢說我就是最好?如果你的銷量能占到市場20%的份額,那你可以說最好,但現在有這樣的企業嗎?沒有!所以現在還不是說誰最好的時候”。
現在億澳每年能生產3萬套“實木復合烤漆門”,已經是年產量最高的木門企業之一了。劉山的看法是:我們還做得不夠好。中國木門行業的發展就跟30年前德國的情況相似,當時德國也是幾百家、上千家木門企業,經過市場洗禮,只有最優秀的幾家存留下來了。“洗牌肯定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就如同一場萬米長跑,現在不過跑了100米,跑在前面的不一定能拿到冠軍,關鍵是積蓄力量,增強耐力,練好內功,在最后的征程中不掉隊,才有可能最終獲勝。”
劉山很喜歡用比喻來印證自己的觀點,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比喻表達著他的品牌理想:企業的形成就像松樹的生長周期一樣,最后剩下的都是行業的精英;北京億澳門業大集團,背靠著這樣的集團,我們希望億澳在木門行業這片森林里,不是長不大的楊樹、樺樹,更不是小草雜木,而是能夠成林成材的松樹。
生于70年代的億澳門業的劉山,算得上是木門行業的年輕人,可他憑借他的智慧,戰勝了種種困難,“在剛接觸這個行業的時候,我還像一個懵懂的小孩子,對木門業一無所知!”劉山坦然的表情露出了‘東北人的豪爽’。“我只想踏踏實實的做生意,讓所有的消費者都認為‘億澳門業’都值得信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