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8年開始,戶外運動在中國的北京、廣州、昆明等地悄然興起,2001年的時候,中國戶外運動用品市場的規模還只有四五千萬元,而到了2005年就突飛猛進到了10億元,到了2006年的時候則達到了26億元(網上數據),平均年增長速度超過100%。
可以說,戶外運動行業是一個正處在培育期的新興行業,其前景不可限量。但即使如此,現階段國內的“戶外”只占整個體育用品市場的千分之一,其市場規模又顯得極為渺小。
戶外運動行業經過10幾年的發展,其市場總規模仍然是如此微乎其微,難道戶外運動只能僅僅是小眾消費行業嗎?難道戶外行業就不能做大嗎?戶外品牌做大之道又在哪里呢?
一、開創新品類:
什么才是做品牌呢?做品牌的最高境界是讓自己的品牌成為某個品類的代表者。
那么,品類是什么呢?
品類是一種消費者長期以來形成的心智共識,即消費者心智中對多種事物、多種商品或多個品牌背后,某種共同資源共同屬性的集中認同,形成品類。也就是說,品類是品牌背后更大的品牌。它是消費者心智中關于某一類品牌(產品)的集中認同,它是消費者頭腦里一系列階梯中的一個階梯。
在每一個產品類別里,消費者只容易記住一個代表性的品牌,這個有代表性的品牌,往往就是品類的第一品牌。
顧客在購物時,買的是品類第一,而不是買某個品牌。比如:我們口渴了,買飲料時常買可口可樂,因為它是可樂第一品牌;要買電腦時,買的是聯想,因為它是PC第一品牌;要買最貴的香煙,買的是中華,因為它是最高檔的香煙。
所以,打造品牌有兩個基本的法則,一為“第一法則”,二為“開創品類法則”。
讓我們回顧一下至今仍活躍在中國的一些名牌,其實都是因為它們在開創之初,就代表著某一個品類,或者說它們開創出了某一個品類,所以至今仍是行業第一品牌。發現一個行業或品類,率先進入,并搶占行業第一。這就是打造品牌的“第一法則”。
在專業的戶外運動品牌里,開創者是一些國際名牌和國內的先行者(如奧索卡、探路者),很多國內戶外品牌都是后來者,因此,“第一法則”不一定適合。
適合國內戶外品牌的,或許是“開創新品類”。
很多國內戶外品牌往往都在某一種戶外產品方面占有優勢,我們能否在自己擁有優勢的產品方面做到第一呢?
我們知道,在市場中最為本質的一點就是創造某一個類別的市場,使得自己能夠在該類別的市場中成為第一。如果你不是第一個進入某一個類別的市場的品牌,不要放棄。在市場中新創造出或者細分出一個新的類別的市場,使得你成為第一個就行了。
也就是說,國內戶外品牌如果希望在整個戶外運動行業里成為品類第一,其機會是不大的;但是,如果另辟蹊徑,去開創一個自己能成為第一的新品類,那么,成為第一就有可能。
那么,這個新品類在哪里呢?
戶外運動行業至今仍然游離在體育運動、休閑等行業之外,其實,這樣的現狀既有其好處又有其害處。
其好處在于,由于戶外運動堅持了自己的行業特色,所以保持了自己是一個獨立品類的地位;
其害處則在于,由于專業戶外運動的消費群人數稀少,所以行業始終做不大,僅僅在一個狹窄的市場空間里游弋。
由此看出,堅持專業戶外的品類,并不是我們做大的最佳方向;在專業戶外市場里去細分一個新市場,則更不是做大的方向;戶外品牌做大的方向,應該是由專業戶外出發,向其外延伸。
因此,中國戶外運動行業要做大,最佳的道路,應該是“以專業戶外為根本,向外擴張以做大”。
也就是說,戶外運動行業要跳出“挑戰生命,挑戰自然,探索險境”的舊框框。試想,能夠整天去“挑戰生命、探索險境”的人又有幾個?是不是只有那些個別的較為另類或者收入奇高的人呢?
大眾化的方向,為什么被我們放棄了呢?
在這方面,哥倫比亞已經這樣做了,近期,哥倫比亞“暢游戶外,風雨無阻”的廣告掛滿大街小巷,這是否可以成為國內戶外品牌學習的方向呢?
二、打造戶外品牌文化:
很多戶外品牌現有的品牌定位仍然是“挑戰生命,探索險境”,下一步,我們的品牌文化應該如何去塑造呢?
專業戶外品質和品牌文化是戶外運動行業的兩大核心,如果要進行新品類的打造,該如何堅持和利用戶外產品的功能性特色呢?
國內一些戶外品牌往往是依靠某一種產品起家的,以該產品作為核心產品,固然不錯,不過,如果要做大,勢必要擴充自己的產品線,下一步該如何擴張自己的產品線呢?
如果要發展新定位,就有必要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專業戶外用品和后續擴充的產品線,該如何定價呢?
這些問題,都是打造品牌文化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星巴克是一個星級部落。不見得研究出了比其他品牌的咖啡味道更奇特多少的咖啡,而是提供了一個他們玩味這種充滿情感的飲料時周圍的環境和氣氛,這是一場偉大又優雅的咖啡體驗,星巴克成為一個全球部落,你愿意花更多的錢,坐在這個環境,你還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流眼淚,一邊喝咖啡一邊來一場華麗的記憶旅游,那還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藍色生死戀的女主角,這就是一種優雅的生活方式。
耐克用一雙鞋,跑遍了全球,全球各地遍布這個部落的腳印。“justdoit”盡管去做!這是真正的體育精神!最新的國內的“justdoit”被譯為:放膽做!非常好,這是年輕一代,甚至是不年輕一代最需要的精神,從精神需求上,耐克獲得高度的認同,這就是它沒有年齡沒有國界的部落統治。
Sony的隨身聽,統治了全球不知多少耳朵。它不只是一個mp3,也不只是音樂,它是朋友和伴侶,就是伴你度過孤獨伴你度過黑夜的一個親密的老友,有了他你永遠不會獨自一人面對這一切生活壓力,你需要一個這樣的朋友嗎?這是一個不可估量的部落,音樂不再是音樂,不只給愛音樂的人,給一切需要這樣的朋友的人。
以上三個品牌的文化塑造,都可以堪稱經典,值得戶外品牌學習。
三、打造新的營銷模式:
當今,眾多的戶外用品經營商家在營銷上,還比較初級和短視,主要集中在幾個問題:
第一,“造假”盛行:戶外商品店以賣水貨、次貨、假貨、B品貨、庫存貨來謀暴利;買賣欺騙性,老驢騙新驢和引誘出行;
第二,“牟取暴利”:如進口商品,在外國只需17美元的煤油爐在國內要賣到1600人民幣,還有更多人是掛羊頭賣狗肉;
第三,渠道管理體系混亂:店家沒有安全知識傳授、沒有商品功能知識傳授和品牌文化宣導,店家對消費者的組織意識或協助意識薄弱;
第四,營銷同質化:服裝的抄款現像嚴重,幾乎都將使用GORE-TEX材料的服裝張揚出來充當羊頭;鞋品清一色的防水牛巴戈加GORE-TEX里料;背包,基本上也都采用CORDURA面料和YKK扣件的商品懸掛;就連店內陳列、售賣方式也沒有區別。
面對時下超競爭的市場環境,企業不能夠再按照常規的單點式的、見招拆招的營銷方式來建立營銷系統,而是必須轉變營銷思路,確立正確的營銷模式,重新結構化地組合自己的營銷策略。
就象下象棋的單子規則是:“馬走日,象走田,炮打隔子,車一路通吃”;而把這些單個棋子組合之后,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馬后炮”、“連環炮”、“老將對臉”、“過河卒”……
營銷模式就是營銷策略的結構性組合。好比武術中的“降龍十八掌”,只有多個招術結合在一起,才能稱為一個套路,才叫一個模式。這種根據市場競爭態勢、行業市場環境等確立有機的、結構化的營銷策略組合,并圍繞著營銷策略的重點來配置資源的營銷運作方式,就是營銷模式。
對于很多戶外品牌來說,已經擁有較多的終端網點,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形成自己特有的營銷模式,以建立不可復制和不被模仿的長期競爭優勢:
1、如何在新的品牌定位之下,再度擴張自己的渠道網點?
2、老的終端網點如何隨品牌定位的改變而改變?如何再次提升單店銷量?
3、該如何對全國市場進行重新規劃,營銷資源如何重新配置,以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市場和重點市場?
4、該如何建立以新品牌定位為核心的新的從品牌、推廣、經銷商到終端的完整的營銷模式?
綜上所述,如何整合資源(產品、品牌、渠道、經銷商、消費者),再次擴張品類和做大規模,進行營銷體系的升級轉型,就成了戶外品牌將來可持續發展而不中途夭折的關鍵。
中國民企一般要經歷三道坎,才能發展壯大,伴隨三道坎的也有三種死法:
1、產品上市期的戰略定位與搶占市場空隙的“坎”,過不了就成為“鋪路英烈”;
2、產品成長期的營銷系統升級與轉型的“坎”,過不了就成為“短命英雄”;
3、產品成熟期的機制管理與細節操作的“坎”,過不了就成為“悲劇英雄”。
在筆者眼里,很多戶外品牌就象一個登山運動員,經過多年的突飛猛進,已經順利奠定騰飛的基礎,如何能夠再一次飛躍,登上山巔“一覽眾山小”,這就是我們今年及以后幾年最大的目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啊,戶外品牌如何在新品類打造、品牌重塑、營銷模式升級、產品線擴張、渠道擴張、全國市場的重新規劃、重點市場的建立、公司管理及產品核心技術升級等各個方面去下功夫,如果都做到的話,把戶外品牌做大,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作者:沈志勇 上海超限戰營銷策劃機構總經理,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原策劃總監,上海某著名服裝企業原營銷總監。 營銷專著《謀勢》、《謀劃》已分別由機械工業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13年營銷策劃與市場實戰經驗,《銷售與市場》第一營銷專家團成員、營銷高級研究員;《糖煙酒食品版》食品產業頂級專家團顧問;率領超限戰策劃機構獲得“2007最受中國中小企業歡迎的十大營銷策劃機構”稱號,業內稱“機會獵手”,長于商業模式/營銷模式/品牌模式的打造;長于打造新品類;長于打造新產品;長于幫助品牌快速崛起,快速突破市場。 曾為中華香煙、五糧液、上海泰昌健身器材、上海彩翼家紡、廣州電信、中華英才網、雪龍人內衣、天蠶羽絨內衣、361度運動用品、沃特運動用品、夢娜襪業、雅客集團、泡吧餅干、紅桃K、廣州中藥一廠、WNQ健身器材、石人族珠寶等100多家企業進行過整合營銷策劃和品牌打造。歡迎與作者交流:電話:021-31357658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