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上市的匯源是一個得到國內公認的品牌。自去年并購事件公開以來,各界一直對此熱情高漲,紛紛對可口可樂并購匯源各表其意。如今,否定并購的消息一經宣布,就有主要門戶網站進行民意調查,12萬投票者中超過80%強烈贊同這一決定。逾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外商投資中國企業是有害的,會給民族品牌帶來不良影響。
表面上是可口可樂并購匯源,但是我們了解到,匯源有一個大股東是達能,它是力主匯源被并購的。這個與娃哈哈集團深陷商業糾紛的法國達能集團同時退出匯源果汁,作為匯源果汁的第二大股東,并購前達能發布了簡單聲明,稱達能集團和可口可樂公司已達成協議,達能將向可口可樂公司轉讓其所持有的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全部股份,套現幾十億港元。若可口可樂并購匯源交易成功,達能在中國的投資將又一次賺得盆滿缽溢。
事實上,人們不會忘記美加凈、活力28、大寶、中華牙膏、樂凱等國內知名品牌是怎樣逐漸淡出市場的。面對外企的長袖善舞,中國企業家防不勝防,但幸好,我們開始清醒了。
改革開放30年,在利用外資過程中,我國經濟和市場的確獲得了很大發展,但30年來,我們也一直在取舍,獲得發展的同時也埋下了一些隱患。在領頭行業中,不少外資控股的影子,有不少外資企業在中國“賬面虧損”,而境外利潤卻不斷增加。歷經30年,是開始審視外資的時候了。
涉嫌壟斷性的并購引起國家的重視,足以證明這已經不再是企業之間的經濟往來,是經濟與政治的一次平衡,需要政治智慧。中國商務部依照《反壟斷法》裁定了否定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案,有理有據。
另悉,今年中國有望出臺一部新法,要求國有企業或資產的出售必須基于市場價格,這為外資在華收購施加了另一道監管門檻,值得期待。
來源:牛津管理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