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無形卻有神 我們經常用“做企業文化”“策劃企業文化”“塑造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之類詞語來表達我們所進行的關于企業文化的理解、對待企業文化的態度、之于企業文化的行動等。可以想象,傳統的潛意識把企業文化看作是有形、有象的東西,而且認為,搞幾個動作、做幾個設計、用幾套策劃、打幾個廣告,企業文化差不多就有模有樣了。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企業文化無形卻有神企業文化的實質是無形的,現實中,找不到我們想象的可以依樣畫的“葫蘆”,也不是所謂可以“量身定做”的套裝。
企業文化是內在的、靈魂性的感悟、秉性、氛圍、使然,不是某種外掛的配件,更不是某些漂亮的裝飾。
這里的文化,不是指知識修養,而是人們對知識的徹悟;不是利潤,而是對利潤的認知;不是人際關系,而是表現在人際關系中的處世為人的哲學;不是社交活動,而是社交方式和動機;不是運動會的獎牌,而是折射在獎牌里面的榮譽觀;不是新聞輿論及其夸獎,而是在夸獎面前的沉著與理性;不是漂亮優美的工作環境,而是環境條件所折射出來的靈性;不是企業管理手段,而是企業存在的理由和目的……
總之,企業文化是一種滲透在企業整體之中的東西,它是企業的靈魂所在。也就是說,知識、利潤、人際關系、俱樂部活動、獎杯、新聞、工作環境、經營管理活動等外在形態,并不就是企業文化本身,企業文化是超越于這一切背后的態度、心理、哲學、動機、方式、觀念、感情等。前者是形,后者才是神。有形無神不叫企業文化,有神無形則是不可能的,形神兼備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
相對于傳統思維對企業文化的膚淺理解,筆者一直主張,企業文化是由內而外的。而且,無形的內核性的態度、哲學、價值觀、感情、心理、風格等才是企業文化的全部,而外在的、外化的、外表的形態特征只是企業文化的表達、表現而已
所以,內在的企業文化本身與外在的企業文化表達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只看到表象卻看不到內里的實質便成了一種膚淺的認識。
然而,具象與本質,雖然只是一念之差,但所表示的涵義卻天壤之別、大相徑庭。因此,只注重外在而忽略內涵、得其末而失其本,其結果必然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越做越離譜兒。
那么,內在的企業文化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這里涉及一個“滲透論”的概念。
企業文化主要指價值觀、核心理念、企業精神等內核性的內容,如同鹽溶于水、如同精神對于人的作用、如同人性之于人生,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點點滴滴,滲透在整個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方方面面、時時刻刻、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制度、一項規定、一種機制、一種氛圍,無處不包容于企業文化之中,且被企業文化滲透。企業文化如同空氣中的氧氣、鹽水中的鹽分,完全滲透在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過程中。滲透,是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的一種基本途徑。企業文化正是通過滲透才產生力量的。企業文化的滲透,是全方位、全過程的。生產經營中的任何一道環節,不可能沒有企業文化的影子。企業文化就是躲在整個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一種神秘力量。企業文化的滲透路線,可能沿著行政線路上下激蕩,也可能沿著民間輿論左右伸展;可能在精神的鼓勵下奮然前行,也可能和利益、和責任、和權力結伴而行……
總而言之,一個企業,希望擁有企業文化之前,必須首先透徹地理解企業文化、認識企業文化、感悟企業文化,其實,這種理解、認識、感悟的過程也就是企業文化的萌動、成型過程。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外在的標語、口號、創意、計劃,或者行為規范、制度大全,并不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這些現象背后的靈魂、靈性。
所以,企業文化建設,不是簡單地施行一套策劃、創意,或灌輸一些制度、開展一些活動,而是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東西——文化,實現成員上下、成員內外、成員之間自發性、互動式的溝通、融合,以達到成員之間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內外和諧、良性互動。
企業文化無形卻有神,其奧妙就在這里。
來源:牛津管理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