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聯想公布了新的組織架構:成立兩個新的業務集團,一個為成熟市場集團,專注于成熟市場客戶,由現任高級副總裁兼EMEA(歐洲、中東、非洲區)區總裁MilkoVanDuijl領導;另一個為專注于新興市場客戶的新興市場集團,由現任高級副總裁兼亞太和俄羅斯區總裁陳紹鵬領導。同時,聯想還宣布調整了其產品組織:新的Think產品集團主要專注于關系型業務以及高端的交易型中小企業市場,新的Idea產品集團專注于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的主流消費者,以及交易型中小企業商用客戶。
這標志著聯想將新興市場和消費業務提升到了集團高度。此前聯想成立了消費業務單元并推出了消費產品品牌Idea,但是并沒有發揮很好的效力。當時在做并購IBM PC業務分析時,聯想認為IBM PC業務雖然是全球規模,但主要專注在大客戶和商業客戶身上,而在中小企業所占份額很低,消費類市場更是沒有涉足。這也使得聯想在并購IBM后,過分倚重商用業務,而低端消費業務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
聯想業務在去年三季度出現重大虧損后,重新擬定了戰略方向——在歐洲、美國穩住陣腳,主要向大客戶經銷商用型產品;而在新興市場,如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主推消費類產品全力出擊這個市場。這次架構的調整,明確了這一戰略方向。
從聯想的架構重組中,我們可以看到:
(一)市場決定戰略側重 聯想將PC領域的客戶分為兩類:一類稱為關系型客戶,就是指那些大型或中型的商業客戶,比如政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這類業務不是只賣一臺、一批的機器,而是追求長期的合作。這類客戶要考慮的是為客戶量身定做的問題,對他們的需求要有深刻的理解。第二類稱為交易型客戶,主要就是聯想的銷售渠道、代理商,他們的客戶最后是廣大的個人消費者和中小企業。對于這些消費者來說,他們買的是一臺臺的具體機器,因此,作為供應商,要用新產品、新型號去推動他們。兩類客戶的需求不同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 聯想并購IBM PC后,將戰略重點放在了關系型客戶上面,公司大量資源也與這個戰略做匹配,而對于市場需求旺盛的業務如消費筆記本、上網本卻沒有給予過多的重視。相對的,以華碩“易PC”為代表的上網本如火如荼,而聯想過了很久才推出相應的產品。此次聯想的架構調整,就充分說明了聯想根據新興市場的需求進行的戰略調整,重新將交易型客戶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相應對資源配置進行了調整。
(二)戰略決定結構 戰略決定組織結構,為組織結構設置提供了依據。公司確定發展戰略之后,就會隨之產生相應的各種業務組合來實現這個戰略,而這些業務組合的實施則需要相應的組織結構作支撐。
首先,不同的戰略帶來不同的業務活動,從而影響管理職務和部門的調整,具體表現為戰略擴張或收縮時企業業務部門和職能部門的增減,以及相應管理者管理職務的調整等。另一方面,戰略重點的改變會引起組織工作重點的改變,從而導致各部門與管理職務在企業中重要程度的相應調整。例如,2004年IBM將PC業務出售,符合IBM的戰略方向,即放棄低利潤的硬件業務,走出無利可圖的PC市場,在利潤頗豐的服務器、軟件和服務業務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而聯想收購IBM的全球PC業務,也是實現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三)結構傳承戰略
反過來看,組織結構對戰略起傳承作用,是發展戰略的支撐。組織結構反映了資源是如何在內部優化配置和有效使用的,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發展戰略的實施和管理目標的實現。將企業的整體戰略劃分為若干戰略實施活動單元,實際上就組成了組織結構調整的基本框架,隨之業務結構進行調整,最終使戰略得以實現。例如,為了支持加強新興市場經濟業務的戰略決策,聯想集團成立新興市場集團,并由集團高級副總裁負責,還調整了產品組織,可見聯想組織結構的調整是實現戰略改變的重要支撐。
總之一句話,市場決定戰略側重,戰略決定結構,結構傳承戰略。聯想在最初創業時,由于消費類電腦市場的蓬勃發展,取得了交易型業務模式的成功;后來并購IBM PC后,由于商用市場的發展契機,高端商用業務占絕大部分比重;再到后來金融危機的不期而至使商用市場受到了沖擊,聯想又重新開始大力發展消費類產品,攻堅新興市場。聯想在不斷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著自己的戰略側重,并相應改變組織結構來傳承戰略的變化。
聯想每一次的戰略調整都是從市場開始。
作者:仁達方略董事長 王吉鵬 來源:牛津管理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