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講師:張理軍 博士
培訓課時:12課時
課程背景:
許多人告訴我,在學過時間管理課程之后,發現自己仍然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時間。
還有許多人聽過數種會議溝通課程,在會議管理技能提升方面也沒有發現多少變化。
這是為什么呢?
如果你看過柯維博士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就會發現無論是會議管理還是時間管理,都不是技巧問題,而是“效能”問題。
柯維的“七個習慣”架構是一套運用于人生一切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以會議管理為例,會議是否有效,這是人類四大天賦的開發問題(運用習慣一·積極主動),是與會者有沒有共同目標的問題(運用習慣二·以終為始),是雙贏思維的問題(運用習慣四·雙贏思維),是聆聽能力的問題(運用習慣五·知彼解己),也是整合資源集思廣益的問題(習慣六·協作增效)的問題,更是提升靈商水平和情商水平的問題(習慣七·不斷更新)。
如果從時間管理的角度看問題也是如此。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課程由管理大師柯維博士開發,他被稱為影響美國歷史的25位人士之一,這是一門得到國際公認的版權課程。這樣的國際頂尖課程,是每位管理者的終生必修課。
本次課程以七個習慣的架構為基礎,向各類管理者提供會議管理和時間管理的解決方案。
課程內容介紹
第一講 習慣1—積極主動
培訓收益
會議參與者和組織者只有通過運用高效能的思維框架(例如區分關注圈與影響圈),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會議成果。人的效能受情緒、心境、刺激和外在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本講幫助學員掌握會議管理中的心態管理的技巧。
本講重點
1、會議管理中的常見問題。
2、什么是積極主動?
3、消極被動的會議模式;
4、積極主動的會議模式;
5、積極主動的會議專注于影響圈。
6、怎樣將會議參與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影響圈內?
7、會議主持人——如何擴大你的影響圈
8、會議參與者——如何擴大你的影響圈
1)面對可直接控制的問題的處理原則
2)面對可間接控制的問題的處理原則
3)面對無法控制的問題的處理原則
9、會議管理工具:
--積極主動的“刺激與回應”模式
--影響圈
--時間線
教學輔助工具:
--視頻案例 1:有效的二人會議
--視頻案例 2:無效的二人會議
--視頻案例 3:會議參與者的不同心態
第二講 習慣2—以終為始
培訓收益
以終為始意味著,每天、每個任務、每個項目開始之前,你都要對自己的方向和目的有一個清晰的構思(即愿景),然后再動員自己的一切積極因素去實現它。問題是,與會者在會議開始前能否做到以終為始?
本講重點
1、以終為始的思維優勢
2、千里之行始于目標
3、你有多少角色:會議中人們的角色
4、高效會議:不僅要用左腦,還要善用你的右腦
5、會議管理工具:
--see-do-get
--邏輯架構
第三講 習慣3—要事第一
培訓收益
這里從第四代時間管理的理念入手,以會議管理為背景,幫助學員分清楚什么是要事,什么是急事?哪些事情必須首先去做,哪些事情可以延后,判斷的標準是什么?怎樣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優先事務?本講幫助學員掌握優先處理要事的技能。
人們普遍的習慣是急事先做。本講幫助學員理解這樣的道理:“在多數情況下,愈是重要的事偏偏不緊迫。”
不論你是否學過時間管理課程,沒有本講的知識,時間管理工具都將無法發揮作用。因為通常的時間管理課程講的是如何提高效率——時間就是金錢,但是沒有“效能”意識,終究得不到“有效率”的結果。
本講重點
1、什么是要事第一?
2、確認優先級的誤區。
3、課堂測試:緊迫指數測試。
4、怎樣判斷事情的“重要程度”?
5、時間管理的四個象限及其特點。
6、怎樣將事情或任務有效分布在四個象限中?
7、要事第一的策略——有效授權
8、管理工具
-第二象限工作法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
-做到“要事第一”的六步驟流程
教學輔助工具:
--視頻案例 1:有效的會議
--視頻案例 2:無效的會議
--視頻案例 3:會議參與者的不同心態
第四講 習慣4—雙贏思維
培訓收益
雙贏思維是在一切人際交往活動中不斷尋求互利的一種思維模式。同事之間是否真心樂于分享?跨部門之間的溝通是否順暢?這是組織始終關注的問題。怎樣形成雙贏與互賴的局面是本講的重點。
當會議參與者中的一方沒有雙贏思維時,另一方怎樣創造雙贏局面?也是本講學習的重點。
本講重點內容
1、六種人際關系模式的特點。
2、自我評估:你們的會議模式屬于“贏輸思維”還是“雙贏思維”?
3、如何通過建立情感賬戶提升會議的效能?
4、什么是情感賬戶中的存款與取款?
5、當對方沒有雙贏思維的時候,你如何創造雙贏局面?
6、不同人際觀的成熟度——高體諒與高勇氣的平衡
7、構建雙贏人際關系的策略——利人利己五要領
8、管理工具
-情感賬戶
-勇氣與體諒平衡的模型
教學輔助工具
-雙贏能力自我評估
-視頻案例:決策會議
第五講 習慣五 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
培訓收益
自傳式回應是每個人都有的弱點,也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本講幫助學員建立“以尋求理解為宗旨去聆聽別人的習慣”。通過學習,學員還將了解到,聆聽的目的不是為了“回應”而是為了“理解”對方。
本講還將訓練學員掌握四種有助于聆聽的管理工具。
本講重點內容
1、完美的會議溝通的標準;
2、會議溝通的最大障礙是“自傳式回應”。
3、什么是同理心回應?
4、溝通的基本原則—知彼解己(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理解自己的習慣)
5、與會者在聆聽中應扮演的兩個角色是什么?
6、傾聽的五種境界;
7、管理工具:
-溝通中的回放技巧
-怎樣運用印第安發言棒?
-同理心回應的五步驟
教學輔助工具
本講使用了數個視頻案例。學員在觀摩錄像之后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其中有:
--視頻案例1:一對一會議:請分析強森在討論任務時的回應特點
--視頻案例2:總裁之間的對話
第六講 習慣六 協作增效
培訓收益
協作增效是建設性合作的習慣,意味著你能與他人共同創造一些單干時達不到的業績。協作增效的實質是重視差異、尊重差異、建立優勢并彌補弱點。人們一旦經歷了真正的統合綜效,他們就不再放棄。
本講幫助學員掌握開好集思廣益會議的方法。
本講重點內容
1、協作增效的精髓;
2、協作增效與集思廣益;
3、高效會議的難點在于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4、高情商的人際關系模式是珍視差異;
5、協作增效就是發現第三替代方案。
6、管理工具:尋找第三替代方案的解題模型。
7、管理工具:正確應用組織頭腦風暴會議。
教學輔助工具
本講使用了數個視頻案例。學員在觀摩錄像之后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其中有:
--視頻案例1:爭執不休的會議
第七講 習慣七 不斷更新
本講重點
1、什么是持續更新的習慣
2、什么是人類的四大天賦才能
身體才能(PQ)
智力才能(IQ)
情感才能(EQ)
精神才能(SQ)
3、如何運用四大天賦才能有效組織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