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門的李嘉誠通過半個世紀不懈的努力和奮斗,從一個普通人成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每當提起他的成功,李嘉誠總是坦然告知,良好的處世哲學和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前提。
白手起家的李嘉誠,在其長江實業集團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敏銳地意識到,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一個企業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專業人才,而他當時的企業所面臨的人才困境較為嚴重。李嘉誠克服重重阻力,勸退了一批創業之初,幫助他一起打江山的“難兄難弟”,果斷起用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專業人員,為集團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與此同時,他制定了若干用人措施,諸如開辦夜校培訓在職工人,選送有培養前途的年輕人出國深造,而他自己也專門請了家庭教師學習知識、自學英語。
在李嘉誠新組建的高層領導班子里,既具有杰出金融頭腦和非凡分析本領的財務專家,也有經營房地產的“老手”,既有生氣勃勃、年輕有為的香港人,也有作風嚴謹善于謀斷的西方人。可以這么說,李嘉誠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和他回避了東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分不開的。他起用的那些洋專家,在集團內部管理上把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帶入長江集團,使之在經濟的、科學的、高效益的條件下運作;而對外,李嘉誠不但把西方人作為收購的主要對象,而且讓西方人作為進軍西方市場的主導。
精于用人之道的李嘉誠深知,不僅要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大膽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業發展的同一階段注重發揮人才特長,恰當合理運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團里既有朝氣蓬勃、精明強干的年輕人,又有一批老謀深算的“謀士”。
在總結用人心得時,李嘉誠曾形象地說:“大部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需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為原則。這就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五百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五百匹相比小得多,但也能發揮其部分作用。”李嘉誠這一番話極為透徹地點出了用人之道的關鍵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