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企業家》研究總監、《馬云管理日志》作者 金錯刀
價值中國:您在《馬云管理日志》的前言中,對馬云“火星式管理”的解讀是一種“先知者先行”的能力。能否詳細解釋一下?
金錯刀:“先知者先行”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
首先要對行業未來的走向、趨勢有整體的把握和認知。要有眼光,“眼光有多遠,胸懷有多大,你就能做多大的事”,眼光就是一種先知力。
但同時,僅僅有眼光也是不夠的。還要具備將這種先知力轉化為現實的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先行力。目標在那里,如何一步步的去實現他?特別是在外在條件不完善的情況,如何創造條件達到自己的目標。
馬云企業發展的過程,就是他不斷實踐認知的過程。比如,在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時,建設支付寶,自成一套信用體系,完善電子商務。這種種行動都是“先行力”的體現。
稱馬云的管理為“火星式管理”,外人看到的更多是他的特立獨行、打破常規,在這些逆勢而上的背后,更多的是源于他這種“先知者先行”的商業邏輯。
價值中國:如何保證自己的先知能被團隊理解?不控股的CEO如何保證自己的決策可執行?
金錯刀:馬云認為,公司團隊的管理不能靠控股,而應靠統一的價值觀。真正的價值觀不只是創始人相信,還要你的團隊深信不疑。馬云的團隊有一個“九條”價值觀:他說使命、價值觀、目標這是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具備的東西。雖然這些看起來很虛,但是他的內核卻很強大。一個真正的創業型的公司,不只要考業績驅動,更要靠價值觀驅動。
統一的價值觀在公司內部決策和理解決策執行時,都是重要的依據。
價值中國:馬云的團隊常常為人稱道。您認為馬云是憑借什么聚集起這樣一支擁有持續戰斗力的團隊?
金錯刀:馬云的團隊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也走過一些彎路。比如在早期他比較喜歡用MBA,但后來證明不太成功。也就是說,早期他也比較相信精英,但精英和團隊,尤其是創業型的團隊有時會有點悖論。創業團隊要找最合適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所以后來,馬云對團隊建設總結了一些經驗。
首先,他認為互聯網團隊是一個4*100米的接力賽,不是一個短跑。意思就是一個人再強也只能跑一半,團隊應該保證持續的接力。第二,他強調一種“唐僧團隊”。其核心就是人人皆可成為唐僧團隊的一員,雖然每個人都有毛病,但彼此都可以成為互補。團隊核心人物是唐僧,是一個靠價值觀來領導團隊的人物。這就和馬云的思想一樣。第三個關鍵詞是:東方的智慧,西方的執行。這在中國很重要!觀念上是東方的,工具上的、 標準化的采用西方更有效的執行力。這種方法很實用!另外,馬云在團隊中保持一種平衡,“殺掉野狗和小白兔”,就是對業績很差或團隊精神很差的人都要剔除,保持業績和價值觀的平衡。
價值中國:馬云在團隊管理里中還學習了毛澤東的正規軍管理,設置了“政委體系”。這種設置值得其他企業效仿嗎?
金錯刀:馬云學習毛澤東的正規軍管理,其背后的意義是什么呢?中國企業過去很少有正規大規模公司的管理經驗,因為我們的企業很少有超過百年的,團隊都不是很大,也很少有市值超過千億的公司。當一個小公司變成一個“大公司”時,我們以往的企業管理智慧是不支持的。如果追溯歷史,以往僅有的幾種團隊管理智慧,就包括毛澤東的正規軍團隊管理,還有古代帝王的管理---這個就更遠一些了,還有一些跨國公司的管理,而跨國公司的管理中國人學得都不太像。
“政委體系”的核心就是使命必達,這是很中國的一種做法,也是一種監督體系。這是一種很實效的體系。特別是在一個大公司里,“政委體系”是對有效執行的一個很大補充。也許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但在目前中國是一種很實際的方案。
價值中國:您認為馬云個人品牌與阿里巴巴的公司品牌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金錯刀:馬云在將自己的個人品牌導向企業品牌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他在公開場合的演講,談的內容都圍繞著商人、網商,這和阿里巴巴這個企業有很強的關聯度。
網商就是馬云個人與他的企業之間的一個關鍵詞,一個紐帶。通過這個紐帶,雙方就可以互相傳導,互相借力。馬云有一個稱號“創業教父”,這背后的創業精神,和阿里巴巴企業所關注的中小企業、網商等都是相通的。
尤其是在企業的創業初期,馬云的個人品牌對企業品牌的樹立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馬云常說:要經常到江湖上說一說。這就是一種有效傳播企業品牌的方式。
價值中國:如何理解馬云的“病毒營銷哲學”?
金錯刀: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面
第一:零預算傳播模式。馬云所講的“零預算傳播模式”,也是互聯網帶來的另一種傳播革命:基于病毒的口碑營銷。事實上,這方面的先行者是那些國外的互聯網巨頭。但在中國,馬云顯然是這方面的高手,不管是“西湖論劍”,還是“每天交稅100萬”,他清晰地了解客戶的最敏感神經,也洞悉公眾最易興奮的所在。
零預算怎樣做到不被人遺忘?這就需要明星CEO的出現,幾年前,馬云決定每3個月到半年,就到江湖上去說一說,不僅要說,還要制造轟動,馬云的“狂人”形象由此產生,F在,馬云將多糧廣,但這種病毒營銷少了些,但是基本操作理念仍有延續。
第三:口碑才是王道。馬云對擅長制造口碑的偏愛,以及對它的戰略性重視,它讓我們重新思考品牌背后的真正含義:基于硬性推銷的Push力量已經失效,而基于消費者自主驅動的Pull力量正在煥發巨大的威力!
作者:金錯刀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