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
·崇本務實成就“華碩傳奇”
·華碩傳奇(1):亂世出英雄 慧眼定乾坤
·華碩傳奇(2):從代工賺取原始積累
·華碩傳奇(3):技術領先一鳴驚人 品質過硬屢創佳績
·華碩傳奇(4):技術掛帥 品質為先
·華碩傳奇(5):網聚“碩”才
多元化制勝
從1996年起,華碩開始向主板卡以外的領域擴張,分別涉足筆記本、多媒體和服務器等領域,此后逐漸推出自有品牌的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著力突破原來僅有的代工業務,發展自有品牌業務,開始成為華碩發展的戰略重點。
對于華碩的多元化發展戰略,華碩當家人之一的童子賢此后曾用IBM與惠普的成功歷程來作類比:“我們很難把IBM定義成生產打孔卡片的公司,也很難只把惠普定義成打印機供應商。我們看到IBM從打孔卡片開始(打孔卡片是在計算機還沒有發達之前的一種資料收集方式),而定位卻是在資料運算的服務改進,于是從打孔卡片一路發展到大型電腦,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多元化是任何一個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盡管我們不會忘記主機板,但華碩不會在這一領域停留下去。在產品變化非常快速的IT領域里面,我們的觀念里面一直不主張用單一產品來定位公司,限定公司的發展。”
實際上,華碩雖然以板卡起家,但在設計研發的時候都是從整個PC系統的要求出發,從而掌握了系統設計能力,這種能力產生的綜合效應,使產品之間可以相互作用,從而為華碩謀求多元化發展,進軍顯卡、通訊網絡﹑筆記本等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
華碩多元化發展的第一個目標放在了PC周邊的配件。通過周密的市場調研,華碩發現PC雖然已經有了多年的快速成長,但市場前景依然十分樂觀,甚至仍然會有“爆炸性的增長”。而未來PC升級應用的核心將會圍繞著三個設備來進行——CPU、顯卡和通訊網絡。這其中,CPU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對于華碩來說介入難度較大;而對于擁有世界一流電子電路設計和制造能力的華碩來說,顯卡和網絡通訊設備的研發和制造,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同時,伴隨著多媒體應用的出現,PC對于多媒體處理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能夠存取大量數據的光存儲設備也成為PC必不可少的設備。
于是,顯卡、光存儲和網絡設備成為了華碩多元化發展的重點目標。兩年之后,華碩在顯卡領域就取得了全球第二名、光存儲領域全球第五名,華碩的ADSL Cable Modem設備也在美國一次通過最權威的實驗室認證,創造了該實驗室的紀錄。
在積累了豐富的配件生產銷售經驗之后,打通上下游,向下游PC整機制造和上游芯片設計的延伸,進行產業的垂直整合就成了華碩多元化的第二個重點目標。為了避免和OEM客戶產生沖突,華碩把進軍PC整機的突破口首先選在了筆記本電腦,同時在芯片設計、軟件設計、機電制造和工業設計等多個領域投入大量的資源。
另外,一向以來堅持“重技術﹑重品質”的精神是華碩敢于步入PC整機制造市場,發展自有品牌筆記本電腦的信心所在。華碩電腦的立足點在于擁有眾多的自有技術,包括主板的高頻技術、BIOS軟件技術、顯示驅動技術、結構化技術、模塊化技術等。此外,華碩擁有業界領先的PC實驗室,在-50℃~55℃的苛刻環境下對產品進行動態化的嚴格測試。因此,華碩可以通過不斷開發出具有更高性能價格比的新技術、新產品來降低產品成本,并在保證品質的同時降低產品價格,使得華碩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高品質的華碩主板早已得到業界的認可,而PC電腦的核心技術則主要體現在主板上,所謂“一脈相承”,華碩電腦的品質自然也無可置疑。
1996年底,華碩成立了筆記本電腦研發部,集聚了一支堪稱強大的研發團隊。不久,華碩自有品牌的筆記本在市場競爭中便表現出不俗的實力。1997年11月,華碩首臺P6300筆記本電腦下線;1998年,兩臺華碩P6300筆記本電腦登上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并平穩運行700天,充分證明了華碩筆記本電腦的設計之精良。
隨后,華碩推出筆記本新品的速度開始加快。1999年,華碩領先業界推出全球第一臺最輕薄的全內置筆記本電腦;2001年第三季度,國際權威數據統計機構IDC發布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華碩筆記本在臺灣市場占據了銷量第一的位置。而據業內相關統計數據,到了2003年,華碩筆記本的制造量已經進入全球前五名,自有品牌的銷量也進入了全球十甲之列。
除筆記本外,華碩在其他領域也取得不錯的成績。在寬帶及通訊網絡產品方面,華碩曾成為全球ISDN設備的最重要供應商之一,也是目前寬帶和網絡通訊設備的重要供應商之一,占據了目前全球非常重要的市場份額。此外,華碩是國際3G標準制定委員會的重要成員之一,對標準制定的貢獻排在前六名,與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企業并列,另外,華碩針對802.11b、GPRS以及WCDMA三大無線傳輸領域的研發團隊在這個領域已經收獲頗豐。
隨著多元化戰略的展開,作為華碩發展主要陣地的中國內地市場,主板研發制造﹑掌上電腦﹑移動PC服務器等業務在內地全面啟動。1999年,華碩在蘇州設廠,企業總人數從5000人飛躍到了數萬人,同時,公司的規模也從中國地區向世界各地延伸。而華碩在競爭激烈的全球IT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的奧秘是:“一流的產品,加上一流的團隊,再透過一流的行銷,便可以造就一流的業績。”短短的幾年時間,華碩在全球組建了數支產品設計﹑市場行銷等方面擁有不俗實力的團隊,幫助公司以最優的方式將產品投放市場,使華碩自有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和其它消費電子類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攀升,并以其優秀的品質和貼心的服務在全球消費者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目前,華碩涉及到的領域已經覆蓋了主板、筆記本電腦、服務器、多媒體配件、信息家電、光存儲、寬帶及網絡通訊產品、PDA掌上電腦等多個領域。經過多年持續的穩健積累,華碩已經在電子電路、光電設計、IC芯片設計、通訊網絡技術、軟件、模具制造與機電整合、工業設計等7個技術層面形成了全球領先的研發實力。而整合各個領域的雄厚實力之后,華碩在主板、顯卡、光存儲等配件領域,筆記本、服務器、PDA、手機、游戲機、通訊與網絡設備等領域相繼發力,邁步進入了全球領先的行列。
當然,華碩是一個“有思想”的企業,一個“崇本務實”的企業,所以,華碩在多元化發展戰略中沒有一味追求盲目擴張,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我們沒有辦法去深入了解每個領域的趨勢,去做所有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華碩在多元化發展過程中,在確定了自己擁有著技術領先的核心競爭領域之后才決定進入,而一旦進入則力求做到專注。在每個產品線上,華碩都盡可能找到最優秀的研發團隊,把每一個新的產品線當作是一個獨立的事業,從產品研發到規劃,一直到銷售團隊,都是獨立地圍繞這個產品服務,力求極致。
華碩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3年,華碩全年營業收入達到了500億元人民幣,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已經排名全球第五名,其中自有品牌也進入前十名;自行生產的PDA、Cable Modem、顯卡、光存儲、無線網絡等產品也都取得了全球領先的好成績……通過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華碩已經完成了其IT產品垂直整合的初步布局,不但保持了持續高速成長,還為未來新產品的開發與銷售推廣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知識﹑研發人才﹑營銷渠道等方面的儲備,使自己能夠沿著多元化發展路線,努力朝3C產品整合領域挺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