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企業培訓網 > 管理文摘 > 經營管理 > 勿做中國式“局外人”、“套中人” |
勿做中國式“局外人”、“套中人” |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3-10-9 17:46:22
|
|
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黃鳴
莫笑“鴕鳥藏頭”
大家知道鴕鳥遇到危險時,會把頭藏入草叢沙堆里,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安全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這是鴕鳥遇到外界變化的本能反應,其實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是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但請大家不要竊笑,因為我們人類也一樣,都習慣于把自己裝進套子里。
人人都是“套中人”
相信大多數人對契訶夫那篇經典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不陌生,作者用諷刺手法塑造了一個保守、反動、扼殺一切新思想的“裝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
其實,我們人人都是套中人,雖然現實中沒有文學里那么極端,但我們或多或少都沾上了“套中人”的習性:面對變化的世界,我們或者習慣用原來的觀點經驗來看對事物,鉆進過去經驗的套中;把自己裝進一個可以安慰麻痹自己的套子里,給自己一些意念庇護……
例如,我在企業里、社會中發現了不少這類人,尤其是在企業轉型時。許多人安于現狀、害怕變革,只要看到周圍熟悉的場景沒了,便好像是世界末日就要來臨,對新鮮事物只有懷疑、抵觸和抱怨,恨不得用一層外殼將自己與變化的世界隔離開來;另一些人表面上與時俱進,但不論外界環境怎樣改變,他們還在用自己那一成不變的老方法、老思維去處理問題,卻沒想過要去改變。這些思想像毒瘤一樣,一點點地蔓延,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周圍的每個人,成為每個發展、創新企業最大的“絆腳石”。
誰把我們往套子里推?
之所以會有這么多的“套中人”,我想首先與每個人心中的惰性不無關系,“人之初,性本上;人之初,性本墮”,這兩種本能同時都存在于人的意識里,最初可能積極向上,但大多數人在取得成績或遭受打擊之后,往往會消磨“上”的本能,要么死守過往成功經驗不思改進,要么逃避外界不敢前行,這都是套中人的表現。再者,中國的文化環境難辭其咎,醬缸文化讓人平庸墮落,應試教育抹殺創新創造,大多數人也缺乏創新的思維和膽量,人們的思維很容易就被局限在以前的條條框框中,把創新的文化環境囚入了牢籠。(見我博文:孔子在里,蘇格拉底在外)因此,我們中國人總是不喜歡挑戰和變革,越來越多的“套中人”就這樣產生了。
如何走出套中世界?
太多年輕人走上社會時,好奇心、參與感、學習心、創造力還很旺盛,但當取得一些成績、經驗后,反而自滿自足,不思創新進取,再不學習和接收新事物,創新新經驗。把已有的經驗當寶貝,生怕革新把命根子革沒了。而有些人,陷于已有的成績、經驗,這些成績、經驗反而成為他們人生的障礙、枷鎖
實際上,當你藏進套中的那一刻,你已經將自己畫地為牢。如果我們不去改變這個文化氛圍、思想觀念,個人將難以取得進步成長,企業也將難以變革發展。社會在不斷發展,事物在不斷變化,每天都會產生許多新的挑戰、新的工作,逃避是躲不掉的。我們應該明白“一味地逃避一切,最終只能是無路可逃”。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沒有任何人或者任何企業甘愿裹足不前,時刻地革新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已經成為一種必然。正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說:“我們未來的富有不在于財富的積累,而在于觀念的更新。” |
 |
版權聲明: |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