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OE管理模式認為,組織執行力大到一個國家、跨國公司,小到一個小企業、工作小組,都要解決執行力的問題。當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或執行一項工作時,不妨思考一下: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應對哪些對象實施管理,要采取哪些管理手段?我們的工作導向是什么、應達成的目標又是什么?
(一)管理者的職能
作為管理者,應該履行五項公共工作職能:即做決策、定目標、組織目標實施、對目標實施進行有效監控和培育下屬。
但這五項或更多的工作中,沒有一項不是指向最終目標實現的。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有利實現最終目標而做的,也即一切努力行為都是結果導向的。
企業應該建立績效文化導向(結果導向)機制才有利于執行力的提高。
做為一個管理者,表面上是管人,而實質是管人的能力,通過對人的有效管理讓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應用與潛能的充分開發能力,這才是做好事情的保障。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
為使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運用與個人價值得以充分實現,我們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
1、匹配原則:
人崗吻哈,相互匹配——用人所長,避其所短(定工作性質);量體裁衣,適才適用(定工作位置)。
2、互補原則——角色與功能互補、能力與專業互補、管理與技術互補、崗位與個性互補、個體與群體互補、年齡與性別互補等。
3、系統思考、有機整合:
優化組合——個人與工作群體、服務的客戶、組織文化、組織環境匹配,對人員流程進行優化組合,讓工作群體成為有機協調的統一體,而增強整個組織的執行力。
4、動態平衡——活力源自流動:
人與崗位動態適應原則——人才有成長,崗位要調整;
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在職要受控,升遷靠競爭,屆滿要輪崗,未位須淘汰;
橫向流動,縱向流動相結合;
保持組織內外人員適度流動。
(三)組織內人際關系處理
企業是由不同的部門和員工構成的,不同的個體在思考、行動時難免會產生差異。如何盡可能使不同的分力最終成為推動企業的合力,只有依靠企業文化。
我們應建立一個能夠和諧溝通、配合、協作的工作氛圍,統一協調執行人員的行為,統一朝目標邁進。同時應建立一個健康的、積極的、向上的、舒適的工作、學習、生活、社交的氛圍,讓人才能夠集中精力,不用為身外瑣事分心;能夠正常發揮,不用瞻前顧后;能夠全力以赴,無后顧之憂。這樣就能提升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信任感、忠誠度,提升員工的士氣與干勁,創造力與求知欲,從而更好的服務于組織目標。
(四)業務流程管理
我們執行一項工作,解決一個問題,首先會想到的是從業務本身角度出發,編制工作計劃,制定工作方案,運用業務管理工具,運用工藝技術,運用工作經驗等去解決問題。
形成業務流程化,可以提高熟練程度,利于培養新人,便于檢查,最大程度節約人的注意力,可以批量處理,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人基本上還是屬于“條件反射動物”,所以固定化、流程式的動作訓練與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再次強調的是,我們須通過指導、培訓、協作解決“會做”的問題。管理者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把知識和經驗傳遞給下級管理者,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地提高組織中個人和集體的能力,而對下屬進行指導是提高其能力的效手段,建議管理者要把每一次和下屬會面當成是一次對其指導
崗位技能培訓的六種方法:在工作計劃的組織落實過程中、在具體業務的指導過程中,在日常管理活動中、在日常巡查與觀察到問題的過程中,在日常工作會議中,在日常組織談話中等,這樣就可一步步提高員工的能力和素質。
(五)及時檢查和獎罰制度
沒有檢查,就不會有工作結果,這幾乎成為管理學上的規律了。
我們還可以通過業務比賽、以戰略目標為出發點的績效考核、工資分配等激勵制度提高員工的工作意愿、成為一種習慣。
總之通過對人員的合理組織與分工、培訓與指導可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通過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以績效為主的激勵導向機制可大幅提高人組織執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