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因為各種國內國外因素的制約,中國民營經濟體遭遇出口形勢的急速惡化,步入前所未有的瓶頸期,但是,一個全面反思產業模式的氣氛正在生死一線之間掙扎的民營企業中形成,壓力下追求產業升級轉型成為眾多民營企業家們殊途同歸的選擇。同時在危機中暴露的問題和失敗的“切膚之痛”,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企業家深刻認識到強化企業管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中國民企要認真評估外部環境變化,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應對危機、和協發展是積極應對,轉型升級是根本!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目前,中國民企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必須解決目前制約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三大基本瓶頸問題,即企業家素質轉型、管理轉型和產業化戰略轉型。
民企產業化戰略轉型首先要樹立戰略轉型意識,突破觀念障礙:一、當前和長遠的關;二、風險和機遇的關系;三、技創新術和管理的關系;四、內功與外援的關系;五、共贏與多贏的關系。而后要把握產業化戰略轉型的核心,民企戰略轉型的核心是:
一、 從“朝陽產業”向“戰略產業”整合調整發展轉型;朝陽產業可以認為是新興產業,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是技術的突破創新帶動企業的產業,市場前景廣闊,代表未來發展的趨勢,一定條件下可演變為主導產業甚至支柱產業。但是風險性依然存在,如果技術周期預計錯誤,就會誤入技術陷阱,使投資血本無歸,而戰略產業則是通過政府支持能夠獲得內生競爭優勢、對國民經濟具有強烈帶動作用的新興產業,產業的政策支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 從“多元化經營”向“歸核化經營”轉型;歷史條件今非昔比企業戰略宜“歸核” 中國企業多元化有它歷史的合理性,歷史的合理性必然也意味著歷史的局限性。中國企業的生存環境正在發生本質變化。整個中國社會市場經濟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全面深入展開,同時如此迅速而且深入地融入國際經濟,給中國的企業帶來了更加直接和巨大的影響。換句話說,我們越來越多地必須接受國際的游戲規則。當市場競爭比較弱的時候,企業使出兩三成力氣就可能獲得成功,當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企業把所有的力氣都用在一點上也可能只是獲得了生存的空間。隨著中國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中國企業也會逐漸地提高專業化經營的程度,走向歸核的道路。在新的生存環境下,以退為進,首先做強,是進一步做大的必經之路。
三、 從“跳躍式戰略”向“可持續發展戰略”轉型;與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相適應,這些年有些企業心態浮躁,希望超常規、跳躍式發展,短期內打造巨型企業。但是,由于管控能力難于擴張過莫相匹配,抵抗風險能力差,一遇到“風吹草動”,企業就可能走向衰敗。而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是著力打好企業基礎,追求成長速度與成長質量、擴大規模與增加效益、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增長的有機結合。中國企業著急去做世界500強,還不如踏踏實實做足500年。
四、 從“低成本戰略”向“差異化戰略”轉型。根據目前的市場供求狀況和發展趨勢分析,商品生產重合度過高導致商品市場供過于求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所以,采取差異化戰略是中小企業必須的、首要的發展戰略。當一個企業向其客戶提供某種獨特的有價值的產品而不僅僅是價格低廉時,他就把自己與其競爭對手區別開來了。差異化可以使企業獲得溢價,即使在周期性或季節性經濟蕭條時,也會有大量忠誠的客戶。如果實現的溢價超出了為使產品獨特而追加的成本,則差異化就會帶來更高的效益。
五、 從“弱、小、散”向“提高產業集中度戰略”轉型;提高集中度,第一是實現規模化生產、發揮經濟規模效益、合理配置資源的需要;第二是有利于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開發技術和市場,適應全球化的要求,提高國內外兩個市場的競爭能力、不斷發展壯大;第三,提高集中度是保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使之成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現代化工業的保障。例如,我國水泥企業數量眾多,不僅是集中度低下的原因,更重要的還在于它是過度競爭、無序競爭的根源。
六、 從“經濟區域不均” 向“梯度轉移戰略即產業轉移”轉型;梯度轉移戰略是一種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例如,我國紡織業發展本身存在區域不均衡現象,而國際間紡織業競爭優勢也在動態調整中,這為浙江紡織業統籌實施國內產業轉移和“走出去”戰略創造了條件。
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民營企業家在現今的嚴峻形勢下,都應好好審視自己的企業、產業是否真的有全球競爭力,要敢于放棄未來沒有競爭力的產業。產業結構提升是龍頭,可以確保企業的技術競爭力,拓展產業鏈條,在行業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并使企業在競爭環境中能夠長時間取得主動的核心能力。
金融危機市場競爭格局重大變化,企業要審勢度勢,順勢取勢及時調整發展戰略 !民營企業尤其中小型企業其固有優勢是具有一定靈活性,但若是沒有長遠戰略,公司無法保證不被今天或明天市場狂瀾所淹沒。所以聯想集團柳傳志這樣談企業發展的戰略思想:第一最重要的目標是做一個長久性公司,要做百年老字號,不急于一下子出名,利潤很高,然后很快就跨了;第二是做一個有規模的公司,要有國際性市場地位;第三是做個高技術公司,不要什么賺錢就做什么。
針對中國的民營企業,如何進行戰略轉型是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民營企業的戰略轉型,主要也體現在三個方面:
1.從機會導向到戰略導向。意味著要理清經營和發展思路,明確公司使命和制定發展目標,通過戰略分析(整合和開發)做出戰略選擇,最終要確定三種基本戰略:產品創新、組織效率、客戶關系。通過戰略規劃對所選擇戰略的持續投資和培育,形成公司長期的競爭優勢,從而獲得長期的盈利和持續發展。
2.從產品競爭到產業競爭。必須熟悉企業競爭的四個層次,即單一產品的競爭、組合產品的競爭、產業鏈的競爭與產業群的競爭。真正成熟的市場競爭是從產業鏈開始的,真正的戰略也是從產業高度開始的,通過戰略性分析,確定企業基本的產業定位,用戰略整合與戰略開發技術打造產業鏈是產業競爭的起點。
3.關注客戶到關注市場。企業在營銷方面往往是從具體客戶的需求開始,這些具體客戶的需求是企業機會利潤之源,從而奠定了企業的生存基礎。然而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其關注焦點應該從過去的具體客戶,放大視野到整體市場狀況,尋找企業持續成長的機會空間,然后用選定目標市場,并用準確的定位拓展市場。
作者:曾水良—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首席民企治理專家
來源:博銳管理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