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08年對中小企業來說是個痛苦的年份,那么09年將是中小鞋企重生與滅亡的一年,但企業管理者麻木的程度令人痛心。
我的一個朋友是在某個省代理溫州2線品牌的,他說越做越辛苦幾乎看不到希望了,這個品牌已經在市場上有10年了,什么明星廣告都投資了很多,該做的都做了就是不見效果,做到現在還只能在小縣城里面賣。總公司一年才做個2個億但是高層感覺很牛似的,其實公司什么都沒有優勢。自己工廠生產的不多,產品基本靠都是外加工的,質量這幾年急速下降,而售后服務非常差。特別是出貨時間非常長,無形當中把代理商的資金變小了,資金使用率變慢了。去年年底過年不到20天,公司把前面壓的貨100多件統統發過來,活貨變成死貨,這個結果讓代理商承擔,代理商都沒有地方說理,問原因是這個代理商因為欠款,我真搞不懂這家公司管理方向與效率竟然是這樣的差。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的建議是,代理商造反的時機已經到了,不起來造反就會被這樣的企業搞死掉,有再大本事的人也做不好生意。代理2、3線品牌還不如多代理幾個牌子,給自己掌握主動權的機會,象這樣的品牌已經運作了10年,還停留在賣產品時代,品牌附加值低,店鋪的日常運營費用卻不低。請問人生有多少個10年,給自己多個機會,不要被沒有前途的品牌給耽誤了創業機會。
我為什么建議代理商造反呢,從另外一個事實說明,溫州是出商人的地方,在世界每個角落都有溫州商人。商人和企業家是有本質上的區別,很多老板把實體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就去做其他行業了,利用這個企業平臺向銀行向私人好融資,他們在其他行業賺到錢了就不把這些代理商當一回事了,要是在其他行業資金吃緊就向這些和他一起創業的代理商施壓。另外,好多老板文化水平很低,心胸不夠寬廣,喜歡拍馬屁的人,留不住好的人才,這對企業是很危險的。投資這樣的品牌沒什么多大意義,而企業對代理商對加盟經銷商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一個品牌沒有持續經營的能力與盈利能力,盲目的擴張沒有目標的投資方向,走向死亡是必然的。
在溫州鞋業界還是有幾個品牌是值得投資與追隨的,特別是象意爾康、康奈、奧康、紅蜻蜓這些企業有著前瞻性的戰略思維與完善的管理制度與科學的選才用人機制,還有老板的為人在業界口碑很好的。
來源:牛津管理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