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楊濤
快速消費品最大的資產我認為有兩項,一項是產品(升級后品牌)、一項是渠道;產品是企業的武器彈藥,是用來撬開市場大門的第一件利器;近幾年戰略新品不斷出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各種極具殺傷力的新式武器,蒙牛酸酸乳的出現讓一個牛奶品牌變成娛樂,俘獲了之前叛逆個性的8090后,從此蒙牛便于娛樂結下不解之緣;同事蒙牛特侖蘇的出現讓牛奶告別薄利時代,變成高端飲品,清揚的無懈可擊,讓洗發水出現男女時代;蘋果公司的"I"時代,讓起先幾度瀕臨破產的企業變成全球風靡,這一些無一不是戰略新品的思考,現代營銷的基礎就是所有事情都要基于“戰略”滿足消費者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企業更多要思考的是引導消費者,建立體驗體系,這是首要問題。第二,產品結構,價值鏈體系,產品單一是很多企業的硬傷,單兵作戰基本已經是冷兵器時代的事情了,產品結構的完善讓企業產品更具有抗風險能,同時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價值鏈的博弈讓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面對市場大額的狙擊會更加從容,同是可以更大程度的滿足產品細分,針對不同消費者設計不同產品類型,比如大葵花、小葵花(藥業),田七牙膏、田七娃娃,等等;就如同在市場作戰我們要的海陸空協同作戰,在產品體系里,有利益主體、形象主體、市場占有率主體、側翼主體、甚至是經銷商產品體系等等;從目前的某某產品來看無論是戰略產品還是產品結構都是相對缺失的,當然所有的一切沒有什么是絕對的,如果單一戰略新品能足以撼動市場那就要重新考慮產品結構的事情了,一切的戰略抉擇都就企業環境而言。
戰略產品的缺失就直接導致戰略市場的缺失,攻擊沒有目的性,針對群體不明晰,營銷手段不系統,對市場的侵略性非常有限;在更多的時候表現出的是“摸著石頭過河”推出來試試看市場的反應,其實市場經不起試驗,而是市場拿你做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