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業邦
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始終在跑道上加速,未來的十幾年,中國將起飛、升空、穿越云層,出現一些偉大的企業。在股票市場上,這些偉大的企業將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收益。
美國總統柯立芝說過,美國的事業是企業。這話沒錯,我想,巴菲特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與他成長于美國資本市場是分不開的,他趕上了美國飛速發展的時代,而且正是在美國,他才知道了什么是偉大的企業。
飲料業的可口可樂,電腦業的微軟,煙草業的萬寶路,化工業的杜邦,汽車業的福特、克萊斯勒,零售業的沃爾瑪,軍火企業的洛克希德。馬丁,飛機制造業的波音、麥道,制藥業的輝瑞(生產偉哥的企業),電器業的通用電氣,飲食業的麥當勞、肯德基,銀行證券就更不用說了,大摩、花旗、美林如雷貫耳。世界企業數個遍,很多行業的王者都出自美國。而這些偉大企業基本上是在二戰以后逐漸走向輝煌的,在此之前,它們只是優秀的企業,或者卓越的企業,而正是伴隨著二戰之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過程,這些企業走向全世界,走向輝煌,成為偉大的企業。
我們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核心就是選擇未來能夠走向偉大的企業,或者說選擇那些未來能夠長成參天大樹的種子,也就是偉大的種子!
我把好企業劃分成優秀企業、卓越企業、偉大企業三類,優秀企業是在本行業內干得不錯的企業;卓越企業一般是國內行業龍頭,并具有適合其生長壯大的企業文化,具備核心競爭力;偉大企業則是在世界上有影響的企業。
如果我們買入了優秀企業,明天她變成了卓越企業,后天她成為了偉大企業,那我們就會獲得豐厚的收益,豐厚的程度可能讓我們自己都感到吃驚。
那么,未來能夠成為偉大企業的企業,現在要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呢?
一、自己民族、自有品牌、自有知識產權的企業
有句話叫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資本市場里也是如此,從長期來看能成為偉大企業的必然是自己民族的企業;蛟S在一段時間內,合資企業會活得很舒服,產銷兩旺,利稅俱豐,但長期來看,合資企業不可能成為偉大的企業。因為合資企業獲得的技術、產品、訂單都是二手的,對于外資股東來說,自己的全資企業是兒子,合資企業是侄子,他們是不可能讓侄子超過兒子的。
二、自有的品牌與核心技術
品牌第一,行業龍頭,如果獨一無二就更好。可口可樂是第一,但還有百事可樂與其競爭;茅臺第一,但還有五糧液、國窖1573、水井坊、國汾對其覬覦;招商銀行第一,但浦發、深發展、華夏、民生也虎視眈眈;從競爭角度看,云南白藥、東阿阿膠、片仔癀倒是獨一無二的。
核心技術很重要,可口可樂的配方,云南白藥的秘方,茅臺的品牌,招行的核心競爭力,都使其在眾多對手里脫穎而出。
品牌與核心技術意味著企業會獲得超額利潤,股票也會得到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高估值。更重要的是,品牌與核心技術意味著抗風險的能力,在行業的冬天里不至于凍死,而且還能雄心勃勃地收購對手,開疆拓土。
三、市場容量與占有率
市場容量要足夠大,市場占有率要足夠高,同時還要有提升潛力。市場容量就像一個池子,池子小了,很難養大魚,更不要說孕育蛟龍了。比如說吧,制造一種針對某特殊血型的藥物,如果全世界的這種血型只有100人,那么這個產品再好也不行,因為市場需求太小了。我們想想,有多少人在使用招商銀行?多少人喝茅臺?多少人用吉列刀片?多少人抽萬寶路香煙?多少人去沃爾瑪購物?多少人去蘇寧電器?多少人喝可口可樂?多少人住萬科蓋的房子?多少人用微軟的系統?這就是市場容量。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四、進入壁壘與特許
別人輕易進不來,因為一進來行業利潤就會被平均化,毛利率就會降低。壁壘包括品牌、行政許可、資源、專利技術、行政特許、資本規模、市場壟斷。比如茅臺受到國家的關注和保護;阿膠壟斷了全國90%的驢資源;云南白藥和可口可樂都有專利技術,別人很難模仿;招商銀行擁有先入為主的優先權,而且享有國家金融的壟斷壁壘。
沒有進入壁壘的行業很難出偉大的企業,因為人人都能做的事兒要不出高價來,而要不出高價來,誰還愿意把事兒做得完美呢?也就出不來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企業。
五、價格彈性與定價能力
定價能力有兩個含義:
一是消費者在加價的情況下仍然要消費,替代品少或者根本不具備替代性。比如說,如果二鍋頭的價格翻了一番,消費者可能會選擇其它品種,但如果茅臺價格翻一番,可能消費量并沒有明顯的減少;如果云南白藥或東阿阿膠價格翻一番,消費者則只能被動接受,因為它們沒有替代產品。名牌產品的消費量對價格變動不敏感,也就是具有價格剛性,這樣就能不斷地提價,提出來的價格是什么?全部都是利潤,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二是價格不能受管制,比如電力行業不太可能出偉大的企業,因為電價涉及到國計民生,政府不會讓電力企業獲得高利潤,類似的還有自來水、高速公路等公用事業。
六、收益率水平與優良財務狀況
毛利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營業利潤率要高,應收賬款、存貨、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各方面要穩健,優秀的企業財務報表也是非常好看的,甚至是很美的,你越讀,越覺得這個企業好得不得了。
七、企業文化與隊伍
偉大的企業與強大的國家差不多。僅僅具備壟斷自然資源的企業很難成為偉大的企業,正如有豐富資源的國家未必強盛。石油、鉆石、玉或黃金都是寶貴的資源,但中東有油,非洲有鉆石和黃金,緬甸有玉?纯磸娛⒌膰,多數不是靠礦產資源,而是靠機制和奮斗。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最大的財富是她的經濟體制和價值觀念。
企業也是如此,核心競爭力來自出色的管理者、優秀的企業文化、高效的管理模式、優秀而穩定的員工隊伍,我們談到優秀企業,往往會想到優秀的企業領袖,如通用電氣的杰克。韋爾奇、克萊斯勒的艾柯卡、微軟的比爾。蓋茨、萬科的王石、海爾的張瑞敏,企業從優秀到卓越,從卓越到偉大的過程畢竟靠企業家推動的。從這一點來說,買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的最大好處在于,不僅僅買入了土地、資本和勞動,而且買入了企業家才能,這種投資里包含了最活躍、最積極、也最有創造力的因素,這是黃金、房地產投資所做不到的。
說得更通俗一點,買股票就是當股東,就是雇人打工,我們是雇能人、好人給我們打工,還是雇笨蛋、壞蛋給我們打工?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選擇股票就是選擇企業家。
八、消費偏好穩定或逐漸擴大
如果我們買入了生產BP機的企業,如果我們買入了生產照相膠片的企業,會怎么樣呢?科技企業的最大風險在于,一次技術的升級換代之后,可能它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我們要選擇消費偏好穩定的,至少不能萎縮,能夠擴大就更好。
茅臺酒、可口可樂的消費偏好很難改變,不容易被其他的產品替代,這就保障了市場是穩定的,至少不是萎縮的?煽诳蓸返目焖俪砷L是在二戰后,二戰時期美軍橫掃歐洲大陸,歐洲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國大兵的吉普車和可口可樂,美國大兵甚至憑幾瓶可樂就可以與歐洲的妙齡女郎一夜春宵,這就為可口可樂免費做了廣告,為可口可樂打開歐洲市場打了前站。
九、從產業鏈來看,盡量抓兩頭,放中間
更關注下游產業或者上游產業,而不要單純的制造型企業;在制造型企業里,更關注最終產品的生產,而不是零部件、配件的生產。
下游產業生產的產品直接進入居民消費或者企業消費,很容易建立品牌;上游產業主要是資源型產業,比如煤炭、石油、有色金屬。前者可以靠品牌賣出高價,后者則憑借稀缺占據主動。當然,如果是占據資源,且能夠把資源延伸成高附加值的加工就更好了,如寶鈦股份、鹽湖鉀肥。
生產零部件配件相對處于被動的地位,它們只能配合其他企業,自身沒有議價能力。下游終端產品漲價,零部件未必能分一杯羹;而下游終端產品受挫,則零部件生產很可能完蛋。所以,整車企業優于生產汽車零部件的企業。
十、尋找叫好又叫座的行業
有些行業關乎國計民生,說起來雖然很重要,但叫好不一定叫座。比如,2003—2004年經濟過熱,電力緊張,有些賓館都只能單日供電,對于電力企業是不是利好呢?未必,因為電價是受政府管制的,但對于煤炭企業卻是實實在在的利好,火力發電企業用煤量大增,煤炭企業賺得盆盈缽滿。所以,我們要關注真正賺錢的企業,而不是熱熱鬧鬧的企業。
比如,風力發電作為新能源是不是賺錢?天知道,萬一一年不刮風怎么辦?但做風力發電設備的企業一定會賺錢的,幾十上百個“大風車”一安,能不賺錢?至于風力發電是不是賺錢,與它無關。這就像淘金的未必賺錢,但賣水的、賣鏟子的、賣牛仔褲的一定賺錢。我們要關注實實在在賺錢的企業,吃魚一定要吃有肉的那一段。
如果要長成參天大樹,就要選擇優秀的種子,看著它們生根發芽、破土而出,從優秀到卓越,從卓越到偉大,由此享受到中國發展的豐碩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