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地點:11月19-20日(天津)
培訓費用:2280元(包含培訓費、講義費、午餐、茶點等費用)
授課對象:生產一線班組長、領班等所有一線主管
培訓目標: ·使現場一線班組長具備管理意識,并理解一流現場的管理目標,具備班組管理規范的建立能力 ·使現場一線班組長掌握現場日常管理能力,能有效執行班組目標。 ·掌握工作教導的四階段技法,當部屬不會做或新工人上崗時, 能隨時運用工作教導方法教導其工作。 ·掌握工人激勵的方法,當部屬不愿做時, 能激勵部屬,提升其工作意愿;當工人范錯時,能藝術批評;當工人表現好時,能藝術性表揚。 ·掌握工作改善的基本方法,提升現場品質、管控成本、提高效率。
課程背景: 木桶所能容納的最大水量是由最短那塊所決定! 工廠的發展需要堅實的基礎, 基層管理人員的培養不應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短板! 在企業現場管理中, 當很多員工從操作工人邁向基層管理崗位時,往往: ·員工有問題充好人,上級安排的任務做不好,借口卻不少,工作自認為做的不錯,差不多就好 ·生產現場一天到晚忙的腳朝天,可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做了不少,現場管理亂糟糟 ·技術是把能手,完成具體事情也沒問題,可管人、帶人就… ·員工怎么想不知道,上級布置的任務執行不到位,總是起不到橋梁作用 ·員工有問題要么視而不見,要么簡單粗暴,總是不知道如何處理與員工的關系 ·一天到晚都在處理問題,可是很多時候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自己永遠是優秀的運動員,可手下班組人員常常一片平庸 ·員工士氣低落,人員流動大,發生問題主管總是最后一個知道,怎么溝通和激勵手下員工 ·生產現場我們也想搞好,可就是難以有效發現問題,在生產現場怎樣培養問題意識 如何正確理解現場管理人員的職責?如何有效的開展現場的日常管理?如何調動和激發下屬的積極性,有效的推動現場管理和改善?如何科學處理內外部關系,使工作更加順暢的開展?如何有效的提升現場管理人員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促進現場管理水平的提高……
課程大綱: 一、現場管理的基本原則 ·管理的五項職能 ·現場管理的十大內容 ·一線主管有哪些管理權限? ·一線主管角色認知 ---布萊克方格理論分析一線主管的角色 ---事務型、任務型、鄉村俱樂部、中庸型、團隊管理型 ·如何樹立一線主管的權威? ---德、法、術的綜合運用
二、一線主管的任務與職責 ·一線主管自我評價 ·優秀一線主管的畫像 ·一線主管的現狀-看看員工及主管的反饋 ·一線主管的任務 ·一線主管的作用與職責 ·小組研討:《三名班長做得如何?》
三、一線主管如何履行工作職責 ·一線主管的日常工作與分類 ·如何制定可執行的業務計劃? ·崗位之間的接口處理及交接班管理 ·認真執行規章制度中的靈活處理 ·如何進行監督與控制 ·如何正確下達指示
四、正確指導下屬 ·現場通常有哪些問題? ·正確指導下屬的四個階段 ·OJT教育的方法 ·現場員工多技能訓練 ·改變員工不良習慣的方法 ·課堂指導演練
五、班組溝通技巧 ·現場溝通演練-為什么信息會流失? ·認識溝通的漏動 ·溝通的三個環節與四個觀念 ·溝通失敗的原因 ·如何處理員工之間的矛盾? ·溝通的“四解兩容” ·生產現場與其他部門溝通? ·如何表揚下屬 ·如何批評下屬 ·如何進行績效反饋 ·如何應對員工的抱怨 ·現場演練
六、班組會議及運營技巧 ·班組的例行會議-早會與晚會 ·開會的目的是什么?你達到了嗎? ·會議準備的5W1H法 ·運營會議的留意事項 ·肢體語言的運用 ·開會演練
講師介紹:譚夢 老師 現場管理咨詢顧問,精益六西格瑪咨詢顧問6sigma BB 譚老師有十幾年國有、外資、民營企業管理經驗;曾任三星某公司研發經理、生產經理和質量總監;在三星期間,多次赴韓國接受現場管理的培訓和研修。三星6SIGMA 黑帶(BB)。曾任海爾集團某BU事業部部長和某FU戰略總監,海爾特聘流程專家;多家咨詢公司TWI和現場管理高級培訓師;現場透明管理創始人;國內外多家管理學院特聘管理應用專家;譚老師擅長的領域包括:透明管理,6S/TPM, SOP,IE改善,問題分析和解決,QCC,精益六西格瑪,流程競爭力和精細化管理。中層管理者訓練課程(MTP);初級管理者管理技能訓練(PMDP);班組長培訓課(TWI);現場溝通技巧;OJT和現場教導;現場競爭力,成本競爭力等課程。 培訓客戶及培訓風格:培訓客戶包括 :可口可樂、諾基亞、ABB低壓開關、 延鋒江森、拜耳醫藥、丹納赫、皇冠制罐、德科斯米爾汽車配件、延鋒偉世通、東風日產、三星、 李錦記、揖斐電電子、利時德、恩布拉科-雪花、海爾、格力、大長江、神威藥業、美心、西子集團、南方軸承、煙臺海普、申和電子、富喜食品、飛龍汽車、賽格集團、長安汽車等,譚老師經驗豐富。針對成年人學習的特點,將管理理論融匯在案例和體驗式活動中,強調學員的主觀感受和體會,深入淺出,生動幽默,切實做到改變理念,訓練技巧,學以致用,深諳如何將管理技能在企業實踐中轉化為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