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價格】600元/人(含培訓費、資料費、茶點等) 【時間地點】2012年3月24日 蘇州 【培訓對象】管理者代表、顧客代表、產品技術經理、質量經理、項目經理、設計工程師、制造工程師、過程審核員和其他直接參與新產品或新制造過程開發、過程標準化和過程改進的人員。 【課程背景】 統計過程控制SPC是Shewhart博士首先應用正態分布特性于生產過程中的管理,目前已成為生產過程中控制穩定產出的主要工具之一,在生產型企業中應用的非常廣泛。 有效的實施、應用SPC可以及時發現過程中的問題,采取適當的改善措施,在發生問題之前,消除問題或降低問題帶來的損失。 統計過程控制課程的目的,學習將生產線的檢驗結果帶入統計分析的手法,及時發現并排除造成過程不穩定的因子,并運用計算機化以減少計算時間,此手法為建立6σ品質系統的基礎活動。 在設計到生產制造過程中,如何導入 SPC 統計過程控制手法;為何在導入 SPC 手法前必須分析QFD、MSA、QC 工程表…等。透過過程能力分析,了解產品潛藏的變異,而采取管理預防措施以提升過程能力。 美國汽車工業行動集團AIAG于2005年6月正式發布了《統計過程控制SPC》參考手冊第二版。 很多企業以前統計技術常用于零件而不是過程,或者就是“玩數字游戲”,應用統計技術來控制輸出(例如零件)應僅僅是第一步,只有當產生輸出的過程(如控制參數)成為我們努力的重點,這些方法才能在改進質量、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上充分發揮作用。 《基于MINITAB軟件操作SPC統計過程控制》課程將統計分析與工程問題實際結合起來,并結合MINITAB軟件,詳細分解MINITAB軟件操作步驟的同時,對輸出的結果進行詳細明確的統計解釋,再配合專門的數據包,以小組討論與發表、研討、案例分析、講師與學員互動相輔而成、少講理論多講實踐經驗,結合產品實際情況現場研討,讓學員體驗統計控制過程,關注現場現實事例。 【課程收益】 掌握統計過程控制SPC的方法和使用過程 ; 獲得預防優于檢測的概念 ,避免浪費 ; 了解過程變差及其評價方法,開展過程能力的評估; 建立均值、極差圖和均值、標準差圖,并能對控制圖作解釋; 了解過程改進循環和過程控制過程的各階段運用控制圖的流程; 掌握新版中各類特殊控制圖的應用環境及應用方法; 掌握新版中提出的過程能力分析方法; 掌握運用軟件(Excel、Minitab)進行SPC運用。 【課程內容】 第一講 基本統計概念 1、總體和樣本 2、數據分析方法、直方圖 3、正態分布及性質 4、常用統計量:均值、中位數、極差、標準差、移動極差 5、二項分布及性質、應用 6、泊松分布及性質、應用 案例分析:正態分布、二項分布、泊松分布的應用? 第二講 持續改進和統計過程控制 1、預防和探測 2、過程控制系統 3、變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4、局部措施和對系統采取措施 5、過程控制和過程能力 6、過程改進循環和過程控制 7、控制圖:過程控制和改進的工具 8、控制圖的有效使用和益處 第三講 控制圖運用步驟 1、控制圖運用步驟 2、定義過程 3、確定作圖的特性 4、選擇控制圖 5、測量系統分析 6、決定抽樣方式 第四講 計量型控制圖 1、平均值極差控制圖 2、平均值標準差控制圖 3、中位數極差控制圖 4、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 案例分析:Xbar-R、Xbar-S、X-RM圖練習、判定過程是否穩定? 第五講 新增的復雜SPC控制圖 1、預控圖 2、標準化控制圖 3、計數型標準化控制圖 4、檢測小位移的控制圖 5、CUSUM控制圖 6、EWMA控制圖 7、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 第五講 新增的復雜SPC控制圖 1、預控圖 2、標準化控制圖 3、計數型標準化控制圖 4、檢測小位移的控制圖 5、CUSUM控制圖 6、EWMA控制圖 7、單值移動極差控制 第六講 認識計量型數據的過程能力和過程性能 1、過程術語的定義 2、條件描述 3、建議使用的過程測量 4、過程能力CPK實例 5、雙向、單向公差的能力分析 6、過程性能指數PPK,設備能力指數CMK比較 案例分析:過程能力指數CP、CPK計算及過程能力分析?過程性能指數PP、CPK計算及性能指數分析? 第七講 計數型控制圖 不良率控制圖 不良數控制圖 缺陷數控制圖 單位缺陷數控制圖 案例分析:NP、P、C、U圖練習、判定過程是否穩定?并分析過程能力? 第八講 案例分析和討論 第九講 考試(45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