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安排:9月9日(北京) 培訓費用:1980元/人 主講老師:余世維 華人管理教育第一人 課程收益: 如何掌握影響員工個性發展的因素 如何掌握人員激勵的原理和技巧 課程前言: 經理人不僅是領導,還需要做員工的教練與導師,他們需要懂得激勵,讓員工快速成長;他們需要懂得如何輔導,讓員工更快更好的達成目標,并在過程中成長。特別是從技術到管理的經理人一定要學會從紛繁復雜的具體工作中脫離出來,讓自己所在的部門產生1+1大于2的生產力,而不是把自己“累死”。 課程提綱: 第一部分:輔導 一、人力資源就是“人財”(Human Capital),不僅僅是“人才” a.從“職務薪”到“績效薪”現在是“技能薪”,在市場中可以與人競爭的技能才是“有效技能”。 b.技能薪的基本要素: “技術單位”、技術的熟練度、薪酬與職務、員工的年資 c. 反思: 1.公司對員工(干部)的技能沒有評量,說不出“差距(缺口)”。 2.很多主管自己對下屬的技能養成沒有什么貢獻。 二、輔導是像教練一樣,主動提升員工的生產力,而不是他們有了問題,我們再解答。 a. 反思: 1.一般主管沒有好好地輔導手下,因為沒有時間/怕面對他人/不了解手下的工作? 2.員工表現不佳或令人不滿意時,公司沒有針對地檢討,他們也沒有壓力。 b. 建議作法:如何建立“輔導員”制度?員工(干部)的養成及“行為規范”的編制。 三、輔導是一個系列的動作,甚至要利用整合影響力。 a.通才主管帶領專業部屬,其原理就跟“樂團指揮”(Conductor)一樣。 b.輔導的公式:觀察行為 + 發現差異 + 與員工(干部)對話 + 說明重要性 + 提出改善意見 + 示范演練 + 陪同作業 + 追蹤 = 輔導 c. 反思:很多公司對員工(干部)的輔導,缺乏一個完整的架構體系,顯得松散而零落。 d. 建議作法:如何針對以上問題來籌備培訓中心與編制輔導教材(手冊)。 四、輔導一個員工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或任務,它還需要一些技巧,才能做得很好。 a.鼓勵員工主動要求輔導,比我們去調查他,其效果要增大10倍。 b.改善行動可以用輔導的方式,要求員工自行解決。 c.反思:是不是每一個主管或部屬有不同的“考核方法”和“輔導重點”。 第二部分:激勵 五、激勵的概念與作用 心理學與生理學上的解釋/ 激勵在組織中的積極與消極作用/ 國人不重視激勵的背景分析 六、激勵的操作考慮 依據不同的時間/依據不同的空間/依據不同的對象/依據不同的事理/依據不同的文化 七、激勵的廣義范圍 從隨機的形式到系統的制度、從個人的用心到組織的影響力 、從工作、家庭到社會參與 八、激勵的模糊地帶 情感與職業倫理/ 團伙與人際關系/力挺與山頭主義/ 呵護與縱容包庇 九、常用的激勵工具或方法 和物質有關的獎金、股權等/和精神有關的教育、產業發展等/和思想有關的道德、價值觀等 十、激勵模式: a.激勵模式 Ⅰ自己發散出一種激勵效果 態度上:從容地處理一些突發狀況或緊迫事件;安靜地面對一些浮躁的措施或行動。 工作上:凡事不要能拖就拖,一拖再拖;對下屬的工作不要不聞不問,任他(她)自生自滅。 行為上:注意你的服裝儀容、聲調步伐、精神狀態、形象坐姿。 b.激勵模式 Ⅱ你對他人的作為 能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士氣 生活上:觀察下屬是否有異常行為并采取適當措施。 作業上:主動詢問部屬的工作問題或瓶頸(困難);建立“無事不可談”的良好溝通管道。 習慣上:不要總是固定地與少數人講話或交流;不要整個會談(議)只聽見你一個人的聲音。 c.激勵模式 Ⅲ有些激勵則要依靠公司組織的整體表現 制度上:用人或提干盡量依據公平合理的考核結果;不應給予干部過多的特權,甚至包庇縱容。 環境上:注意辦公室或工廠的地址、光線、噪音、溫度、整潔、空間。 精神上:提供快捷可行的投訴管道;舉辦家庭聚會、團體出游、運動競技等這樣的溫馨活動。 培訓專家:余世維 被尊稱為“華人管理教育第一人” 華人最為推崇的實戰型培訓專家之一 演說家的風采,戰略家的氣度,學者型的才華。 美國諾瓦大學公共決策博士 2005年度他再次榮獲“中國企業十大最具魅力培訓師”、“中國企業十大最具魅力咨詢師”稱號,并被授予“2005年度杰出貢獻獎” 2007年再次榮獲“2007商戰名家排行榜中國十大領導力專家”榮譽稱號;上海貝爾連續3年請余世維博士授課100多場次,中國柯達僅2002年就請余世維博士授課20多場。 曾任: 日本航空公司中國臺灣地區副總經理 美爽爽*雅詩蘭黛化妝品公司駐美副總經理 泰華土地開發公司(泰國)總經理 美國富頓集團中國總經理等職位 現任: 名仕領袖學院院長 名仕碩學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國際領導力研究所所長 擁有數十萬熱情聽眾及眾多企業客戶:如日本航空、統一、安泰保險、德國萊茵、紫江集團、飛利浦、柯達、朗訊、聯合利華、ABB、APP、3M、貝爾、史克、華瑞制藥、立達制藥、醫藥股份、百聯集團、三得利、西門子、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摩托羅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