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安排: [11/11-13]上海 [11/18-20]廣州 [11/25-27]深圳 [12/2-4]北京 [12/9-11]上海 [12/16-18]廣州 [12/23-25]深圳 培訓時間:3天 培訓費用:單證:4000元/人,雙證:6000元/人,三證:8000元/人 培訓內容: I.管理和領導力 (15題) A. 質量哲學和基礎 解釋現代質量如何從統計過程控制的質量控制發展到全面質量管理和領導力原理(包括戴明的14點),以及質量如何幫助形成各種持續改進工具,包括精益,六西格瑪,限制理論等(記憶) B. 質量管理體系 (QMS) 1.戰略計劃 識別并定義質量管理體系最高管理人的責任,包括建立方針和目標,制定組織范圍內的目標,支持質量倡議等。(應用) 2.展開技能 定義、描述、使用各種展開工具支持質量管理體系:標桿,利益相關方識別和分析,績效測量工具,以及項目管理工具如PERT 圖,甘特圖,關鍵路徑方法(CPM),資源分配等。(應用) 3. 質量信息體系 (QIS) 識別和定義 QIS(質量信息系統)的基本元素,包括誰將提供數據,被管理數據的種類,誰將介入數據,適應未來信息需求,數據分析等的靈活程度。(記憶)。 C. ASQ專業職業操守 在要求做出有道德決策的情況下確定合適的行為。(評估)。 D. 領導力理論和技術 描述和應用各種質量原則和技巧,用于開發和組織質量團隊和領導質量積極性。(分析) E. 促進理論和技巧 定義和描述團隊中推進者的作用和責任。定義和應用團隊所使用的各種工具,包括頭腦風暴,名義小組技巧,沖突解決,力場分析等。(分析) F. 溝通技巧 描述和區別各種溝通方法,用于在各種情況下,交付組織各級間的信息和資訊。(分析) G. 顧客關系 定義,應用,以及分析顧客關系測量的結果。例如質量功能展開,客戶滿意調查等。 (分析) H. 供應商管理 定義,選擇和適用各種技巧包括供應商資格,認證,評估,等級,績效改進等。(分析) I. 質量改進障礙 識別質量改進障礙,他們的原因和影響,以及描述克服他們的方法。(分析) II.質量體系(15 題) A.質量體系要素 定義,描述和解釋質量體系的基本要素,包括計劃,控制,和改進,從產品和過程設計到質量成本系統,審核程序等。(評估) B.質量體系的文件化 識別和應用質量體系文件要素,包括支持體系、結構化管理的質量方針、程序,以及管理作業指導書,質量記錄等的文件控制。(應用) C.質量標準和其他指南 定義和區別國家的和國際標準以及其他要求和指南,包括包德里奇國家質量獎(MBNQA),以及ISO9000系列標準的描述要點和如何使用他們。[注:將不測試具體行業標準](應用) D.質量審核 1. 審核類型 描述和區分各類質量審核,例如產品,過程,管理(體系),注冊(認證),符合(法規),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等。(應用) 2. 審核的作用和責任 識別和定義審核參與者的作用和責任,例如審核團隊(主任和成員),客戶,被審核(方)等。(理解) 3. 審核計劃和實施 描述和應用質量審核步驟,從制定審核計劃階段到執行審核(從審核小組成員的角度)。(應用) 4. 審核報告和追蹤 識別,描述和應用審核報告的步驟和追),包括需要驗證糾正措施。(應用) E.質量成本 (COQ) 識別和應用質量成本概念,包括成本種類,數據收集方法和分類以及報告和解釋結果。(分析) F.質量培訓 識別并定義培訓程序的主要要素,包括進行需要分析,開發課程和材料,以及確定培訓程序的有效性。(應用) III. 產品和過程設計(25題) A.質量特性分類 定義,解釋和分類新產品和過程的質量特性。(注:產品失效的分類包含在IV.B.3中) (評估) B. 產品輸入和評審 識別設計輸入來源,如顧客需求、法規要求等。以及如何將他們轉化為設計概念,如穩健設計,QFD,X設計(DFX,在此X意味著6 sigma(DFSS),可制造性(DFM), 成本等),識別和應用設計評審過程的一般要素,包括參與者的作用和責任。(分析) C.技術圖紙和特征 解釋技術圖紙,包括特征,如角度,工程圖明細表,尺寸、公差,符號等。解釋與產品和過程特性相關的詳細特性要求。(評估) D.設計驗證 識別和應用各種評估和測試,證明和確認新產品和過程的設計,以確保他們適 于實用。(評估) E. 可靠性和可維護性 1.預測以及預防性維修工具 描述并應用這些工具和技術,用于保持和改進過程和產品的可靠性。(分析) 2.可靠性和可維修性指標 評審和分析指標,例如,MTTF, MTBF, MTTR, 可用性,失敗率等。(分析) 3.浴盆曲線 識別,定義和區別浴盆曲線的基本要素。(分析) 4.可靠性/安全性/危害評估工具 定義,建立、解釋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的結果,失效模式,影響,和危險程度分析,以及失效樹分析。(分析) IV.產品和過程控制(32題) A.工具 定義,識別,應用產品和過程控制方法,例如,開發控制計劃,識別主要控制點,開發并確認作業指導書。(分析) B.材料控制 1.材料識別,狀態和可追溯性 定義和區分這些概念,和描述方法,在不同情況下應用他們。(注:產品追回過程不測試)(分析) 2.材料隔離 描述材料隔離及其重要性,評估不同情況下應用他們的適當方法。(評估) 3.缺陷分類 定義,描述以及分類產品和過程缺陷的嚴重度。(評估) 4.材料審核委員會 (MRB) 識別材料評審委員會的目的和職能,在各種情況下做出適當處置的決定。(分析) C.接收抽樣 1.抽樣概念 定義,描述、應用生產者和消費者風險的概念以及相關術語,包括操作特性曲線,可接收質量限,批公差百分比缺陷(LTPD),平均檢出質量(AOQ),平均檢出質量限等。(分析) 2.抽樣標準和計劃 解釋、應用計數和計量抽樣標準ANSI/ASQ Z1.4 和Z1.9,識別、區分一次、二次、多次、順序、連續抽樣方法。識別Dodge-Romig表的特征,以及何時使用。(分析) 3.抽樣完整性 識別建立和保持抽樣完整性的技巧。(分析) D.測量和測試 1.測量工具 選擇并描述適當使用的檢測工具,如量塊,游標卡尺,千分尺,目測比較儀。(分析) 2.破壞性和非破壞性測試 區分破壞性和非破壞性方法和正確地應用他們。(分析) E.計量學 識別,描述以及應用計量學技術,例如,校準系統,追溯校準標準,測量錯誤及其來源,測量標準和設備的控制和保養。(分析) F.測量系統分析 (MSA) 計算,分析和解釋重復性和再現性研究,測量相關性,能力,偏差,線性等,包括所有常規和控制圖方法。(評估) V. 持續改進(30題) A.質量控制工具 選擇,建立,應用解釋工具,例如1)流程圖2)柏拉圖3因果圖4)控制圖,5)檢查表6)散點圖以及7)直方圖。(分析) B.質量管理和計劃工具 選擇,建立,應用和解釋工具,例如1)親和圖和力場分析,2)樹圖3)過程決定程序圖4)矩陣圖5)關聯圖6)優先矩陣圖7)活動網絡圖。(分析) C.持續的改進技巧 定義,描述并區分各種持續改進模式:全面質量管理,改善,計劃-執行-檢查-實施,六西格瑪,限制理論,精益等。(分析) D.糾正措施 識別,描述并應用糾正措施過程的要素,包括問題識別,失效分析,根本原因分析,問題糾正,復發控制,有效性驗證等。(評估) E.預防措施 識別,描述并應用各種預防措施工具,例如,防錯/穩健設計等以及分析他們的有效性。(評估) VI. 計量方法和工具(43 道問題) A.收集和總結數據 1.數據的種類 定義,分類并比較離散(計數)以及連續(計量)數據。(應用) 2.測量等級 定義,描述并適用名義上的,次序上的以及比例標尺。(應用) 3.數據收集方法 描述收集數據的不同方法,包括記錄或檢查單,數據代碼,自動測量等并識別他們的強勢和弱勢。(應用) 4.數據的準確性 描述數據的特性或屬性(例如,來源/資源問題,靈活性,多功能性等)以及各種數據錯誤的類型和不良性能,如低準確度,矛盾,數據值的解釋,冗余。識別影響數據準確度的因素,應用技術于錯誤檢測和糾正。(應用) 5.描述統計學 描述,計算并解釋中心趨勢的量度和分布(中心極限定理),建立并解釋 頻率分布包括簡單的、分類的、 小組的,非小組的、和累計的。(評估) 6.描述關系的圖角法 建立、應用、解釋圖表,例如莖-葉圖、箱-須圖。(分析)[注:作業圖和散點圖在V.A.中] 7.描述分布的圖角法 建立、應用、解釋圖表,例如名義概率,威布爾圖等。(備注:直方圖涵蓋在V.A中)(分析) B.計量概念 1.專業術語 定義并應用計量術語,包括總數,參數,樣本,統計,隨機抽樣,期望值等。(分析) 2.制圖統計的結論 區別數字的和分析的研究。通過分析使用的假設以及所用技術的穩健評估統計結論的有效性。(評估) 3.概率術語和概念 描述并應用概念例如獨立性,互斥的,增多原則,互補概率,聯合事件的發生等。(應用) C.概率分布 1.連續分布 定義并區分這些分布:正太、均勻、雙變量正太、指數、對數、威布爾、卡方、t分布、F分布等。(分析)。 2.分類分布 定義并區分這些分布:二項分布、泊松分布、超幾何、多項式等。(分析) D.統計學的決策 1.點估計和置信區間 定義,描述并評估估計值的有效性和偏差,計算并解釋標準偏差,公差區間,和置信區間。(評估) 2.假設檢驗 定義,解釋和應用假設檢驗的均值、方差,和比例。應用并解釋顯著性水平的概念,拒絕原假設,第I類和第II類錯誤。定義并區分統計的和實際的顯著性。(評估) 3.成對比較檢驗 定義并適用成對比較(參數)假設檢驗,以及解釋其結果。(應用) 4.擬合度檢驗 定義并適用卡方和其他的擬合度檢驗,以及說明其結果。(應用) 5.方差分析 (ANOVA) 定義并使用方差以及說明其結果(分析) 6.相依表 定義,組成并使用相依表來評估統計的顯著。(應用) E.變量的關系 1.線性回歸 計算回歸方程式用于簡單回歸和最小平方估算。建立和解釋假設檢驗,用于回歸統計。使用 回歸模式評估、預測、分析估計中的不確定性。(注:非線性模式和參數不被測試) (分析) 2.簡單線性回歸 計算相關系數及其置信區間,建立、解釋假設檢驗用于相關性統計。[注:不考序列相關](分析) 3.時間數列分析 定義,描述并使用時間數列分析,包括移動均值,以及解釋時間數列圖來識別趨勢和季節性或周期行變化。(分析) F.統計過程控制(SPC) 1.目標和利益 識別并解釋SPC的目標和好處,例如評估過程績效。(理解) 2.一般和特殊原因 描述,識別,并區別原因的種類。(分析) 3.變量的選擇 識別并選擇控制圖所監測得特性。(分析) 4.合理子組原理 定義并應用合理子組原理。 (應用) 5.控制圖 識別,選擇,建立并使用多種控制圖,包括 −R, −s, 單個和移動范圍(ImR or XmR),移動平均率和移動范圍(MamR) p, np, c, u, CUSUM圖表。(分析) 6.控制圖分析 讀圖并解釋控制圖,使用規則以確定統計控制。(評估) 7.預先控制圖 定義并描述這些圖如何于與其他的控制圖不同并應該如何適用。(應用) 8.短期SPC 識別,定義并使用短期運行SPC規則。(應用) G.過程和績效能力 1.過程能力研究 定義,描述,計算以及使用過程能力研究,包括識別特性,規范和公差,為這些研究開發抽樣計劃,建立統計控制等。(分析) 2.過程績效對規范說明 分別自然過程限和規范限,并計算缺陷百分比。(分析) 3.過程能力指標 定義,選擇并計算以及評估過程能力。(評估) 4.過程表現指標 定義,選擇并計算以及評估過程績效。(評估) H.實驗的設計和分析 1.專業術語 定義術語例如非獨立和獨立變量,因子,水平,響應,處置,錯誤等重復。(理解) 2.計劃和組織實驗 定義,描述并應用試驗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確定試驗目標,選擇因子,響應,和測量方法,選擇適當的設計等。(分析) 3.設計原理 定義并應用力量原理和樣本的大小,平衡,重復,順序,有效的,隨機選擇,模塊,交互作用以及混淆。(應用) 4.單因子試驗 建立單因子試驗,如完全隨機、隨機模塊、拉丁方設計,使用計算和圖表方法分析結果的顯著性。(分析) 5.全因子試驗 建立全因子設計并使用計算和圖表方法分析結果的顯著性。(分析) 6.兩水平微小因子試驗 建立兩水平下部分因子設計(包括田口設計),應用計算和圖表方法分析結果的顯著性。(分析) 認知程度 基于布魯姆分類法-修訂(2001) 該知識大綱除了目錄細節以外,也闡述了這些題目中考試題目的復雜程度。這些程度基于“認知程度”(布魯姆分類法-修訂,2001)并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陳述。 記憶 回顧或認識術語,定義,事實,想法,材料,圖表,結果,方法,原理等。 理解 閱讀并理解描述,交流, 報告,表格,圖表,指南,法規等。 應用 知道何時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想法,步驟,方法,公式,原理,理論等。 分析 把信息分解到組成要素并認識到他們的相互關系以及如何組織他們;從復雜的場景中識別次級因素或重要數據。 評估 通過把建議與具體規格標準或規范相比較,對所提議的觀點的價值,結果等進行判斷。 創建 通過使用把零件或者要素放到一起的方法把以前不清楚的方式或者結構表現出來;從復雜一套中識別哪一種數據或信息適用于檢驗未來或者從哪種所支持的結論中得出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