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eve Schaefer
無論是建設與維護企業文化、執行戰略計劃,還是管理資本,首席執行官變成了一家公司成敗的關鍵。依照某公司的說法,為一家公司物色最合適的首席執行官(CEO)人選與亞哈船長(Captain Ahab)馳騁大海尋找大白鯨莫比·迪克(Moby Dick)并無不同。
基金研究結構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周三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歷史已經反復證明,管理至關重要。”報告提到了谷歌(Google)自2004年上市以來股價表現一直優于雅虎(Yahoo),還有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成功與幾乎倒閉的抵押貸款機構Countrywide,以及蘋果(Apple)在消費品領域始終獨霸一方,上述案例說明一個問題,“人的決定能夠左右一只股票是跑贏還是跑輸大盤。”
在當前的市場進行一番搜索之后,Fundstrat篩選出五位CEO,他們的表現都充分體現了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一句經典語錄:“真正超凡的CEO給他再高的報酬都不為過……但是這種人實在少見。”
Fundstrat的篩選標準——公司股票高出標普500指數和同板塊企業指數的回報率,履歷上至少有過兩次高管經歷——篩選出擁有不同經驗的五位高管。
幾十年來,億萬富豪約翰·馬龍(John Malone)一直此道高手。根據Fundstrat的計算,通過精明地使用杠桿和股票回購,以及通過“巧妙的企業結構化”,將資產在旗下不同公司中進行騰挪,讓最開始的每100美元投資變成了現在的315,337美元。自從自由媒體集團(Liberty Media)于2001年脫離AT&T之后,馬龍麾下投資項目的年均回報率達到9.1%,跑贏標普500指數和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這些成功——Fundstrat表示,歐洲有線電視巨頭自由全球公司(Liberty Global)和拉美有線電視公司Liberty Global LiLac是馬龍企業帝國眼下最成功的投資——讓這位74歲的老人在投資界贏得眾多崇拜者。
“增長、創造自由現金流、回購股份并重復這些步驟:這是約翰·馬龍的模式,而且該模式在自有媒體集團所有資產中都奏效,”韋茨投資管理公司(Weitz Investment)的沃利·韋茨(Wally Weitz)在2014年接受《福布斯》采訪時如是說。全球公司、自由媒體和自由互動(Liberty Interactive)依然都是該機構的重倉股。
Fundstrat挑選的其他“巨鯨級”CEO雖然遠不如馬龍老辣,不過依然取得了引人矚目的回報。生物技術領域的高管蘭德爾·柯克(Randall Kirk)在執掌公司的13.5年里,將投資者100美元的初始投入變成了36,051美元;斯科特·L.湯普森(Scott L. Thompson)花11年的時間,將100美元變成18,723美元;杜邦(DuPont)新任CEO埃德·布林(Ed Breen)在14年里將100美元變成2911美元;埃倫·穆斯克(Elon Musk)用6年時間讓100美元變成1524美元,管理過的公司包括PayPal、太 陽 城(SolarCity)和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
擁有47億美元身家的柯克,通過其旗下公司Third Security進行投資,目前還擔任制藥公司Intrexon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在他投資的15家上市公司里——包括Halozyme Therapeutics、Ziopharm Oncology和Fibrocell Science等,Intrexon是市值最大的一家。
在經歷丹尼斯·科茲洛夫斯基(Dennis Kozlowski)時代的瘋狂交易之后,布林于2002年帶領丑聞纏身的泰科完成分拆,并進行內部整頓。當穆斯克創建PayPal等公司的時候,他時常被拿來和包括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以及“鋼鐵俠”在內的每一個人進行比較。
從投資角度看,執掌床墊制造商Tempur Sealy的湯普森是另一位最優CEO人選。在2008年擔任陷入困境的汽車租賃公司Dollar Thrifty的掌門之后,湯普森通過削減成本和整理加盟授權等方式實現了超過同行的利潤率,幫助這家處境艱難的公司在經濟危機中幸存下來。2012年,赫茲租車(Hertz)以23億美元收購Dollar Thrifty,其間經過了漫長的協商,安飛士-巴吉集團(Avis Budget)也企圖橫刀奪愛。
今年5月,主動參與型對沖基金H Partners成功“驅逐”Tempur Sealy前CEO和多名董事,之后于9月正式任命湯普森擔任CEO。H Partners認為,湯普森能夠再次上演提高利潤率的奇跡,就如同他在Dollar Thrifty那樣,而Fundstrat認為他能夠做到這一點,切入點應該是恢復泰普爾(Tempur)和絲漣(Sealy)合并時失控的成本自律。
除了報告中提到的那些高管,Fundstrat還公布一份杰出CEO觀察名單,這幾位高管已經“表現出了有可能加入亞哈船長俱樂部的品質”,其中包括:世界第二大富豪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摩根大通的杰米·戴蒙(Jamie Dimon)、賭場大亨史蒂夫·韋恩(Steve Wynn)、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以及剛剛帶領惠普(Hewlett-Packard)完成拆分任務的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
然而,值得牢記的是,超級明星CEO的誘惑同樣可以讓投資者誤入歧途。《哈佛商業評論》在2006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高管的技能組合——比如湯普森削減成本和提高利潤率能力——要比他的名聲重要得多,而且股東應該對被推薦來掌舵的大多數外部高管持懷疑態度。
雅虎的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彭尼百貨(JC Penney)的羅恩·湯普森(Ron Thompson)抑或是當年執掌惠普的卡莉·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等知名高管在一開始或許是激發了投資者的熱情,但從他們執掌公司的長期承銷看,充其量只能算是好壞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