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企業(yè)家往往都是活在未來的。為什么這樣說呢?一是任何生意,從想法構建到變成實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我們只瞄準當下,等到投入實際運營的時候,一切條件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就已經(jīng)滯后了。另外,面向未來,相對來說,競爭不是那么激烈,可以規(guī)避紅海,畢竟大家對未來的看法多種多樣,看法一致又采取一致行動的,是少之又少。
很多企業(yè)家都是立足未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埃隆·馬斯克把他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到了極致,他發(fā)射了火箭,而且完成了火箭回收,他還重新定義了汽車。另外,他要在2020年帶人到火星,那么這一切我覺得完全是活在未來。他不僅活在未來,死也要死在未來。大家問他死了以后怎么辦,他直接回答了一句話:地球不配我死!也就是我死都要死在未來,死在火星上。
中國也有非常多的成功企業(yè)家,都是活在未來。比如馬云,他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在16年前講這些,其實相對那時來說,講的就是未來。當時大家覺得這個口號虛,但從現(xiàn)在來看,無論是淘寶、支付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實現(xiàn)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企業(yè)只有著眼于未來,才得取得更長遠的發(fā)展。你去看企業(yè)家往往都在講愿景,而愿景就是未來。比如馬云現(xiàn)在又在講新商業(yè)、新金融、新技術,這些都是新的東西,這就是未來。萬科講城市服務配套,是未來;萬達講大型綜合娛樂新文化新設施,也是未來。所以對每一個企業(yè)家來說,比如摩拜,過去沒有,突然可以創(chuàng)造出讓我們能很便宜更方便地騎自行車,就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未來的可能性。滴滴也是如此。
在生命領域,隨著基因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甚至能人造蛋白,人造基因。孩子既脫離了子宮,也脫離了精子卵子,可以自己來造。這些都是未來,這些都是企業(yè)家在講的。
我自己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有很多的想法。雖然我不是一個科學家,但我很關注科技。無論是移民火星、人工智能,我都愿意去嘗試。
如果讓我去火星,即使它是一個有去無回的單程,我也毫不猶豫,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單向的旅程,由生到死,容不得半點兒回旋的余地。
如果有可以跟你談戀愛的機器人,我也會選擇機器人,因為它有很多程序可以無限地使用。你跟一個機器人談戀愛,就等于跟一百個人談了戀愛。
我還想去火星去造房子。其實火星上的生存條件,根據(jù)我們目前掌握的,相對來說,還是了解得比較多的。當然,我們還要克服一些重力、隕石雨等問題,還有很多不可確定的因素。我有一個想法,火星上的房子,應該是在一個氣囊或膠囊式的一個空間里,多多少少仿造了一些地球上的生存條件。至少目前對哺乳類動物來說,只能這樣生存。我相信以后的人類就可能不是這個樣子了,可能會是人機混合,有機和無機的結合。但那就不是我了。假如我也能這樣混合,那我在火星上生存的概率會更大,另外創(chuàng)造奇跡的機會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