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天華溥咨詢顧問 張旭
部分企業在培訓體系建設過程中,往往施行“拿來主義”,奉行“外來和尚好念經”,從而導致培訓體系設計與實際需求脫節,無法做到良好的落地實施,或是無法得到相應的效果。
中天華溥經過對相關資料研究與分析以及過往經驗總結,對企業培訓體系建設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了如下總結及建議:
建議一:遵循培訓體系建設原則
由于不同企業在文化、戰略、規模、行業領域等許多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培訓體系的建設也必須從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出發,同時遵循以下原則:
1.基于戰略原則。培訓的目的是通過提升員工的素質和能力來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讓員工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因此培訓體系的建設必須根據企業的現狀和發展戰略的要求,為企業培訓、培養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人才。
2.滿足需求原則。培訓體系的建設必須要滿足工作需求的同時滿足組織需求和員工需求,才能保證培訓的人才是組織需要的,而不僅僅是崗位需要的,從根本上調動員工的培訓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培訓的效果。在員工得到發展的同時,也能為企業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這樣就可以達到企業和員工共贏。
3.動態開放原則。企業的外部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這要求企業的培訓體系必須是一個動態、開放的系統,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目標進行及時的調整。比如培訓課程體系需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不同階段的需求進行及時的更新調整。
4.全員參與原則。所謂全員參與,不僅僅是指在培訓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各個部門及各個層級的人員要參與進來,同時也要保證企業的員工在不同的崗位都能夠接受到相應的培訓,根據員工層級與職能部門專業技能雙向選擇設計相應的培訓課程。
建議二:培訓課程“本土化”改造和知識轉化
在企業培訓課程的編寫過程中,對外部培訓教材的引入和消化吸收非常重要。同時一定要對這些知識進行“本土化”改造和知識轉化,使本企業人員更容易接受。本土化改造主要由相關部門經理或業務骨干人員實施,他們根據本企業實際境況,對教材內容進行改寫或豐富化,加入本企業的實際運行狀況、操作原理、相關案例等,這樣,就把外部教材有效的揉進本企業培訓課程體系中,讓企業培訓課程能內外結合,更有實際意義和針對性,對員工和企業都更有價值。
建議三:重視內訓師隊伍建設
內訓師隊伍是企業培訓體系建設成功的前提,培訓師隊伍的建設要經歷選拔、聘任、培訓、試用、監督、考核等若干環節。企業應提供相應的內訓師福利,增強內訓師的積極性,同時遵循內訓師隊伍“動態”原則,定期對培訓師隊伍進行監督考核,剔除不合格的內訓師,吸收新鮮血液,保證整個內訓師隊伍的活力,促使內訓師能夠提升自身技能,吸收先進知識,更好的提升內訓師隊伍的培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