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快速成長公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他們存在于各個行業中,連續幾年都擁有遠超同行的增長速度。比如傳統的餐飲行業有因定位高端時尚餐飲服務的俏江南;保健體檢市場則有因抓住了中國日益擴大的白領及中產階層對更專業細致的體檢服務的需求的慈銘體檢;新能源行業里的無錫尚德公司以及江西賽維;網絡即時通信及社交行業的騰迅公司等等。然而這些快公司也面臨“成長的煩惱”,如何持續快速穩健的發展是每個經營者都希望的。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 )從中國以及發達市場中,選取了300 多家上市和非上市的快速發展公司進行研究,試圖找出發達市場中快公司的成長路徑,以及對中國快公司的啟示。
中國快公司的成長路徑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中國企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系列內外關鍵因素的驅動。外因主要包括行業及產品生命周期,市場開放程度以及資本市場推動。而內因則主要包括創新性,專注性以及創始人及管理團隊能力。雖然對于某家快速成長企業來說,某個因素的影響更加明顯,但實際上它的成功往往是多種驅動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國與發達市場中的快公司比較
通過對發達市場中的快速成長企業的研究,我們發現,與中國市場相比,發達市場主要是在市場成熟度及競爭充分性方面存在差異。
從市場成熟度來看,中國市場發展成熟度相對仍較低,很多產品存在升級空間,地域性巨大差異,帶來更廣闊更多樣化的市場機會。并且,中國跳躍式發展機會較多,市場需求有可能跳過多個層次直接進入很新的階段。
而發達市場高度成熟,主要產業尤其是服務業高度發達,各主要細分市場有非常清晰的格局定位且均有較成熟的進入者。因此,實現跳躍式發展的機會比中國少,但產品和服務更新后的整體水平更高更全面。
從競爭的充分性來看,中國市場很多行業的競爭還不是很充分,尤其是很多國企高度壟斷的產業。即使在開放的產業,并非所有細分市場都有強有力的競爭者。相對于發達市場,在政策干預,法制完善方面還有相當的差距。
而發達市場競爭也更加充分,企業主體以私有資本為主,主要產業有規模龐大,實力強的多家大型競爭者,并常常在全球范圍內競爭。此外,各主要細分市場均有較成熟的進入者,政策的管制較少,法律體系健全,有更多的充分自由競爭行業。
另外,對于發達市場,創新還是企業快速發展最大的根本驅動力,而且發達市場對創新程度和對差異性經營的要求更高。
總結中國和發達市場的創新不難發現,中國市場技術創新尚沒有發達市場普及。由于很多產品和服務的起點尚低,較低水平的復制,移植及二次應用層面的開發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且開發成本較低。但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成熟及客戶需求的提高和競爭的加劇,對真正原創性的技術創新需求提高是必然。
其實,發達市場在技術創新上的優勢主要來自于多年積累的結果。其產業鏈各環節也往往高度成熟,從關鍵元器件到最終產品系統都已有相對完善的競爭者及供應商。因此,能夠快速發展的企業往往是在新的核心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并迅速產業化,否則很難在競爭中較長期生存下去。
美國著名的全球金融行業強身份認證令牌制造商Vasco,成立第二年就憑借出色業績上市,過去三年飛速增長,屢獲殊榮,牢牢占據全球同行業的龍頭位置。Vasco 植根于密碼技術及產品研發,是全球首家研制生產DES 及RSA 硬件處理器的廠商,也是首家推出通過EMV 認證的智能卡認證令牌的廠商。Va sco 的產品主要分為DIGIPASS 系列與VACMAN 系列。DIGIPASS 系列是硬件或軟件形式的強身份認證令牌產品。VACMAN 系列是軟件形式的安裝于后臺服務器端的強身份認證軟件產品。其產品安全可靠,全球有1,150 多家金融機構(包括全球第1及第2大銀行)及7,600 多家企業正在使用Vasco 的產品。類似的成功技術創新案例還有美國著名的互動網絡會議服務供應商Webex ,其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互動網絡會議,推動了通訊技術的革命,也成為硅谷又一個神話。
另外,中國市場業務模式創新差異化程度尚沒有發達市場顯著。中國市場尤其是消費市場目前的主體仍是大眾市場,中高端市場發展迅速,但客戶群的重疊,混淆仍很普遍。但同樣,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以及消費市場的不斷成熟,對差異性經營模式的要求會進一步提高。相反,發達市場業務模式驅動創新的差異化及個性化程度更高,在很多方面如高度定制,市場極度細分以及精確營銷定位等等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美國著名的在線DVD 租賃公司Netflix 公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在線DVD 影片租賃公司。Netflix 以高度差異化的商業模式開創成熟市場上的新需求,在過去幾年時間里,無論是銷售收入還是客戶群規模都實現了迅猛發展。Netflix 創新的業務模式體現在在線客戶需求管理,在線影片推薦以及影片配送系統。去年,Netflix 被商業周刊評為美國50 大快速成長企業。類似的案例還有Kontera 公司,其通過“內文廣告”這一更精確定位的創新廣告投放業務模式,在過去4年時間,連獲資本市場的青睞,公司飛速發展。
總之,正是由于更成熟的市場和更激烈的競爭,使發達市場快速發展企業的創新性更強并且業務模式差異性更高,而這這也是中國快速發展企業未來的必經之路。
發達市場快公司的失敗啟示
盡管企業家都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快速、穩健的發展,但快速成長是很難持續的,由于各種原因,許多曾經一度快速成長的企業,也會因戰略和經營的原因,而陷入成長的迷途。發達市場快公司的經驗教訓同樣為中國企業家敲響了警鐘。發達市場的快公司和中國的快公司的失敗源于一些大同小異的通病,包括盲目擴張和過度多元化。但也會有與中國快公司不一樣的挑戰,那就是發達市場更成熟,競爭更激烈,試錯成本更高,更強調創新的速度。
盲目擴張
發達市場的快公司會因種種原因,盲目擴張,拼命開店,最終陷入生存危機。盲目過張的例子比比皆是。
曾經紅極一時的美國網上零售商Webvan ,是一家年增長率超過30% 的網上雜貨店,但因迅速擴張到26個城市,迅速擴張產品品種至9000 多種產品使得在客戶需求,物流成本及處理復雜度之間的平衡徹底的被打破,微薄的雜貨經營利潤不足以彌補運營成本,導致公司倒閉。此外著名的星巴克咖啡就也曾因過度擴張于近期宣布關掉600多家店,并從澳大利亞等市場退出。
中國的快速成長企業也是如此,在取得早期的成功后,很多原本可以持續發展的企業盲目地走上了片面追求迅速做大的不歸路。在這條不歸路上,企業漸漸偏離其發展制勝的根本原因,不知不覺中,已經步入岌岌可危的境地。這個過程中既有來自私募股權以及風投基金的壓力,也有創始人以及管理團隊素質不成熟所導致的過度擴張行為。
私募股權和風投以獲利為目的,特別是私募股權,其退出周期比風投更短。迅速的業績發展和規模擴張經常是私募股權和風投對所投資企業的要求。通過督促企業快速擴張,營造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市場形象,從而提高企業估值,再通過上市等手段撤出獲利,是私募股權和風投的一貫做法。
然而,許多中國企業其管理運營能力尚未達到可以更迅速地提升管理更大規模運營的能力。大部分企業的管理運營能力無法適應資本市場“拔苗助長”的行為,擴張的質量以及效益低下,最終導致企業資金鏈吃緊,陷入危機。
企業早期的迅速成功影響創始人和管理團隊的判斷能力。在企業獲得初步成功后,創始人和管理團隊自信心高度膨脹。創始人和管理團隊發展目標逐步脫離實際甚至走上不擇手段,弄虛作假的地步。
同時缺乏與資本市場打交道的經驗使得本土創始人和管理團隊在資本市場的強勢態度面前,不能以適當的姿態做出有力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決策,并將其穩健地執行下去,達到發展速度和質量的平衡。另外還有很多中國企業家因自身素質問題尚存在誠信等方面的重大瑕疵。
ITAT 就是一個近期因盲目擴張而導致失敗的案例。ITAT 曾經因創新的服裝銷售“攜程”模式贏得美譽和資本追捧,但其沖刺“千店計劃”的神話近期破滅而成為一個“流星”企業。
2004 年由原金盾創始人創立了ITAT ,創立初期通過采用整合過剩服裝廠商生產能力和過剩的商業地產空間形成了曾被譽為“高度創新的服裝銷售模式/ 服裝業的攜程模式。
在拿到多家著名私募股權投資的1.2 億美金后,ITAT 開始向2007 年內千店計劃沖刺并啟動IPO 程序。但在這個過程中, ITAT 逐漸背離了創業初期成功的模式,片面地追求開店速度/開大店,但是開店質量和效益急劇下降。最近更傳出財務造假事件,IPO 基本上希望渺茫,尚不知ITAT 及其投資者如何結束這場資本與上市的游戲。
這提醒中國企業家在發展過程中,務必要采取穩妥,可持續性的戰略,切忌急功近利,讓迅速做大的狂熱沖昏了頭腦。
過度多元化
發達市場的快速發展企業,會由于失去專注而過度發展業務的多樣性,從而陷入企業的運營管理危機,例如資金鏈緊張,核心競爭力弱化等等。過度多元化也使得曾經的許多快速成長企業只能夠輝煌一時。
英國建筑服務公司Scanmoor 在經歷12 年的飛速發展后,因為過度多元化而倒閉。Scanmoor 自成立以來實現了快速發展。承攬了很多重大項目,業務收入飛速增長,到了2005 年發展速度達到頂峰,業務收入比2004 年翻了一番。
在初期業績快速成長后,Scanmoor 開始了多元化的發展,進入一系列其他領域,包括鐵路工程,建筑工程,特殊項目工程等。其過度多元化運作推動業務迅速成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危機,如管理和運營上的壓力,資金上的壓力和人力資源上的壓力。最終導致公司因領導人盲目自信,失去判斷力,過度多元化,而斷送了前程。
因此,中國企業家在發展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專注自己的核心領域,根據發展情況確定是否實施合理性的多元化經營。多元化發展要適度,在提供機遇的同時也會帶來挑戰。適當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快速發展后,多元化有可能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此外,企業長期所在的行業,可能會經歷產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或下降期,影響企業的增長速度。適當擴展業務領域,有助于企業把握新的市場機會和快速增長的機遇,增加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有助于企業通過協同效應,降低運營成本,也可以提高企業的實力,使企業積累更多的管理運作知識,為其今后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相反,過度多元化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絆腳石,帶來一系列不好的影響,包括弱化核心競爭力及資金鏈緊缺等致命問題。過度多元化導致企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明確發展戰略以及核心競爭力,沒有處理好業務間的關系,沒有發展相應的管理和運營能力。企業家往往因為在某一領域創業成功后犯了“大企業病”,而盲目多元化/追求規模,忘卻了其仍為中小企業的本質。事實上,大部分中國快速發展企業實質上仍是中小型企業,其掌門人應對此保持清醒的認識。
飛躍集團的“飛躍發展”就使其走上了不歸路。飛躍集團的主營業務縫紉機在國內外細分市場均處于龍頭地位,囊括了縫紉機領域幾乎所有的產品類型,現擁有31 大系列300 多個品種。飛躍年產各類縫紉機200 萬臺其中高速包縫機、繃縫機占世界總產量的50%,占國內的70% 。
然而,其“大攜并”戰略引領企業走上了被并購的不歸路。過快的擴張業務范圍,使得企業的領導層的管理運營能力無法及時到位,核心業務的發展被影響。比如飛躍由于領導層事務過多,溝通不善,使得縫紉機沒確認訂單就出口,最后因海外庫存費用過高不劃算,導致所有貨品沒到岸就被扔下海。核心業務運營一團糟。同時,集團過度貸款擴張,使飛躍資金鏈十分脆弱。國家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人民幣匯率的走高,加之各業務間沒有互補關系,核心業務,非核心業務沒有定位清晰,使得飛躍資金鏈斷裂,到2008 年欠債10 億元,于2008 年7月被中捷股份黯然被動并購。
創新的快速性
發達市場更成熟,競爭更激烈,試錯成本更高,而且發達市場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更短。因此其快公司面臨與中國快公司不同的挑戰是對快速創新能力要求更高,這對中國企業家未來發展起到借鑒作用。
目前,對于中國的快企業來說,“持續性”創新就是很其強大的優勢,而對于發達市場快公司,更強調的則是“快速”創新能力。
社交網站開創者,美國的Friendster 公司,因缺乏快速創新,公司如曇花一現,三年時間經歷了從開創者到被超越淘汰的悲慘命運。Friendster 在2003 年3月初次在網絡上登場,開創了社交網站的概念。六個月后,Friendster 已經擁有300 萬注冊用戶。三年后,Friendster 被一系列后來者趕超,成為人們口中的經典失敗案例。Friendster 過于沉醉于成功,喪失改進動力,不關注競爭對手,不提升網絡速度,限制用戶在網站上的行為,沒及時提供更多應用功能帶領其一步步走向衰亡。
中國企業家在今后發展中,需要將創新嵌入到常態思維中去,培育快速創新和相應的執行能力以應對迅速成熟的中國市場。缺乏持續創新理念及企業機制的韌力(resilience ),也是快速成長企業所面臨的重要挑戰。培養創新應成為企業根深蒂固的文化,從而源源不斷為企業注入新的競爭能力,這是企業獲得持續快速成長的關鍵。創始人及管理團隊可能會因一個偶然的創新理念使企業獲得快速成長。但是任何創新都是有時效的,持續的創新才是不斷發展的動力。快公司創始人及管理團隊容易沉浸于過去所取得的成功,而忽略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和固有業務模式對環境的適應性,使企業創新和隨機應變能力逐漸欠缺,最終失去競爭優勢。
有韌力有彈性的管理及運營模式是企業能夠持續性創新的基礎。創新的實施伴隨著一系列的運作和管理流程,如果企業運作管理流程在基于以往成功經驗上走向僵化,會失去先機。有韌力有彈性的管理及運營模式也是促進形成持續創新的企業文化的催化劑,有利于不斷創新,敢于進一步突破并勇于承受風險的管理及運營模式會極大帶動企業的創新文化。博斯公司關于企業組織DNA 的研究進一步系統地證實了上述觀點。
太子奶是缺乏持續創新導致企業衰敗的代表性案例。太子奶成立于1995 年依靠出色的技術產品創新,開創了中國乳酸菌飲料行業的先河。2003 至2005 年,太子奶連續三年以76.2% 的市場占有率高居同行業榜。自2006 年開始,太子奶開始走向衰落。固步自封,沒有持續創新,是導致企業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太子奶不光缺乏有效技術支撐,使得產品開發上難有創新,就連產品的包裝設計也沒有長足的改進。而太子奶缺乏持續創新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管理運營機制不夠靈活高效,未能推動創新的實施。太子奶沒建立起現代企業經營模式,公司被打造成了家族化企業,重要位置由親友擔當。所以推動創新時,由于涉及組織內諸多人的利益,決策并未從企業利益最大化角度考慮,從而導致最終創新提議擱淺,太子奶錯過了新一輪增長的機會。
中國快速成長企業邁向成熟的路徑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想要獲取連年的企業高增長率,我們認為,企業的經營者需要關注以下的六大核心要素:
選好市場
選對細分市場和競爭領域是企業邁向成功的首要關鍵步驟。企業可以通過不同維度將市場細分,選出最具有潛力的市場。對行業或產品的生命周期進行分析,也有助于為企業贏在起跑線上。尤其是應充分利用中國經濟向內需驅動轉型的契機,深入挖掘中國龐大的消費者群體或企業客戶群體中的深層次需求,選定或創造出新興的有高度增長潛力的細分市場。
定好戰略
選擇好企業要進入的市場后,需要審慎研究、選擇企業發展的戰略,并進行戰略實施計劃的規劃。關鍵在于如何在細分市場,價值鏈,渠道及地域市場等關鍵緯度做出恰當的戰略選擇, 形成真正差異化的經營模式。公司要考慮多種戰略要素的不同組合來獲得高速增長,由于公司業務發展處于不同階段,因此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戰略組合方案。
建好團隊
創始人及管理團隊是帶領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靈魂。建立優秀的管理團隊需要搭配在各方面(包括技能、性格、專長、經驗等)互補的核心人才,從而構成一支相對專業和諧的隊伍。更重要的是,管理團隊仍需保留創業的激情并具備既快速又有序管理的能力。同時團隊也非一成不變,隨著企業階段性發展,管理團隊的更新和調整必須及時果斷。
專注實施
企業擴張要以核心競爭力為中心,盲目的多元化會帶來危機。
企業多元化時,業務戰略與運營模式要與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相符合,才能實現企業持續性的快速發展。企業的多元化戰略,要穩步實現,在選準以核心競爭力相符的多元化戰略后,也要看準市場時機來謹慎實施。
持續創新
企業應該具備以市場需求為驅動的不斷創新能力。根據博斯公司對組織DNA 的研究,韌力調節型組織是最健康的,有助于實現企業的快速持續創新。所謂韌力調節型組織,就是有足夠的韌性以快速適應市場轉變,同時既快又穩地專注于一個持久的企業戰略,與之保持一致的組織結構。
適當借助外力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適當借助包括私募股權以及風險投資等外力,但不要為其所束縛,不要為快而快。結合企業內部力量與外部力量共同發展,保持內外部力量的平衡關系并最大化利用內外部資源實現企業快速發展,才是最有效利用外力的方法。
總之,中國創業家們如果能夠充分利用中國經濟向內需驅動轉型的契機,明晰并堅守既定的戰略,深入挖掘中國龐大的消費者群體或著企業客戶群體中的深層次需求,本本分分的鞏固根基,穩穩當當的發展,在一個個細分市場充分挖掘,將不僅有可能渡過寒冬,更會迎來下一個快速發展的春天。希望中國的快公司們避免成長之“殤”,持續又好又快的發展。
作者:熊洪濤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