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價值主義”,是2019年中國企業界和管理學界出現的高頻詞。所謂長期價值主義,就是確立宏大而長遠的目標價值追求,長時間為之奮斗,心無旁騖,以足夠的耐心和定力,長期堅持做好心中認定的事情或事業。
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長期價值主義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而又最寶貴的思維方式,長期價值主義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長期價值主義也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內在動力。
為什么要倡導長期價值主義?
從宏觀上看,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單一的以GDP為核心的短期政績價值導向、快速致富的社會文化氛圍,在引領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對環境的破壞、資源的粗放式投入與浪費;單一的對物質財富增長的追求,導致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激化,社會財富的急劇增加并沒有帶來民眾幸福感的提高,顯然,這種經濟發展方式難以持續。
只有奉行長期價值主義,才能引領中國經濟轉換發展動能,以創新與人才驅動中國經濟走出追求短期GDP規模發展的陷阱。
從微觀角度看, 中國企業發展到今天,要適應復雜多變的不確定環境,要提升企業在經濟周期不同階段的生存能力,要抓住數字化與智能化時代的戰略新機遇,企業家與企業必須回歸初心,回歸價值觀,必須進行認知與思維的革命。
其中企業家最需要改變的,就是要建立長期價值主義思維。
企業家要善于抓住機會、順勢而為,但不能過度奉行投機主義,如:急于求成,畢其功于一役,賭一把的心態;走捷徑、掙快錢、撈浮財的思維慣性;盲目多元、不專注、不聚焦的成長路徑;舍不得在人才、技術、管理這些需要長期投入的要素上下本錢,不關注產品如何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等等。
企業家回歸長期價值主義,就是回歸客戶價值,回歸企業對長遠發展的追求。中國有少部分擁有長期價值主義的企業,如華為等,這使得它們擁有了全球競爭力。
雖然許多中國企業把產品賣到了全世界,但真正具有全球視野和格局的企業家并不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總體來說微乎其微。
2019《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中國企業(含港澳臺)數量達129家,超過了美國上榜企業數量,但客觀上講,絕大多數上榜的中國企業本質上還是“500大”,稱不上“500強”,它們在產品技術創新、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品牌價值與盈利能力方面與歐美企業差距仍然很大。
這些中國企業還是依靠低勞動成本優勢、高資源投入,沒有真正在技術、人才、品牌、管理這些決定企業長期發展的要素上下功夫。
這導致長期價值主義缺失,許多企業做大以后,離客戶越來越遠,越來越失去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及對客戶需求敏捷反應的能力;眾多企業還是機會導向,戰略定力不足,戰略不專注、不聚焦,盲目多元化,最后打得一手爛牌,一地雞毛。
在確定與不確定的復雜新時代,中國企業必須以客戶為中心,奉行長期價值主義,從機會成長轉向戰略成長,從野蠻成長轉向文明成長,從規模成長轉向品質成長。長期價值主義是一個常識,但要做到很難。
企業的長期價值主義不是一句口號,一碗心靈雞湯,而是一種企業的堅定信念及腳踏實地的長期價值主義行動。
概括起來,長期價值主義包含十個方面的內涵與企業行為。
01
長遠的眼光與遠大的目標價值追求。長期價值主義就是不忘初心,使命驅動。企業家要從做生意到做事業,不做短期變現的投機生意,追求可持續盈利能力,追求可持續發展,堅持自己堅信的,相信自己相信的。
長期價值主義既是一種情懷,也是邁向成功、腳踏實地的長期艱苦行動。長期價值主義是企業家的一次長期的修行,這需要企業家及高層領導團隊重塑使命與創業激情,敢于走出小富即安的舒適區,突破現有資源和能力,制訂足夠高遠而激動人心的目標,且自己堅信。
02
客戶第一的文化價值取向,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致力于贏得客戶忠誠,追求品牌長期價值增長。這就需要企業不是以領導為核心,以短期從客戶身上撈錢為目的,而是真正圍繞客戶做有價值的事情,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與流程。
03
做企業是一場馬拉松,拼的是實力和耐力,要有足夠的戰略定力和耐心;需要踏實耕耘的長期價值主義行為,扎根市場與客戶,深耕客戶關系,舍棄短期利益,選擇更持久、更有價值的長期業務。
企業家與企業要能抵御與戰略不相關的投機機會的誘惑,聚焦戰略,按產業生態思維建立共生組織。
04
長期價值主義意味著用很長的時間去打造核心競爭力,意味著為未來長期發展舍得投入,注重打造軟實力,注重培育核心能力。
企業要對人才、技術、管理等要素舍得投、連續投、長期投。短期靠運氣,長期靠內功,注重能力的長期磨煉、長期積累,厚積薄發。
05
創造陽光利潤、享受坦蕩生活。企業家與企業要對法律和規則存有敬畏之心,并愿意付出遵紀守法的成本,致力于打造良性的政商關系。
06
構建利他共生的產業生態,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對合作伙伴不是吃干榨盡,而是為生態賦能,讓合作伙伴及整個生態體系掙錢。
07
長期艱苦奮斗的文化,持續激活人才的機制,人才與企業共同成長,注重人才的長期培養與職業發展。
08
建立長期績效導向與人才長期激勵計劃,不急功近利,不為追求短期利益而犧牲長期發展,與人才建立共創共享長期發展機制。
09
奉行產品主義,注重技術創新,挖掘存量價值,靠產品品質與服務體驗制勝。
10
變革創新的文化。企業家及高層要能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能經受住挫折與失敗,即使面臨大苦難、大悲痛,也不放棄夢想與追求。
作者:彭劍鋒,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董事長,中國管理咨詢業委員會副主任,企業聯合會管理咨詢業副主任委員、中國著名管理咨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