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閆海波
你會不會常常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情,卻總是堅持兩三天就放棄?總是責怪自己沒有意志力。其實,這里面可能有一些你自己都沒有發覺的規律。
一、了解自己做事的成本結構
我們做事的成本結構決定了我們的行為選擇模式。這個成本結構一般包括:金錢、自由感、價值感、榮譽感。
如果你是一個特別在乎錢的人,那么你做事的成本就會變得很高。我有一個同事,在外打工幾年攢了十幾萬,心里盤算著回家包個魚塘,卻遲遲沒有行動,問他為啥?他說這事風險挺大的,自己辛辛苦苦攢的這些錢,要是一下子賠進去了怎么辦?
我還有一個發小,自己喜歡做餐飲,搞了一段時間特色小吃,算下來賠了點錢,又去上班打工了。聽說他心里還是惦記著餐飲這事的,可就是舍不得賠錢,又覺得自己攢的錢還不夠做餐飲。
看吧,上面兩個人是一種情況,做事成本中錢占的比重太大,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行為選擇和行動力。如果你是一個追求自由、追求價值感的人,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你會是一個選擇成本和做事成本都很低的人,因為你的心理模式會源源不斷提供你所需的各種資源,除了錢。
至于如何改變我們做事的成本結構?這事挺難,不過事攤明白了,法就可尋。
二、簡化你的情感模式
我不喜歡人際這個東西,其實大家都不喜歡,因為它耗神,讓人累。那句話我記得很深,“關系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可無奈的是我們誰也無法擺脫“關系”這個東西,既然擺脫不了,就得想法讓自己和它相處的舒服一點。
所謂建立高級的人際模式,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簡化一切關系,這樣就能更多的消除黑暗情緒。比如,讓自己只有兩種感情,“喜歡的人”和“不是喜歡的人”,而對于喜歡的人也要適可而止。而對于別人喜不喜歡自己,什么時候自己對這件事無感了,說明我們的心理容量又上升了一個層次。事實就是這樣,牛逼的人都是與孤獨為伴的。
一個人動不動就生氣、就抱怨、就委屈,說明他的情感聚焦有問題,浪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在人際問題上。如此,他在做事上就會多出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原本不應該成為問題,只是他的情感模式把它們問題化了。比如,面對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你能不能始終如一,不帶情緒做事?
簡化人際關系是我們調整情感模式的一種重要途徑,人際關系簡化了,我們做事的情感成本就會降低,我們就能更持久的做好事情,做更多的事情。
三、學習是為了獲取信心
別人的成功我們永遠無法復制,別人的故事也只是故事。心靈雞湯喝多了,我們都會膩;成功故事看多了,有時倒讓我們深感無望,因為自己并沒有做出什么改變。我覺得是我們寄予學習這件事太多的期望了,希望僅僅通過它就能讓自己飛黃騰達。
一開始,我也是這是認為的,后來我慢慢發現,我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尋找到成功的答案,更多的是獲取一種自信心。別人的很多想法、見解,我們之所以非常認同,是因為我們內心之前隱約地冒出過這些想法,只是我們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去實踐罷了。
在創新面前,我們太缺乏勇氣了。只要我們擺脫不了顯性成本的束縛,我們就永遠無法尋得內心的充實和自由。
我們不去做很多事,僅僅是因為懶嗎?起碼還包括安全感,應該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我也還在探索。而只有突破了這種心理障礙,我們的行動,我們的生活局面才會真正發生改變。
四、找到升級版的“快樂”方式
隨著我們精神高度的擴展,我們勢必會失去很多簡單的快樂方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讓人好奇又讓人不安的東西。當我們不會再為一個低級笑話發笑的時候,我們就需要為自己找到一種獨有的快樂方式,比如隨著音樂“抽風”,對著樹梢“胡思亂想”,或是一個人在角落里誦讀英語等等。
“快樂”太重要了,當代人太缺乏這種元素了,尤其是成年人,很多人不知不覺就加入了抑郁癥的大軍。我自己有時也會有壓抑的感覺,對于時間的焦慮感,對于處境的無力感。
當我們完成一次心理突破的時候,也需要構建一種新的心理平衡,不需要讓自己刻意去笑,只是平靜、豁達的去對待每一件事就好。這種心理平衡是我們做事時向內索取能量的能量源泉。
五、堅持“讓做事變得簡單”
要長久地做一件事,要么因為喜歡,要么因為這事簡單,而簡單是因為能把握住做事的重點。玩轉期貨的人有這樣一句經驗之談:真正的交易應該力求簡單,甚至簡單到不需要大腦思考的地步,而且99%的時間根本不需要盯盤。
想辦法讓做事變得簡單就是在提高我們的生活效能,因為簡單的東西才是我們最容易把握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就直接告訴新來的員工,要是誰想違背“簡單”的公司文化,挑起辦公室政治煙火,沒別的話好說,立即走人!大道至簡就是這么回事,那么如何讓做事變得簡單?
首先,減少問題的產生。相較于解決問題,不制造問題的能力更重要。如何不制造或少制造問題?對他人多些信任、多些善待,內心多些通達,心境簡單積極了,我們做事的方式也就純粹堅定了。
其次,在具體做事方法上,超過三條的東西不夠實用,很難把握,自己要學會壓縮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