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東
“新”就代表著引領、代表著潮流、代表著趨勢。
西方管理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根據管理理論的發展階段劃分,大致經歷了:萌芽期、古典管理、現代管理、當代管理四個時期。
萌芽期。18世紀前,西方主要屬于經驗管理。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催生了工業機械化生產,管理開始在實踐過程中得到研究,一系列圍繞效率的管理理論得以誕生,這個時期進入古典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期,管理從重視效率,開始重視到人的心理與行為對管理產生的影響,并逐步產生了多個不同管理思想的管理學派,從而極大的豐富了管理理論,這個時期的管理歸類為現代管理。20世紀70年代以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發展,導致競爭日益加劇,生產型管理開始上升到了戰略管理高度,學習型組織得到普及,企業文化得到強化,計算機等一些科學技術得到應用,管理的系統性、科學性得到提升,這個時期的管理進入當代管理。
改革開放后,我國管理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導向下開始發展,應該說到今天為止,還沒有真正權威的管理理論。歷經30多年的積淀,通過各階段管理培訓業的熱點課程,我國大致可以捕捉到我國管理歷程的一些節點,這些節點大致可以歸納為:計劃管理、經驗管理、點子創意、企業策劃、A管理模式、中國式管理、領導力、資本兵法、商業模式、微營銷、眾籌等。發展快、變化快、成敗快,用“快”來形容我國的經濟一點也不為過。快,說明了,我國企業適應社會的能力強。同時,也說明了,我國企業普遍投機心理重,經濟泡沫成分大。
管理是順應經濟形勢的,西方管理理論盡管先進,但在跨國經濟的競爭形勢下,再先進的管理都必然要以適應本土文化、本土經濟為前提。無論是古典管理、現代管理、當代管理,都必須建立在辯證管理的基礎之上,否則都可能被孤立、被排斥。其次,傳統的經濟競爭,多是單體競爭,新經濟環境下,競爭已從單體競爭升級到了多極競爭,并上升到平臺競爭,也就是需要實現系統管理。同時,同質化產品的惡性競爭,企業必然會側重資源的整合,資本的吸引,也就必然會從產品競爭上升到品牌競爭,并將品牌上升為管理的核心。我國經濟這些年在轟轟烈烈的發展中追高,專業化層次比較低,泡沫成分比重較大,無論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最終都要同國際接軌,并要跟上國際的步伐,除了要實現辯證管理、系統管理,更重要是要加強創造力升級,強化軟性管理能力,依靠品牌實現產品溢價,依靠品牌實現資源整合,依靠品牌影響世界。
趙東老師在多年的管理實踐過程中,通過對西方管理歷程、我國管理歷程的深入分析,結合對未來經濟競爭趨勢的判斷,依據辯證思維、系統原理,提煉形成了辯證系統管理理論,創立了辯證系統學派。根據互聯網經濟下的競爭形勢,站在引領的高度,遵從品牌是管理的起點,也是管理終點的定論,立足管理的競爭本質與終極追求,確立了品牌為核心的大管理導向,全新提出了“創派的管理思想”,匯集辯證系統管理理論,升華形成了“新派管理學”。趙東老師也因此被譽為“新派管理之父”。
新派管理學以“派”為引領,打破唯我的公式管理,倡導的是“順勢而為、因地制宜、按規則出牌”的管理法則。每個人、每個企業都可創立自己的派,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應該創立自己的派,凡成大家必先成派,這就是新派管理學的本質和思想。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經濟不以人的想象為步調,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新派管理學必將會成為西方管理與中國管理新的理論基礎,并將會把西方管理與中國管理帶上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度。品牌的時代正在來臨,創派的時代正在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