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買賣雙方均為組織
供應方為工業與商業企業,購買方為工商企業、政府與機構。購買決策、關系建立與發展、客戶滿意度與口碑,都有著明顯的組織化特征。
工業品銷售人員常常沖在前面,可要知道,這是一場接力賽,而自己只是第一棒和最后一棒,中間需要研發、生產、技術和服務等多個部門的參與和支持。
2、購買的目的在于再銷售,而非自己消費
您可能要問,一個企業購買打印機和打印紙,就是為了辦公用途,根本不會再把它們賣出去,怎么就不是企業型消費了呢?
企業辦公的目的,最終為了什么?讓企業運行順暢,贏得客戶,并滿足客戶的需要。所以,打印機和打印紙,它們的價值和用途,最終都落在了購買的客戶身上;否則,這就是浪費,企業管理效率隨之而下降。
3、解決方案主導的價值營銷
客戶的關注點在于賣得好,需要供應商完整考慮與照顧到自己的經營方式,因此,購買的目的在于幫助自己賺錢的解決方案,而產品只是外在形式,服務才是內核。
同時,關注總擁有成本(購買價格、使用效率與應用價值)重于單純的價格,只有客戶在覺得無關緊要,或者供應商沒什么明顯差別時,他們才把價格談判當成唯一焦點。
4、組織之間的關系很重要
關系默契的婚姻,成就了人生的最大幸福;關系密切、合作無間的買賣雙方,也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與方案的效用,成就買賣雙方的企業競爭力。
優秀的供應商,與優質客戶一樣,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工業品企業,戰略采購開始唱主角,多部門的長時間參與,高層也提前參與購買決策,這就不是一個銷售人員可以應對的了。因此,作為供應方,在面對重要的客戶時,一開始就要構建自己的銷售與服務團隊,從而多角度、縱深地構建與發展客戶關系,形成組織間密切而長期的合作。
5、品牌與口碑的交互作用
工業品企業的客戶數量相對較少,而且分布比較集中,靠著行業媒體、展會、網絡推廣的有效覆蓋,再加上人員銷售的點對點攻關,就能形成品牌傳播與銷售一體化的效果。
那么,是不是自己的目標客戶知道自己就可以了呢?
肯定不行。因為,在客戶知道與了解你之前,已經對其他品牌形成了深度合作,以及品牌偏好。你若在品牌影響力方面,沒有什么大的突破,客戶就會把你當成一個普通的替換者,無論在銷售機會,還是在價格談判上,你都沒有什么主動權與操作空間的。
工業品企業的品牌傳播,不僅要達到客戶企業決策中心的所有成員,還要對他們周圍有影響力的人群進行覆蓋。很多時候,你的客戶從競爭者、經銷商、上游合作者,以及下游客戶那里得來的信息與評價,要比你自說自話、自吹自擂的效果強出很多。
品牌傳播做開面,口碑營銷做精深,這樣一來,工業品銷售人員在第一次接觸客戶時,有機會就客戶的真實需求進行探討,而不是一味地展示企業與介紹產品(好的客戶,永遠不缺少上門拜訪的供應商),從而錯失進一步溝通的機會。
#互動話題:工業品與快消品營銷,到底差別在哪里?#
1)購買者不一樣。工業品購買者為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政府和機構,而消費品更多的是個人、家庭。
2)購買目的不一樣。工業品購買者為了生產或轉銷售,而消費者則為自我消費。一個花錢去賺錢,一個花錢去享受。
3)關注點不一樣。工業品購買者關注產品、技術、合作關系、企業實力、口碑、品牌、服務,關注面很寬;而消費者則關注產品、口碑、品牌與服務,關注面較窄。
4)決策方式不一樣。工業品購買決策較為理性,參與的人多,各方利益必須協調;而消費品決策較為感性,沖動購買比例較高。
5)客戶終身價值不一樣。工業品忠實客戶,合作周期長達數年,購買頻次高,帶來的業務量與利潤很高;而消費品越來越缺少忠實客戶,品牌更換快,很難計算客戶終身價值。
作者:葉敦明,上海本質企業管理咨詢首席顧問,工業品企業營銷與管理教練,工業品營銷傳播網創建者,專著《變局下工業品企業的7個成長機遇》,將于5月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