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素賢
第一步:找到你的用戶
找到用戶,不僅僅是找到用戶這么簡單。
比如你發一篇文章,讓大家掃碼進群,可能會來很多看熱鬧的。
而如果讓他們回復關鍵字得到二維碼進群,就會篩選掉一大部分看熱鬧的人,現在有一些互聯網分享課,通過讓用戶分享文章到朋友圈的形式來進群,更是篩選出了忠誠度非常高的一部分人。
這部分人要么是對你非常信任,要么是非常認同你的文案,再要么,是覺得你提供的內容他非常感興趣。不管怎么樣,門檻越高,你能找到的用戶越少,但同時也越精準。
第二步:尋找關鍵變量
在找到你的用戶后,我們需要對目標用戶進行聚類,那么我們通過什么維度,怎樣聚類才合理,才能夠對后續的內容具有啟發作用呢?這就需要我們在眾多用戶數據中抽絲剝繭,尋找關鍵變量。所謂關鍵變量是指導致用戶對打開內容的相關行為產生差異的核心因素。
每個用戶身上有很多屬性、性別、年齡、家庭狀態、文化水平、性格特征、互聯網行為偏好、消費觀、個人愛好等等,我們需要從這些眾多特征中識別,哪些才是導致用戶對我們推送的內容喜歡或討厭的原因。
確定關鍵變量后,再根據這些關鍵因素,對我們的內容進行后期調整。
第三步:不斷試錯
所謂用戶畫像,其實就是一個一個標簽的集合。
比如我的用戶有運營小白,也有一些運營高手,但我不知道哪個更多一些,沒關系,發兩期內容,一期重理論,難懂的,一期重經驗,實用的,兩期一對比,哪個更受歡迎,結論也就出來了。
通過在類似的時間段,推送風格相差不大的內容,觀察閱讀量的不同來推斷自己的用戶更喜歡哪一類,并在下一次test中把這個點固定下來,繼續改變其他的變量(比如標題風格,配圖風格,是否增加引導轉發的文案等等)。
通過一系列的測試,來摸清楚用戶最喜歡什么樣的內容。
做用戶畫像,還有一種簡單的操作方法:
利用自媒體后臺的數據分析
登錄自媒體的后臺,點擊【用戶分析】,點擊【粉絲分析】,【粉絲分析】的欄目下有【基礎數據】和【粉絲畫像】,選中【粉絲畫像】即可查看我們賬號的粉絲畫像。可以直接利用自媒體平臺幫你收集你的用戶所產生的數據而做出來的畫像,去調整自己的內容推送。
比如:
男女比例:男性偏重理性,女性偏重感性,如果男性用戶居多,你的內容風格是否更偏向理性,冷色系。
年齡分布:如果賬號90后用戶關注居多,那么你在保有價值的內容基礎上,是否應該考慮用有趣的文字去表達。
職業分布:取決了你的用戶更喜歡哪個領域、哪種類型的內容,當然在做賬號定位時,我們應該明確了領域和內容,如果你沒有吸引到長期關注該領域的用戶,也應該思考在運營方法上是否調整思路。
人口分布: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風俗和人情,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文化,如果你有更細分的用戶受眾,這一項數據也能幫你更好的貼近用戶的喜好。
當然,后臺的用戶分析包括但不僅限于此,我們自媒體從運營初始,往往定位已經比較精準,即使不是每次推送用戶都會喜歡,但也要做到與他們息息相關。否則就容易被一些閱讀量和漲粉量高,卻與平臺不相關的推送誤導,陷入加粉陷阱中,這一點利用粉絲畫像就能比較有效的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