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接到好幾個培訓需求,主題涉及到“
銷售人員激勵”。按常規的理解,此類需求背景是,
團隊的boss發現手下的銷售有點無精打采,心不在焉,因此,希望請個外面的“郎中”,給手下打打雞血。
老實講,對于這種需求,我相當的左右為難。不接吧,接觸企業的機會沒了;接了吧,只好“眜著良心”干活。借著“
精益營銷茶館”,在這里說幾句實話。
解決問題,首先要找到問題背后的因素。好比醫生看病,他了解我們的癥狀,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找病因,然后才能開處方。解決營銷問題,道理也是如此。
對B2B業務而言,影響營銷團隊工作熱情和
績效增長有兩大類:外部因素、內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需求、品牌競爭、上下游產業環境、國內政策和法律、國際貿易環境、不可控事件等。
內部因素,我們稱之為營銷活性因素(Marketing Activefactors),也就是說,如果這些因素是良性的、健康的,那么,營銷團隊的工作積極性將得到充分激發,績效增長也有內在的基礎。反之,營銷團隊的進取心不足,績效增長也難以穩定。在大多數情況下,營銷團隊的表現(癥狀),背后的問題就是營銷活性因素。
營銷活性因素對團隊的作用力有大有小。我們將這些因素,按作用力的大小,從高到低羅列如下。
上述因素的排列,與個人有關的,是兩項:人員的質量和個體心態,我將這兩項放在最后位置,為什么?
一、人員的質量哪里來?
要提高人員的質量,一個靠招,一個靠帶。關于
招聘的問題,除了大環境外,就是管理者和HR的招聘方法和閱人水平;而帶人的問題,則是管理方法和企業的育人、用人體制。當然,我們也得承認,銷售人員的培養,有其特殊性,不能“泛泛而談”的育人、用人方法來解決。
招和帶,這兩個方面,都與管理者和管理體系有關。那外來的“和尚”要解決什么問題?是面向管理者,告訴他們如何招,如何帶。我給你講一天、兩天的課程,就能把你手下一幫“懶人”講勤快了?人性的改變,恐怕沒那么容易吧!所以,讓外來的“和尚”來解決人員素質的問題,太不靠譜。
二、個體心態為什么最不重要?
前幾天,有一個小日本記者去華為總部參觀,特意在華為的食堂里吃個頓午餐。他從一群華為員工吃飯的“熱鬧”中發現,他們的朝氣和陽光發乎內心。我們反過來看,如果是一個吊兒郎當的人,在華為這樣的環境中,他存在的概率有多大?他能夠混下去的時間有多長?答案不言而喻。
華為員工的這種心態從哪里來?你當然可以說是收入,是榮譽感,是整體的素質。但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氛圍。這種氛圍又是什么?是任正非精神傳導下的企業文化和心理狀態。
有一點可以肯定,華為員工的心態,肯定不是哪個老師“忽悠”出來的。
我想說的是,解決員工心態,請老師來忽悠,決非良策,真正有效的手段是從
領導者個人風格、管理體制著手。舉個小例子,某企業天天講敬業精神、拼搏精神,結果有個老油條,動輒玩點小把戲,和公司唱反調。有趣的是,這老油條還和他部門的領導關系搞得特別好,領導自然是睜一眼閉一眼。試想,在這種情況下,該部門的風氣還能好到哪里去?
所以,企業培訓,請老師講講管理、講講做事的方法,是有價值的。如果讓老師去解決員工的“心病”,頂多只是引導一下,其他方面,真的是想多了。
作者:精益營銷專家王浩老師,邀請王浩老師講課請致電13718601312(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