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你們是不是有過找不到紙質發票的經歷?又是否了解和使用過電子發票?沒有、不清楚,是時候get新技能了,今天就由小編帶大家一起“探秘”電子發票。
1.什么是電子發票?與紙質發票有何區別
電子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以電子方式存儲的收付款憑證。
電子發票突破了傳統紙質發票的概念;采取電子簽章實現發票簽名、電子蓋章,實現電子發票唯一性、不可抵賴性、防篡改;通過數字媒體形式傳送與保存發票內容,可通過網絡、移動通信等方式傳送給接收方。
2.推行電子發票的意義及其優點
推行電子增值稅發票系統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節約社會資源,為納稅人營造健康公平的稅收環境,是稅務機關推進稅收現代化建設,實現“互聯網+稅務”的重要舉措。與傳統紙質發票相比,發票開具更快捷、查詢更方便。
3.常見問題--Q&A
Q1:電子發票可否用于報銷?
A:可以用于報銷。根據《關于推行通過增值稅電子發票系統開具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有關問題的公告》,正式規定打印版式電子發票的法律效力、基本用途和基本使用規定等與稅務機關監制的增值稅普通發票相同。
Q2:電子發票適合哪些行業納稅人使用?
A:電子發票適合電商、電信、快遞、公用事業、商場超市等行業,以及大量使用通用機打發票、自印銜頭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的納稅人。
Q3:電子發票是否可以享受售后服務?
A:電子發票與紙質發票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可作為售后、維權憑據。用戶可憑電子發票要求商家和廠家進行維修。
Q4:選擇開具電子發票的顧客如何辦理退換貨流程?
A:和原有退換貨流程一樣,唯一區別是電子發票的用戶在辦理退換貨時無需用戶退回電子發票。
Q5:電子發票是否需要打印?
A:2016年初,財政部、國家檔案局聯合公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中已明確了電子會計檔案的法律地位,只要滿足該辦法規定的條件,電子發票的開票方或受票方,可僅以電子形式對發票進行歸檔保存。開票方或受票方需要紙質發票的,可以自行打印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的版式文件。
Q6:打印的黑白色電子發票是否有效?
A:開票人和受票人可以自選紙張打印(彩色、黑白均可)電子發票的版式文件,其法律效力、基本用途、基本使用規定等與稅務機關監制的增值稅普通發票相同。電子發票可打印分別作為發票聯、記賬聯等憑證使用。
Q7:電子發票是如何流轉的?
A:納稅人使用升級版開票系統開具電子發票,開票系統將發票信息向稅務機關正常報稅,同時傳輸給對接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平臺將發票信息加蓋開票方電子簽章后反饋給開票方,開票方通過手機短信等方式將發票信息發送給受票方,受票方可登錄服務平臺查詢、下載、打印已加蓋電子簽章的發票信息。
存在的問題
盡管國家已經明確了電子發票的法律效力、基本用途等都與紙質發票相同,電子發票同樣可以報銷入賬,但很多企業財務人員對于電子發票都是感到頭疼。
“由于是消費者自行打印,所以在紙質、打印效果上都會有所差異,這就相當于把原來發票的物理防偽性能都取消了,鑒別真偽的責任全都推給了財務人員,這個責任確實太大了!”有企業財務人員表示,他們通常會建議員工盡量選擇開普通發票的商家消費,但現在越來越多商家只提供電子發票,給不給報銷這些發票往往會在員工與財務人員間產生分歧。
另外,電子發票可以重復打印的特性也使如何防范重復報銷成為企業財務人員面臨的問題。有企業的財務人員就專門做過試驗,同一張電子發票在復印后和原發票幾乎一模一樣,如果用來重復報銷,財務人員根本無法識別。對此,多數財務人員目前能采取的方法只能是把報銷過的每張電子發票編號記下來,每次報銷時都要查詢一遍這張發票是否已經報銷過,這無疑增加了工作壓力。
其實最初的電子發票主要是針對電商企業而提出的,當時消費者在電商交易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發票問題。很多商家都以種種理由不給買家提供發票,甚至已經成為網購市場中的“潛規則”。而這種現象不僅造成了稅收流失,也給消費者維權帶來證據障礙,同時還給這個新興的市場提出了監管難題。
也正是因此,我國對電子發票的提出也是從電商發達地區開始試點的,而我國首張電子發票也是由電商企業開出的。2013年6月27日,京東開出了內地首張電子發票。不過當時的電子發票主要是作為消費憑證的功能,而不具備報銷功能。從今年起,國家稅務總局明確了電子發票的報銷功能,確立其法律效力、基本用途、基本使用規定等與稅務機關監制的增值稅普通發票相同。
從整體規劃來看,電子發票不僅能大幅節省企業在發票本身上的成本,而且還降低了發票管理的間接成本。而未來一旦電子發票系統與政府財稅部門和企業內部的運營系統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發票大數據納入企業和社會的數字化運營管理,全面實現電子化集中處理,打通從企業賬務處理到電子報稅的整個系統,將給企業財務人員帶來明顯減負。比如,當企業員工在外因公消費時,從他交款并生成電子發票的一瞬間,消費記錄已經傳送到他所在企業的財務系統,自動進入賬務管理系統,財務部門可以適時進行報銷或者財務核算納入企業財務數;與此同時,這項財務活動也實時進入了稅務系統的監控范圍,從而使稅務核查不再是每月或每年通過翻閱發票進行,而是也實現實時監控。這套電子化流程不僅節省了大量時間,而且減少了大量財務票據、報表,無論在成本還是人工上都能明顯減負。
不過這種減負還要基于整個電子財務數據系統完整建立之后才能顯現效果,初期只有某些環節實現電子化的時候,則可能比傳統方式還要麻煩,這也是目前電子發票推行中遇到種種問題的原因。其實按照設計模式,未來企業員工在報銷時是無需向財務提供打印出來的發票的,而是將電子發票的數據文件直接傳輸到財務系統就行了;財務人員也無需收集紙質發票,而是直接處理這些電子數據即可,包括企業辦稅也可基于這些電子發票數據即可辦理,與稅務系統也全部實現無紙化。這樣流程下來,財務人員的負擔肯定是減輕的!
盡管電子發票有易于保存、丟失后可自行再打印等諸多優點,但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顧客仍愿意選傳統普通發票。在整個財稅無紙化鏈條還沒有完全打通的情況下,單純在發票環節實現電子化目前肯定達不到節約成本的效果,不過是把商家節省的發票紙張等成本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嚴格來說這是不公平的。在目前階段,商家應該為消費者提供選擇,認為電子發票便利的消費者可以獲得電子發票,否則也有權選擇普通紙質發票。從目前的實踐看,能做到這點的商家推行電子發票基本都沒有出現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