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廣商學院首席培訓講師譚小芳,預定譚老師企業文化培訓課程,請聯系13733187876)
先說個笑話。建國初期,一位師長的父親從農村來探親。每次開飯的時候,師長總是抓起電話,吩咐食堂送一些飯菜過來。臨走的時候師長問他要帶點什么,他指著電話說我要這個。
師長雖然有些不解,但還是把電話摘下來讓父親帶走了。老先生一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地跟老伴得意地說,這下好了,我帶回個寶貝。這個寶貝只要抓起來對著它說幾聲,一會工夫就會有人大魚大肉地送來的!
這笑話是啟示不能只學表面文章,過去曾流一時的CIS設計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嗎?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企業文化?說實在的,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但我想從培訓、咨詢和實踐的經驗來看,還是可以談一點個人的感觸--即真正企業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
企業文化傳入我國企業界也有幾十年了,許許多多企業仍不能了解它的真諦,甚至照貓畫虎地擺出了許多花架子,有做秀之嫌,自覺不自覺得讓人感到,某某公司在搞企業文化,好象這樣一來企業就真有了文化內涵。這從多數國有企業把企業文化工作劃到黨委、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企業文化總結中都是一些員工文體活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學雷鋒之類的字眼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企業并沒有找到企業文化的真諦,只是將過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甚至黨的建設的一些內容都裝到了企業文化這個“大筐”里,由于沒有抓住企業文化的真正內涵,在這些企業里,企業文化只是一句口號。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我認為真正的企業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盡管有些企業似乎“建設企業文化”的力度很大,場面也很轟轟烈烈,但我卻認為那不過是在認認真真地在做表面文章而已。怎么才叫不做表面文章?
譚小芳老師認為,搞好企業文化建設也可以套用當今流行一句話叫做:同樣也是一把手工程。要想培育好的企業文化,企業老總首先要有較高的治理層次,包括扎實的治理理論、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到位的個人素質。
一方面老總要意識到企業文化應從企業經營治理的每一環節抓起,要扎扎實實地發動員工搞好基礎治理,進而布署好更高層次的投資、產品、營銷等發展戰略,使企業抓市場機遇,獲得長足發展。當企業的經過多年磨礪發展形成自己的獨特的風格時,企業文化就應運而生了;另一方面,老總的素質高低、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
當然,企業文化的概念指的是企業的群體價值觀、理想信念、宗旨目標、行為方式等等的綜合體現。這里當然包含了公司一般員工的成份,但企業領導層,關鍵是一把手在企業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絕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