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內部團結總是一個問題。當部分國人在釣魚島主權之爭當口仍云集日本買買買的時候,另部分國人則呼吁要抵制日貨。在國人抱怨網購假貨泛濫之時,有篇《日本人為何不敢造假》的網文也及時流行,給國人赴日爆買以足夠的理由。
但日本制造這次真真真的出大事了。按照《日本人為何不敢造假》所說,這不知有多少日本人會以死謝罪于全球了。
據《人民日報》駐日記者20171011報道,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kobesteel日前發布消息承認篡改部分鋁銅制品性能數據,將產品以次充好供應給豐田汽車、三菱重工等約200家客戶。神鋼管理人員至少有數十人集體參與長期篡改數據的行為。對此日本輿論認為“日本制造”的信譽正在黯然褪色。為此日本政府已經介入。
據日媒報道,造假鋁制品波及客戶包括豐田、本田、馬自達、三菱、日產和鈴木在內的日本車企巨頭。
三菱重工確認有關部件用在MRJ支線飛機機翼與主體以及窗框連接件上;豐田公司承認多種車型含有受影響的部件。客鐵道株式會社的新干線子彈列車上也使用神戶鋼鐵的鋁制品。
之前神鋼確認特殊鋼等9種制品存在違規。位于中國的三家公司被牽涉:蘇州神鋼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江陰法爾勝杉田彈簧制線有限公司,以及神鋼新確彈簧鋼線(佛山)有限公司。
現在問題制品增至共13種,蔓延到了神鋼擅長的鋼鐵業務的主打制品;波及客戶增至約500家,涉及行業橫跨汽車、公共交通、航天航空、防衛、電子、IT和能源等多個領域。
歐洲航空安全局網站10月17日的一份公告顯示,建議采購神鋼材料的公司徹底檢查自身供應鏈,以確保這些材料是否已經或者何時被用來進行了產品設計和制造。歐洲航空安全局強調,如果有其他可代替的供應商,建議暫停使用神鋼產品,直到受影響零部件的可靠性得到確認。
這份公告中還提到,包括日本民航局JCAB在內的日本當局正在調查問題零部件使用的范圍。歐洲航空安全局稱,目前數個組織已經表示將評估這一事件,不過目前還不到發布所謂適航性指令的“不安全狀況”的時候。
問題已經波及到了美國波音、通用電氣等制造業巨頭。10月16日神戶制鋼美國子公司Kobe Steel USA, Inc.收到了美國司法部書面通知,要求其提供向美國公司售出的涉嫌捏造出廠數據產品的相關文件。
在10月16日首發的英國新型城際高鐵車輛由日本日立集團旗下公司為英國生產,首發當日車內因空調漏水成了水簾洞,而該車也恰巧使用了神戶制鋼數據篡改丑聞所涉及的零件。
當前,媒體輿論的焦點集中在“日本制造神話破滅”之上。但錢皮認為,日本制造神話破滅的背后是日本管理神話的破滅。如此認知的依據關鍵的一點是,這個質量數據造假的騙局并不是出師不利,而是由來已久。根據日經新聞報道,按廠家和質量控制經理的了解,神鋼的造假行已經持續十年,而神鋼高層上周已出面承認。
學管理學的人都知道,現代企業管理起端于美國,成熟于日本,在日本產品風靡全球的年代,日本管理技術和模式也一同不脛而走。至今為止依然可以在世界各地各個大企業當中隨處可見日本式管理的存在。日本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是全球企業家心目中的經營管理之神。但此番暴露出來的問題還不只在于日本。
現代企業管理技術已經被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加以標準化,大企業的質量管理如果得不到ISO的認證,想進入國際市場簡直難以想象。而ISO管理思想的四大原則是“全員參與”、“一切以預防為主”、“一切以數據說話”,以及“一切以用戶為中心”。
企業要想推行ISO這套管理標準,成本是巨大的,單是為了獲取認證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加上體系運行和維護的人財物投入,致使企業管理成本急劇攀升,這是一般中小企業難以承受之重。當然,獲得認證的企業都指望從質優價高的銷售當中得到回報補償。
這種回報期望和ISO管理理論,都有一個默認的前提,那就是一定的產量。如果是單件或小批量生產,則很難讓巨大的管理費用得到彌補,這就是單件或者小批量的先進軍備價格驚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即便是民用產品市場,價值觀因時而異的主觀性特性導致需求側不可捉摸的變化,加之日新月異的工藝技術革新,讓單款產品的穩定產量也是風光不再。最新的網絡平臺已經有讓消費者直接向生產線下單私人訂制的趨勢。消費者日益追求消費品的個性化,而不是當年的你有我也有的同類攀比,“撞衫”“撞臉”和“撞用”成了一種尷尬和忌諱。此情之下,批量生產這個前提已經不復存在,管理成本攤銷的愿望也日益漸成奢望。
經營管理之神松下幸之助當年出書立傳把自己的經營管理之術稱作是一門藝術。而藝術是難以標準化的,這就和“標準化管理”的思想有著內在的沖突。管理學已死的言論也早就不是聳人聽聞,課堂上和企業里的管理表像多是花樣百出的術語變化和翻新,有的只是為管理而管理,為了維護所謂的企業形象無形資產的價值而容忍管理體系的規范化存在。
在日本神戶制鋼的此次質量門事件當中,ISO管理的四大原則均被破壞,其內在問題也暴露無遺。
第一條,全員參與。顯然,很多時候生產全流程當中的質量數據是企業的核心機密,不可能全員參與人人皆知。在這時,工廠要么盡可能實現少人自動化生產,把知情者降到最少,要么讓知情者只對某個參數知情并加以控制,實際上就是讓操作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變成一個人肉機器。核心的參數都掌握在少數管理者甚至只是個別管理者手中,能夠全過程參與的人很少。
而對于那些沒有技術機密可言的大眾日用品來說,多由簡單管理模式的中小微企業經營生產,基本上和ISO體系弱關聯,因為它們承受不了高昂的管理成本,多是在拼價格而不是拼質量。
第二條,一切以預防為主。此次神戶制鋼造假門不單單是神戶制鋼自身問題,還涉及到500多家用戶的管理問題。因為這些用戶并不是最終產品的用戶。
關鍵的一點,管理的核心對象不是產品,而是人。規則和法律的存在本身就意味著人是時時存在違法犯規的可能性的,而管人是很難標準化的。
按照預防為主的思想,企業要從原材料入口開始進行例常的檢驗,更不要提還得將本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上伸至供應商下延到用戶。神鋼造假固然可惡,但500多家用戶自己的質保體系顯然也是形同虛設,對長達十多年的欺騙竟然沒有發覺,甘心做冤大頭。
現實當中下游企業或最終用戶,出于“信任”對上游供應商和制造商,往往是只看其怎么說。會有人把標簽當作信用憑證。你說面料是純羊毛我就信,你說食材野生有機我就吃。大家信有機食品,我就貼個有機標簽上去;不是某湖里的大閘蟹一樣掛著這個湖的產地防偽標簽。但這一切并不符合“預防為主”的思想。預防為主,體現的是無條件的懷疑態度而不是信任,再可靠的信任也要檢驗復查。此次事件,大面積的受災下游企業說得好聽是過于信任神鋼,但說得不好聽一點應該是有“串通”之嫌疑。
第三條,一切以數據說話。數據的觀測記錄是人為的。對數據的信任,恰恰給了數據造假以動力。神戶制鋼就是高層集體造假數據,數據說話變成了數據說假話。
TQC的質量觀的核心體現在Total上,Q不僅是指產品的理化指標,更在于工作質量,因為TQC強調質量是人做出來的。神鋼門暴露出,神鋼的質量管理體系并沒有全面覆蓋企業的各個環節,高層的工作質量不受控制,以致于高層能集體造假質量數據長達十多年之久。
數據造價,就是數據本身的質量問題,就是觀測記錄上報公報數據的人員的工作質量問題。一切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如何貫徹到預防假數據出現并傳輸這個環節?這是個問題!
第四條,一切以用戶為中心。了解ISO的TQC體系的人都知道,這里的“用戶”不是狹義的最終用戶,而是廣義地包括本企業的下一個工序和下游客戶企業,包括各級經銷商在內。所以推行TQC的企業的車間里會常常看到“下道工序是用戶”的宣傳標語,給前來參觀的客戶以道道把關層層負責的感覺。
就整個產品鏈來說,真正的最終用戶與供貨商的關系只有一環,其余的都是“準用戶”或者說“假用戶”關系。準用戶之間的關系與真用戶的關系具有很大區別,它們往往是同一個產品鏈上的利益共同體關系,是自家人,大家都靠在同一個產品系列上吃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尤其是某個關鍵環節出現問題時其關鍵人物出面要求下游通融之時,往往會得到響應,形成質量造假鏈條或共同體,而真正的最終用戶的利益會被拋在腦后。
ISO的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并不能起到提高質量的訓導作用,現實當中很多質量問題是作為制造商的用戶的經銷商們主動造成的。菜販子需要缺斤短兩,衡器廠就造八兩稱;零售商為了多銷貨搶市場,制造廠就主動偷工減料加以迎合。當消費者揭露問題的時候,中間環節的經銷商往往是替上游廠家打掩護化糾紛而不是站在真用戶立場上。所以,把下工序環節當作用戶,實際上強化了集體造假。
與此同時,質量體系認證和運行費用也是其被歷來講究降低費用和成本的企業變成了如同環保設備一樣的擺設,實證的管理學業已變成了企業界糊弄消費者的噱頭。
上月即九月份,日本國土交通省對日本國內的日產汽車制造工廠進行突擊檢查,發現其使用無資質人員進行汽車出廠安全檢查。隨后的調查還顯示,日產汽車在幾乎所有國內工廠常年使用無資質檢驗員“糊弄”出廠安全檢驗。受此丑聞影響,目前日產汽車已經全面停止日本國內6家整車廠的發貨和新車登記手續。
最新的資訊則是,新浪美股訊北京時間27日早間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隸屬于富士重工的斯巴魯也曝出車輛質檢造假丑聞,這讓日本汽車的品質管理體制再次受到拷問。在神戶制鋼和日產汽車之后,“日本制造”的神話進一步崩塌。
再溯源深究,企業管理賣噱頭走形式的背后,是ISO自身的問題,是整個管理學界的問題。ISO業已變成一個以認證為產品的龐大盈利組織,質量體系認證成了一門生意,裁判早就變成踢球賺錢的球員之一。對已獲認證的企業的質保體系的維護和年審業已成為它的提款機,在一切以用戶為中心的思想下,ISO踐行自定的信條,給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企業應邀做出質量可靠賺良心錢的信用背書。
作者:張建平;經濟學圈外人,著有《西方經濟學的終結》小書一本。四海之內皆兄弟,不必再加關系人。歡迎大家討論經濟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