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企業文化
大部分情況下,人們都會認同企業文化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但是人們對于企業文化如何產生、如何發揮作用,甚至對于什么是企業文化……這些基本問題的認識都非常模糊。當前,管理者對企業文化的理解誤區主要有以下六點:
誤區一:每個企業都有企業文化。如果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并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沒有與環境變化和發展的趨勢走在一起,產品沒有獲得顧客的認同,企業形象也沒有在顧客內心中獲得確認,員工流動性高且沒有認同公司,此時,企業文化并沒有形成。
誤區二:老板文化就是企業文化。如果一個企業的文化完全是老板文化,只能說它的企業文化還停留在初創階段,因為在這個階段,企業所有的價值判斷、對環境認識以及為生存所做的努力,必須由老板一個人來承擔。但如果從創業階段發展到成長階段,就要做出改變,否則企業無法真正成長起來,這也是一些中小企業無法長大的一個根本原因。
誤區三:多數人認可的價值觀就是企業文化。很多員工一起工作的時間較長又有比較一致的世界觀,并且很容易達成共識,但是這些共識并不是公司確認的價值觀。如果公司大多數人認可的價值觀和公司所倡導的價值觀相近或者一致,則對建立企業文化非常有利,反之則不利。
誤區四:企業文化就是統一員工的思想。企業文化并不是要統一員工的思想,如果以統一員工思想為目的,這樣的企業文化一定是僵化和缺乏創新的,而這并不是企業文化的本質特征。
誤區五:企業文化是一套潛規則。公司內部的確會存在一些潛規則約束著人們的行為和選擇。但需要強調的是,企業文化首先是一套規則,是明確的、明文規定的、顯性的。正是因為企業沒有明確提出自己的價值主張,以至于企業文化以潛規則的方式在公司內部傳遞,這表明企業文化還沒有形成。
誤區六:企業文化一旦建立就可以一勞永逸。優秀的企業總是小心地維護著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導致了人們對企業文化一旦建立就可以一勞永逸的誤解。因為企業文化必須與環境、變化互動,必須和變化的趨勢站在一起,這就要求企業文化能夠持續更新,保持開放并能夠吸收和借鑒其他企業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