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了一場全國性科普創新大賽,卻從此改變了生活軌跡;創意制作了一座承重結構,卻因此改寫了中國西南一個村落艱難的上學史。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的故事,卻在現實中真實地發生著。
對于內蒙古工業大學的大四學生楊仕林來說,人生中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轉折點來自于他在2015年報名參加了中國三星獨家贊助的“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大賽”:在大賽的安全保護命題中,他所在的“同路人”團隊憑借著所制作的輕便而堅固的承重結構,最終取得了安全保護命題大學組的冠軍。
基于他們在2015年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大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楊仕林及其所在團隊被選中,得以參加今年大賽組委會針對安全保護命題發起的“建橋筑夢 攜手同行”活動——他們將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將筑橋夢想照進現實,為遵義山區每日艱難跨越水上石墩上學的孩子們搭建一座真正的木橋,讓山區孩子們的求學之路變得平坦安全。
作為出身于重慶山區的孩子,楊仕林在兒時也曾渴求過這樣一條暢通的求學之路,而為孩子們架起一座牢固的求學之橋,解決當地孩子上學問題的任務,不僅是對楊仕林及其團隊的考驗,更意味著他們擁有了一次為孩子們和兒時的自己圓夢的機會。建造一座橋,不僅能夠為山區孩子上學和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更是為他們打通未來的夢想之路。
而類似這樣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在“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2016年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中并不鮮見。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者,都非常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問題,能夠利用科學知識創造出貼合社會,融入生活,具有實用價值的創新成果。專為現代家庭設計的“智能診脈儀”,讓腿腳不方便的人在家就能接受方便精準的號脈,搭配在線診療平臺,讓人人都能擁有私人中醫護理專家;以公益凈水為初衷創作的“生物慢濾凈水器”,解決了陜西榆林地區水窖水凈化問題,讓更多人喝上健康水;通過手機操控的“汽車遠程預熱控制系統”,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行車前的預熱準備工作……參賽選手用自己的創意不斷與現實碰撞出火花。
作為關注中國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長期踐行者,自2013年起,中國三星已連續四年深度支持“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大賽”,鼓勵了“一代”青少年學生積極參與科普實踐,并將科技運用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當中,從而激發青少年夢想、關注未來,并通過參與大賽的過程帶給他們意義深遠的成長和改變,以此幫助他們搭建探知未來的橋梁,鼓勵青年人改變世界。
除此之外,對于中國科普教育來說,“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大賽”同樣意義非凡。據調查顯示,201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僅為6.2%,與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但看似不動聲色的科普活動帶給人的影響超乎想象,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的一項調查中顯示:有將近一半科學家們提到青少年時期的科普教育對他們人生影響最大。對此,科技文摘主編尹傳紅在參加三星CSR公益沙龍時說道,“與其花費精力去做成人科普教育,不如搞好青少年科學教育,學好科學課程,對于提升公民科學素養大有裨益。”
科學技術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科學普及影響著創新水平。當今中國已將科普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科技型企業,三星充分利用自身科技創新、技術經驗等優勢資源,深度參與"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大賽,不斷為大賽帶來新的理念和改變。
在大賽的激勵帶動下,將引導更多中國青少年汲取科學知識、參與科學活動,喚起社會對科普創新的關注和熱情,同時帶動中國科普教育加速發展。換而言之,中國三星也在通過深度參與大賽的方式落實科普公益行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為中國企業CSR樹立榜樣。
大賽背景及簡介:
“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實驗大賽”是由中國科協科普部和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共同主辦,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上海科技館、廣東科學中心、四川科技館承辦,中國三星獨家贊助并全程深度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獨家公益支持,互動百科獨家推廣的一項全國性科普創新主題公益活動。大賽以“節能、環保、健康”為主題,以“探知未來”為核心,以“動員和激勵廣大學生參與科普創作,促進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的傳播和普及”為目標。自2013年起大賽已成功舉辦四屆, 2016年,大賽在往屆基礎上加以創新與突破,對賽事整體進行全面改善與升級,打造富有“科技與創造力”,具備“趣味與挑戰”的命題,全國共計招募參賽隊伍10411支,參賽選手已達三萬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