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也許很多媽媽會感到很自信,因為自孩子出生起,她們就日夜與孩子在一起,吃喝拉撒全是她們負責,所以這個問題媽媽自然最有發言權。她們可以清楚地回憶出孩子什么時候長了第一顆牙;什么時候學會走路;什么時候會說了第一個字.....孩子成長中所有微小的事情媽媽都能輕松回憶并列舉出來。
隨著孩子長大,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越來越強,總是想要去探索外面的新奇世界,會說話后更是喋喋不休,入學后學校慢慢會有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事情等等,越來越多的事情消磨著家長的耐心。于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變得越來越敷衍,邊看手機邊陪孩子的現象已屢見不鮮,周末或假期將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去,留意小區廣場會發現多是老人陪孩子下來玩。
前幾日一名“辣眼睛”的老爸引起了網友關注,可同時也給很多家長做了個榜樣。37歲的陳先生本是重慶某航空公司的機長,卻在兒子運動會上搖身變成了“埃及艷后”。他表示“為了兒子豁出去,也不是第一次了!眱赡甓嗲,兒子在幼兒園表演節目時,他也曾扮演與葫蘆娃作對的大反派“蛇精”,“只要能給孩子的童年留下陪伴和開心記憶,我就豁得出去。”
陳先生表示自己平時工作非常忙碌,每周在家的時間只有一到兩天,但他從不愿缺席兒子成長的點滴。這席話讓多少家長感到汗顏,工作一周后,雙休日就只想待在家里休息,但對孩子來說,周末本應是他們最快樂的時間,可以在周末去科技館、動物園、博物館、游樂園等等,很多等著孩子們去探索和發現的地方。
美國研究人員調查了1500名男女后發現,父母對子女的態度會影響他們日后的性格、感情,乃至整個人生。母子關系主要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情感表達方式,對孩子未來處理感情產生影響;父子關系決定著孩子扮演的社會角色,得不到父愛的孩子,長大后可能產生反社會傾向。因此,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定是父母雙方全面參與進來,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樹立健康的人格。
孩子天性愛玩,家長除了督促孩子學習,更要和孩子玩在一起,只有和孩子一起玩時家長才能真正讀懂孩子的內心,并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甚至可以實現在游戲中教育孩子。如上文提到的陳先生,他周末陪兒子出去玩也會提點小要求,比如讓兒子回來后寫活動日記,這樣就能潛移默化地鍛煉兒子的文筆。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陪伴不應只停留在對他們日常起居的照顧,而是真正讓孩子感到快樂的每一次陪伴,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