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安排:6月23-24日 廣州中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A座
培訓費用:4800元(含培訓費、資料費、會務服務費、發票),交通食宿自理。
培訓對象:政府、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中高層。
培訓背景:
《四書與儒商智慧》是在傳統讀經解典基礎上,融會貫通,取法乎上,圍繞中國文化的本質、國學中所蘊涵的政治之道、人生之道、文化之道和修身之道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析,使學員了解國學精華、熟悉文化之道中,明悉大道,提升修為,修煉心境,洞曉世事,練達人情,有益于現實管理需要與未來企業成長。
培訓收益:
通過知行合一、性命雙修的教學活動,使學員能夠了解中國文化的根源,經世致用,把握國學的魂魄,透析人性的本質,深化思考的層次,提升決策的立意,拓寬發展的道路,培養精干的團隊,成就心中的理想。
本課程項目具有高度的延展性,強調做人和做事并重。一方面立足中國傳統,讓我們知道現在很多事情的根源,知道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里去,深厚自己的底蘊,提高自己的修養,養成溫文爾雅、氣場寬厚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另一方面直接面對現代管理,讓我們知道中國傳統管理之道與現代管理理念之間的對接模式,把西方管理模式和中國的思維習慣結合起來,實現技術、制度和人力、人事、人脈的有機統一。
培訓大綱:
一、大學與發展之道
中國傳統文化對人的發展做了系統規劃,《大學》作為儒家學說的入門讀物,對個人 的發展做了系統的論述,其中提出的明德、新民、至善“三綱”,作為成就事業的前提;其中提出的“八 目”,蘊含了內圣外王之道,概括了一個人從蒙昧走向高明、從小我走向大我的基本路徑,成為中國士大夫階層修身養性、成就自我的根本,其中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為內圣之道,著眼點在于如何提高個人的修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外王之道,著眼點在于如何將修為外化為事業;兩者結合,概括了一個人走出心牢成就事業的基本路徑。古代上至帝王,下至普通士人,都能夠從小事做起,將個人修為和事業發展融合在一起。這一課程的講授,目的是讓學員了解事業是隨著個人的成長而發展的,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得失,就不會知道未來的成敗,了解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未來,如何讓自己隨著事業一起成長?如何讓自己永遠堅強厚重?如何讓自己戰無不勝?
二、中庸與心性修煉
儒家以人性善惡來辨析人的本質,道教主張性命雙修,佛家以禪定明心見性,國學中蘊含著深厚的人性關懷,分別形成因性、化性、成性等觀念,了解人性的本質,不僅可以透視自己,更能看透別人,做到人情練達,不為外部是非輕易困擾。秘訣在哪里?從哪里入手呢?儒家經典《中庸》系統講解了一個人如何走出心牢,如何從平庸走向高明的路徑,能夠讓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發展,不僅取決于外部環境,更取決于自我的修煉。改變自己,也就改變了眼中的世界,也就改變了自己對世界的看法。
三、論語與君子修為
孔子的君子小人之說,意在拓展人生格局;他的仁者愛人之言,意在培養謙謙君子;他的均富養民之說,意在建立理想國度;他的禮樂教化之法,意在塑造風范國民。圍繞大我與小我,來討論如何錘煉自我,涵養氣度,拓展心胸,提高修為。邁開人生修養一小步,事業就會成就一大步。
四、孟子與人格塑造
領導能夠服眾,不僅是取決于職位,更是取決于個人魅力。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胸懷有多大,就能做多大;境界有多高,就能做多高。要想越過目前的瓶頸,改變力不從心的局面,靠的不是方法,而是一種新的視野、思路和氣魄,既要改掉眼高手低的毛病,又要越過跑跑顛顛心煩意亂的現狀,如何讓自己作人做事得心應手?這一課程融合了儒家、道家、佛教以及諸子對完美人格的概述,從歷史經驗和理論建構的角度,闡述了作為一個優秀的干部所應該具有的修為,從而引導干部了解成就事業的基本立足點、團結大家的基本策略,全面提升領導干部的個人修為和領導水平。
培訓講師:曹勝高老師
主要背景資歷:畢業于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文學博士。現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兼任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理事、吉林省國學研究會副會長,長春孔子研究會副會長。
著有《國學通論》(2008)、《中國的修養》(2013)、《國學之道》(2011)、《中國文學的代際》(2013)、《從漢風到唐音》(2007),《漢賦與漢代制度》(2006)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項。
2005年以來,在中華孔子基金會、國家機關工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文化廳、沃爾瑪、美的、華為、中國電信、中國民生銀行等面向社會舉行講座培訓百余場。
【報名咨詢】
聯系電話: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8610339408
聯 系 人:李先生 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