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員的績效管理上,IBM取消以往績效四級考核的評等方式,而改采新的三等(1,2,3) 評等方式,并實行紡錘形的績效分配原則,即除非有例外狀況,絕大多數的員工都能得到2的評等。(當然這對績效優異的單位會認為不公, 因為單位主管會認為得2評等的人要多一些。 而在一般員工心目中對績效差的單位, 也拿到同樣比例的2的評等亦覺不公。) IBM的新績效管理制度叫個人業務承諾(Personal Business Commitments - PBCs),即除了由經理人作年終績效考評外,員工亦可自己另尋找6位同事,以匿名方式透過電子窗體考評,稱為「360度反饋」(這種方式存在弊端在于:部分員工在評價時,只征求平時關系比較好的同事的意見并提前知會,這可能導致最終評價結果缺乏客觀性)表現評等為第3等時, 代表本人未達成業務承諾(PBCs),你必須更努力工作,以達更佳的業績。 如果得到特別差的評等3,你可能被處以6個月的留公司查看。評等2代表你達成目標,是個好戰士,得到1的人稱為「水上飛」(Water Walkers),代表你是高成就者,超越自己的目標,也沒做錯什么事。
員工的績效計劃,則建立在員工自己按下列三個領域設定的年度目標上: (1) 必勝(Win),這里表達的是成員要抓住任何可成功的機會,以堅強的意志來勵志, 并且竭力完成。如:市場占有率是最重要的績效評等考量。 (2) 執行(Execute),這里強調三個字,即行動、行動、行動,不要光是坐而言, 必須起而行。 (3) 團隊(Team),即各不同單位間,不許有沖突,絕不在顧客面前讓顧客產生疑惑。 這種績效考核對一般IBM成員具有重要意義,而對被賦予管人的責任的管理人員, 則根據員工意見調查(Employee Opinion Survey),高階主管面談(Executive Interview), 門戶開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的反饋, 另加一個評等構成,并且占有整體評等一半的比重。
IBM管理者的責任 (1)人員配置(Stuffing) ①配置有才能的人才。 ②對每個職工,根據其工作成績及將來可能具有必要技能,提出他今后在公司內的幾種發展前途。 ③根據需要,對職工進行適當的調配。
(2)培養(Developing) ①為職工履行職務適當地安排必要的教育訓練。 ②要支持、鼓勵職工增長知識與技能,提高信心,同時,并要引導職工對未來的事業充分理解。 ③適當培養自己與部下的接班人。
(3)調動職工積極性(Motivating) ①制訂有效的部門目標與明確的業務目標。 ②確認職工進修業務與評定標準。 ③進行適當的指導與監督。 ④最大限度地發揮職工的知識與技能。 ⑤按業務目標,定期對職工的成績進行評定。 ⑥推薦、晉升善于發揮能力的、有上進心的職工承擔更重要的工作。 ⑦對取得成績者給予適當報酬,以貫徹正確的管理。 ⑧為職工能持續追求最佳效果創造條件。 ⑨對主動承擔工作并發揮了獨創性而獲優異成果者,加以表揚,同時給予相應的待遇(提薪、晉升)。 ⑩選擇典型實例向職工推薦。 ⑾對工作優異,做出貢獻者予以表彰。
(4)授權(Delegating) 充分授予職工以執行職務所必要的決策權。
(5)與雇員的關系(Employee Relations) ①為了解職工需要什么和關心什么,有效地確立并堅持定期交流。 ②確切掌握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及事業的發展,并向上級匯報。 ③適當地掌握職工私人信息。 ④發現公司的方針、制度、慣例等和實際情況相違背時,要提出改革方案。
(6)安全與健康(Safety & Health) ①通過對工作方法和機械設備的定期檢查,掌握并排除危害安全與健康的因素。 ②對工作方法進行實驗與說明。
(7)公司財產的安全與保密(Security) ①對自己管轄的一切公司財產負有保證安全與管理的責任。 ②教育職工懂得人人都有確保公司財產安全的義務。 ③熟悉有關公司財產安全及保密的規定與各種手續,如有影響公司財產的事態發生,要及時采取適當措施。
(8)機會均等(Equality) ①在所有部門的業務活動中,都不會考慮人種、信仰、膚色、年齡、性別、有無結婚、出身、國籍或身體是否殘疾,一律實行"機會均等",采職積極的行動。 ②為殘疾人提供雇用機會與工作環境。
(9)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①充分理解IBM對地區社會與一般社會的責任。 ②在履行經營責任的同時,要堅持不懈地關心社會責任。
(10)自我開發(Personal) ①要關心自我能力的開發與訓練(特別是發揮人才作用的訓練),并安排充分時間。 ②關于組織管理的責任。
(11)計劃(Planning) ①制訂長期、短期的業務目標,提出可望取得最大成果的實施計劃方案。 ②編制并提出能夠正確反映收入與開支的預算方案。 ③經常適當搜集影響產品、服務與技術的新信息,并為謀求IBM的利益,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 ④在確定計劃時,要根據經驗提出改進方案。
(12)組織(Organizing) ①要經常保持能夠隨機應變的組織形式。 ②熟悉并遵守方針、指令與手續。 ③在必要情況下,對現行指導方針提出改革方案。
(13)實施(Doing) ①為達到長期與短期的目標,指揮日常業務。 ②為組織全體人員取得最大成果,調整各項業務工作。 1③為使職工能對公司、負責人以及公司的方針全面信任而積極工作,保持日常管理的統一性。
(14)交流(Communicating) ①不論第一線生產部門還是管理部門,都要通過與有關人員積極的協作,養成并保持一種富有創造性的默契配合精神,以促進共同目標的實施。 ②有關重大事項,履行職務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某些決策,要經常向上級報告。
(15)控制(Controlling) ①核實執行情況是否符合制訂的計劃。 ②按被通過的預算限度,履行自己的職責。
[案例評點] (1)IBM人事管理責任手冊給人突出的一點印象是,IBM非常重視上級與下級之間的交流。手冊中(1)到(15)各項幾乎都強調負責人必須留出充足的時間與部下進行交流。這種反復強調與雇員進行交流的重要性,是IBM人事管理的一大特點。 (2)遍布全球的IBM組織,能有條不紊地正常運轉,都是依靠IBM的人事管理技術,它是推動IBM發展的動力。 (3)IBM人事管理手冊不是經營者一時靈感的產物,而是在總結歷史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完善的人事管理法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