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已經從生意的個體邁向了組織化的企業,起步早的企業已經擺脫了艱難的生存狀態,進入了成長期;起步晚的企業仍然還停留在生存的創業期。生存和發展問題懸在了每個企業的頭頂。中國企業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必須解決目前制約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三大基本瓶頸問題,即企業家素質、專業化管理和產業化戰略。
解決了“企業家和高層領導者經營素質問題”,其次是“專業化管理體系”,缺少專業化管理平臺,發展戰略也就缺少實施運作的基礎,最后是“產業化發展戰略”,企業戰略問題是中國企業發展中最大的也是最普遍的問題,可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只關注企業戰略本身。企業的發展戰略必須首先深入分析產業環境,解決好基本的產業定位和發展規劃問題,找到戰略的基本切入點,從而推動產業的不斷發展升級,才能在生存和發展的競爭中找到自身的位置。企業轉型是民企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
當企業擺脫艱難的、吃飯保命的創業期后,逐步進入成長期,隨著規模的擴大和人員的增加,管理層級的形成,企業的持續發展,必然會面對企業文化、組織結構、產權結構、產業結構、經營戰略轉型等先天不足因素,來治理企業家素養、產權制度、組織管理、人才機制、融資能力、市場營銷、企業社會責任、核心競爭力的問題。轉型是民企持續發展的瓶頸,是必須要邁的一道坎兒;是在未來的發展中,必經的痛苦歷程。
民營企業轉型必然面臨極大的障礙,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先生認為,“企業轉型升級是找死,企業不轉型升級是等死”。通常民企轉型的失敗就在于,在它試圖創建起一套嶄新的經營管理模式的時候,卻未能首先建立起一套新的文化哲學和價值觀念、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方式。而是仍然用舊式的思想觀念和管理模式去操作一場新的管理革命,結果,這場管理變革不倫不類,最終歸于失敗。而企業主的素養是民企轉型的關鍵!推動民企轉型,企業家必須通過學習提高駕馭企業、駕馭變革的素質和能力。在順境的時代會誕生偉大的企業,但是順境的時代也有垃圾企業。在逆勢的時代也有偉大的企業,而且像日本的索尼公司就是在非常低迷的時期誕生了偉大的企業,所以對于企業家來講,我們今天在這里呼吁的是企業家的精神。這個世界缺失的不是錢,商業社會缺失的是企業家的精神、企業家的夢想、企業家的價值觀。
當前,因為各種國內國外因素的制約,中國民營經濟體遭遇出口形勢的急速惡化,步入前所未有的瓶頸期,但是,一個全面反思產業模式的氣氛正在生死一線之間掙扎的民營企業中形成,壓力下追求產業升級轉型成為眾多民營企業家們殊途同歸的選擇。同時在危機中暴露的問題和失敗的“切膚之痛”,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企業家深刻認識到強化企業管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中國民企要認真評估外部環境變化,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先生認為目前,首先中國民企戰略轉型要關注五個方面:一、從“朝陽產業”向“戰略產業” 整合調整發展轉型;二、從“多元化經營”向“歸核化經營”轉型 ;三、從“跳躍式戰略”向“可持續發展戰略”轉型、;四、從“低成本戰略”向“差異化戰略”轉型 。五、從“弱、小、散” 向“ 提高產業集中度戰略”轉型 。再者中國民企管理模式轉型實施過程中的應創新性有機地展開“企業管理規范化,管理團隊職業化,操作員工專業化及管理體系精細化” 確保民企持續發展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
作者:曾水良 來源:博銳管理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