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張建生
零售業的發展離不開渠道支持,就傳統零售和電商的特征來看,電商最大的作用就是將渠道簡化、價格、產品透明化,線下多渠道管理、用戶差異化帶來的產品、價格混亂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傳統零售業,交易在線下完成,同一產品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不能保證價格的相對一致性,不同的客戶類型需求不一致、話語權不同,使傳統的零售渠道在價格、產品管理上存在重大的困難;從類別上可以將用戶大致分為企業用戶、政府用戶、分銷商(包含代理商)和終端消費者,這一模式存在以下幾大弊端:首先,客戶的開發、維護周期過長、缺乏穩定性、成本過高,企業和政府用戶往往是通過特殊關系或者招投標建立起來的聯系,從產品需求的提出、到內部審核、采購往往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而且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的維護客戶關系,期間花費的維護成本很難控制,這種關系和人員有很大的關聯性,一旦人員更迭,企業多年努力建立起來的渠道就可能不復存在;其次,線下零售往往在各類用戶上執行不同的價格、產品策略;特別是做為需求方的企業和政府用戶,往往單一訂單的采購量和金額較高,需要零售商在價格上比出售給終端消費者的更低一些,不同的企業和政府用戶話語權的不同,在面對這些體量較大的用戶時,企業往往著眼于短期的銷售目標做出讓步,對同一產品給出不同的價格,結果就是造成了自身產品價格體系的日益混亂;三是、企業的利潤被各種渠道侵蝕,規模不足以彌補企業的損失;企業的利潤模式類似于金字塔式,渠道越深,利潤被拆分的越多,做為一級渠道源頭的零售企業利潤占有往往是最低的。由于價格一降再降,利潤水平也隨之被不斷的降低,量的增長不足以支撐不斷增長的營銷和管理費用;
電商的運作模式是將線下的多渠道管理統一到線上,同樣的商品在時間、空間上可以保持連續性與一致性,且對不同的客戶能保持價格、產品唯一,也就是將多渠道簡化為一條渠道;隨著電商模式的不斷發展,綜合類電商往往對渠道有很強的把控能力,可以做到口徑一致,而作為新晉的垂直類電商,建立初期為了能夠獲得足夠的消費支撐,在O2O概念的引導下,做出雙線發展的策略時,往往又陷入到了渠道失控的誤區;由于線上活動形式多樣、頻繁,線下渠道很難和線上做到完全的一致,產品SKU數量不足,產品線上、線下差異化無法實現,最終的結果就是同樣的產品線上、線下出現了不同價的局面;多渠道管理在不斷的透支企業的利潤,是客戶資源分化,作為企業核心戰略定位的電商業務由于線下渠道的干擾和資源侵蝕,無法獲得長足發展;
所以,定位于電商的企業明確自身的戰略,電商的核心用戶應該是終端的消費者,在整個渠道建立過程中,必須明確不同階段的策略,短期內可以實現不同的價格策略,但是作為核心資源的線上用戶必須得到更多的資源,且要將線下的渠道不斷的簡化和淘汰,使線上成為最終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