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于斌
3Q司法大戰繼續引人關注,繼上周“反壟斷第一案”在最高院公審之后,今天(也就是12月4日),騰訊訴360“扣扣保鏢”案將在最高人民法院開庭再審。也就前幾天,360公司發布公開信,稱互聯網巨頭通過模仿、抄襲手段入侵創業者生存地帶,呼吁不要讓壟斷扼殺年輕創業者。
我們先把這件事情捋一捋。
360和騰訊的摩擦不是一天兩天,從2010年騰訊推出qq醫生的升級版,模仿360安全衛士的模板,成為了這場耗時已久的恩怨的起點。之后,兩家的摩擦不斷升級,從最初的模仿與反制——騰訊借助qq后臺安裝模仿軟件,360推出扣扣保鏢,讓用戶可以選擇屏蔽QQ廣告,騰訊也無法再抄襲這款產品——發展到后來一度在網絡上喧囂塵上的兩家呼朋喚友的大戰——2010年11月3日晚,騰訊發布公告,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逼迫用戶“二選一”。盡管當時的惡性事件受到了工信部的調停而不了了之,然而兩家“有脾氣”的公司顯然并沒有停下對峙的腳步。
2012年4月18日,360在廣東省高院起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并索賠1.25億元。今年一季度,廣東高院以“從全球視野看騰訊不壟斷”等為理由,駁回奇虎公司全部訴訟請求。之后,360再度上訴,才上演了我們現在正在看到的一幕。
騰訊是否存在壟斷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一般認為,壟斷的基本原因是進入障礙,也就是說,壟斷者能在其市場上保持唯一賣者的地位,是因為其它企業不能進入市場并與之競爭。所以,進入障礙的產生壟斷的原因有三個:
1、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包括關鍵的技術(如專利等)。
2、政府創造壟斷:政府給與一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3、自然壟斷:生產成本是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
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的開放保證了其他從業者事實上是可以進入同樣的戰場與騰訊實施競爭的。但真正的問題在于,由于騰訊的資金、市場、技術優勢,很容易能夠模仿一家初創企業,甚至做的比初創企業做的更好,而能被簡單模仿的公司一般都不會活得太久。
從這個角度來說,騰訊實際上的壟斷是比較明顯的。然而這僅僅是中國互聯網所面臨的一個表象。業界質疑的是騰訊對產品的抄襲和排他,說到底,僅僅是因為其抄出了名。但換位一想,除了騰訊之外其他的IT企業,難道就不存在抄襲的現象?360亦如是。之所以業界有站起來反對騰訊,主要在于壟斷而非抄襲,這實際上也反映了中國互聯網的一個非常惡性的現象——現有版權意識下對于創新的漠視和不尊重。
事實上,在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對外抄襲和內部互抄已經是家常便飯。人人抄臉書,微博抄twitter,幾大品牌的瀏覽器全部用的是IE內核套上自己的馬甲,更不用說國內企業間的相互抄襲。只是騰訊算是將這個方式運用到了極致,特別是依托QQ這個龐大到嚇人的大眾化網絡聊天工具。
從最新的數據顯示,qq的活躍賬戶數量超過7.5億,以13億人口總數來算,保守的說,恐怕每三個人一個qq賬戶是很正常的水平,這意味著qq作為騰訊最強大的用戶網絡統治者,已經深入到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這種背景,讓騰訊的每一款產品的推廣都對業界產生了非常直接的影響,而一旦騰訊展開抄襲的戰術,相信沒有一家公司是騰訊的對手。
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近幾年以來,中國互聯網的“貧富差距”已經在越來越大,在諸多領域都出現強者愈強的態勢。騰訊并不是一個個案,只不過馬化騰在這種模式中走得最遠。
壟斷僅僅是一層外殼,而其下更加致命的問題是抄襲。壟斷而不抄襲,騰訊永遠不會被360等詬病,抄襲而不壟斷,騰訊無非變成了其他無數個360一樣,大家相互打打鬧鬧過日子,看誰抄的漂亮。當騰訊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終于引來了互聯網從業者的嫉妒。
中國的互聯網模式,一直無法脫離美國的影子,也許正因為本身就是從美國抄來的,所以互聯網的發展從最開始就沒有脫離一個“抄”字。只是相比之美國對于創新的保護,中國的相關機構差得太多。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當年微軟模仿蘋果發明的鼠標,被判罰數億美元;而前幾年風生水起的臉書網在創業時期,因為創始人涉嫌抄襲其同學的校園聯系網絡構想——甚至這個構想與臉書之后的宏圖差之千里,并且僅僅只是嫌疑——臉書的CEO馬克也必須承擔其同學六千五百萬美元的賠償,并且隨著臉書市值的不斷飆升,這個案子仍然不斷被當事人翻出來炒冷飯。
事實上,與當初騰訊借助qq強加式的推行模仿程序的做法如出一轍,美國互聯網史上有著更加著名的案例。
1997年10月20日,美國司法部開始對微軟涉嫌利用操作系統的壟斷優勢,強行安裝瀏覽器及剝奪用戶選擇權開始提起訴訟,此舉令微軟遭受到里其史上最為嚴苛的反壟斷調查,還衍生了歐盟對微軟反壟斷等的一系列事件,微軟被拆分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雖然最終微軟僥幸未被一分為二,但最終在多場訴訟案中終于遭到了懲罰,即因為通過非法手段將媒體播放軟件與操作系統捆綁,被判向對方支付4.6億美元罰金。之后,微軟的反壟斷案直接成為了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的導火索,僅有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在這場股災中存活。然而盡管如此,美國司法部門仍然在不遺余力的打破微軟可能存在的一切壟斷情形。看到了么,在美國的創新意識下——一個良好的運營環境創造的財富比這些巨頭公司更加重要。
就是這種模式和思維,美國的互聯網和商業運作才維持了極高的活躍度。正是對于巨頭們壟斷行為的嚴厲打擊,才形成了美國目前開放的互聯網創業文化。這才導致了如今的美國加州硅谷,這里是創業者的圣地,一大批諸如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公司成就了自己的夢想。
360大戰騰訊,這個中國互聯網最牛壟斷案的意義確實值得關注,但是這里面的利害關系遠非是單純的對錯之分。中國需要的是版權意識和創新的土壤,這種案件就算是成功了并不能解決本質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