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休閑產業協會執行副主席、原國家旅游局巡視員、中國旅游50人專家委員會首任主席李克夫3月14日應邀出席《2009中國旅游發展論壇》。他在演講中呼吁全社會防止浮躁心態,科學應對危機。
當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正處于嚴重的危機之中,旅游產業也遭遇突如其來的沖擊。由中國旅游人聯盟主辦的《2009中國旅游發展論壇》正是力求通過對當前形勢的分析研討,增強業界人士的信心,科學應對,共克時艱。李克夫副主席認真分析了目前局面產生的主要因素,并概括了此次全球性經濟危機的三個特點,即由單一國家或地區而蔓延至全球;由虛擬經濟而沖擊到實體經濟;由物質形態的潰敗至心理預期的恐慌。因而,社會百態、林林總總,不可否認,這其中有一種浮躁的的心態在滋生。
李克夫說,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只有科學的精神才能戰勝空前的時艱。我們必須恪守冷靜、全面、大局、前瞻、堅韌的臨戰狀態,才能順利闖過難關,實現擴內需、促增長、保民生的目標。首先要增強我們的信心,而這種信心應當建立在對實際情況的正確判斷上,并能科學地從危機本身尋求到一些可轉換的積極因素,領悟到危機在演進中顯示出的一些破解的路徑。
李克夫分析道:這場危機就象一場戰爭,時刻在演釋著“進攻”與“反擊”的活劇。時至今日,我們起碼可以從中領悟到幾條彌足珍貴的經驗和啟迪:1、我們破除了從來都是“形勢大好”的審時“傳統”,實事求是地正視“困境”。這就為形成面對現實、掃除虛假、量力而行的一系列可行性有效的決策與措施提供了可能與保障;2、更清晰地認識了“市場”、“政府”、“企業”在市場經濟規律下各自應承擔的角色、職能、責任。這場危機的發生,說到底就是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而遭受到的懲罰;3、看清楚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與影響,明確虛擬經濟在現代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4、經濟與社會的聯動,穩定的經濟與和諧的社會之間相輔相承的關系;5、認識到整體協作是成就全球經濟的必然要求;6、競爭力的提升不僅靠增量,也要靠減耗,避免挫折和損失。
李克夫副主席還指出:由于情況突然,缺少經驗等等原因,我們有些地方臨陣有些“發懵”。明明是需求上明顯不足,卻把“救市”的安排集中到“生產”環節;明明不久前還是限制的產業,忽而成為重點投資的對象;剛剛要縮減投資規模,防止過熱,驟然出現爭投資、上項目的“熱潮”。在全球范圍內也曾出現了只求快速應對,缺少縝密考量的現象。李克夫副主席還舉例闡述了自己的看法:某省“單兵”突破全國假日安排,曲線恢復“五一”黃金周。他們是否考慮了在假日安排上“全國一盤棋”的嚴肅性、必要性?一個省在放假,其它省如何與你聯系工作?股市要不要為此而停市?……。另外,要挪用二個帶薪休假日強制集中到“五一”,帶薪休假制度原本就不是全民休假制度,它只限于起碼具有一年以上連續工作時間的職工,那些短工、臨時工、計件工、計時工不在此列,你拿什么來“挪用”?這會造成新的不滿與混亂。你一個省利用長假只能是為其它省輸出長線客源,并不能增加本省的長線客源,不是提高本省旅游收入的好辦法。有些地方爭相發放“消費券”,這種“釣魚策略”,看似熱鬧,而游客往往是這次少花了一點自己的錢,也就完成了當年的旅游“計劃”,整體上還減少了消費。象這樣的事情,都是以“創新”的名義出現,實際上是不講求科學的“亂彈琴”。
李克夫副主席從講究實效出發,還提出了旅游業目前應該做,也能夠做好的幾件事:大力度推進“強制帶薪休假制”,這是對政府施政能力和公信力的考驗,也是解決在假日制度改革上存有歧見的最切實的措施;大力度地開展市場秩序整頓和旅游質量的提升;大力度地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大力度地發展民間資本的投入;大力度增加旅游產品的種類,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來源:國際休閑產業協會網,作者: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