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廣商學院首席培訓講師譚小芳,預定譚老師企業管理培訓課程,請聯系13733187876)
為什么說中國制造業重要呢?得從兩個角度看,一個是在制造業的優勢上,農業我們不具備什么優勢,高科技總體上也不具備優勢,服務業也不具備優勢,我們的優勢關鍵是在制造業上。
但中國制造二十年間,制造業一直徘徊在價值鏈低端,即只在加工、生產環節建立起成本優勢。以服裝、機電、家電、化工、船舶、集裝箱等,主要途徑是為代理品牌加工,附加價值低,特點為勞動密集、生產簡單、管理簡單,但能源消耗大、污染較為嚴重。這些代加工生產,很少涉及到價值鏈高端,無法形成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導致利潤低下。
長期以來,我國能源特別是自然資源的使用成本非常低,眾多制造業采取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隨著國內自然能源的消耗,生產成本的上揚,依靠低價很難再參與競爭。從持續發展看,提高低端產品(低科技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由低科技、價值鏈底端向價值鏈高端挺進刻不容緩。譚小芳老師綜觀近半個世紀的全球制造業可以發現,制造業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50-70年代,以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發展,傳統制造業的飛速發展使得全世界由物質缺乏時代走向了飽和時代;
第二階段:70-90年代,由于第一階段把人們帶入物質飽和時代后,改變了以往的供求關系,市場進入需求導向時代,消費觀念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消費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
第三階段:90年代-20世紀末,新產品更新速度更快,集裝箱運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產品銷售半徑不斷增加,制造業以規模和成本控制制勝;
第四階段:21世紀后,全球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趨勢更加明顯,制造業面臨全球性、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挑戰,規模和成本控制不再是制勝的法寶,制造業需要進行全新的、多模式的發展。
譚小芳認為,中國制造將產品,確切的說是將代加工產品銷到了世界各地,目前的中國制造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癥狀,都顯示出,中國制造應該進行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