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喬家大院》上映以來,我相信很多觀眾對喬致庸“義信利”思想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也正是靠著“義信利”思想,喬家的生意才得以做大,并實現了“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遠大抱負。我對晉商尤為感興趣,原因有四:一是以誠信為本的經商原則,這在誠信缺失的今天顯得尤為可貴;二是獨特的激勵制度,用身股解決了掌柜與伙計的積極性問題,這是現在的很多企業做不到的;三是與眾不同的用人策略,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方面給現在的企業做了榜樣;四是抱團打天下的思想,讓晉商在過去的五百年里成為天下第一商幫。
基于以上原因,我在第一時間內去影院看了反映晉商精神的電影《白銀帝國》。這部影片以清末戰亂為背景,當時民不聊生,危機四伏,不但有像義和團的群眾起義,而且面臨八國聯軍的侵略。影片的開頭講的是天成元老號的年度分紅,張鐵林演的康老爺正襟危坐,各分號老幫焚香于廳前,顯得莊重而又氣象森嚴。接著,公布了分紅的結果,老幫們樂得合不攏嘴兒,現場洋溢著一種收獲的喜悅。
這讓我想起晉商的身股制:頂身股制表現為股東出資,經理和員工出力。股東們出資本,即銀股,是開設企業時股東們投入用以增值的貨幣資本;經理和員工為資本負責,股東允許經理和高級員工以個人勞動頂身股。身股,也稱人力股,俗稱“頂生意”,與銀股相對。身股是經理人等以人力所頂的股份,不交銀兩,但與股東們投資的銀股一樣,享有同等分紅的權利。如果說,銀股是企業的真實資本,那么身股則是虛擬資本。
頂身股的目的是什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決掌柜與其他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問題。由于在古代信息不通暢,東家對遠大他鄉的企業經營鞭長莫及。為了東西財東責任無限、經營有限與掌柜責任有限、經營無限的矛盾,財東想到了讓掌柜的以人力頂股份,四年一個賬期參與分紅,這就解決了他們的積極性問題,變為他人干為為自己干,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其實身股制不僅僅存在晉商中,在陜西幫中也存在,只不過換了個說話叫做“東西制”:一種是領東掌柜制;一種是水牌掌柜制。前者擁有股份,后者沒有股份,就像現在的職業經理人。
喬致庸的“義信利”思想在《白銀帝國》里也有所體現。在電影的最后,郭富城飾演的康三爺為了償還老百姓的小額存銀,與張鐵林飾演的父親發生了沖突。父親堅決不同意拿出地窖里的白銀,而康三爺認為只要有了信用錢還可以賺回來,失去了信用再多的錢也會失去。在他的一再堅持下,父親同意其拿出存在地窖里的銀兩。隨白銀出窖的還有祖訓,“仁義”精神,這是晉商最核心的價值觀與精神信仰。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康三爺的做法得到了民心,也得到了天下的生意。
至于這部電影的敘事,則顯得十分薄弱。不僅人物關系被切割成若干片段,就是場次或段落之間,也感覺比較零碎,像斷了線的珠子,很難串聯起來,連貫性太差。邱老幫的叛變也顯得突兀,沒有根據,讓觀眾看了有點摸不著頭腦。不過在我看來,這些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所反映出的晉商精神以及獨特的激勵用人制度,這是值得很多企業反思與學習的。
作者:葉東 來源:博銳管理在線 |